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知识传授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在备课之余巧妙设计情境问题,使学生深入学习不可自拔。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问题;学生的观念
新课改之后的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的半年内,教师们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新思想执教。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室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教授方法更加新奇有趣,且与同学们的互动次数得到显著提高,进而达到“使同学们在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现阶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格外重要,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在备课之余優化情境问题设计,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课堂积极性。下文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
常言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倘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与问题相伴,那么学习就会缺乏动力。因此学生若想抱持学习的积极性,便需要与问题进行激烈的“碰撞”。举例来讲:在教授《液化与汽化》一章的知识之前,我向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即让放学回家的同学认真观察水在沸腾之时的变化,通过自身观察到的现象内心是否充满疑惑?疑惑的内容是什么?在第二天上课前收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果不其然,有同学疑惑水在沸腾之后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为什么水壶的壶嘴处没有“白气”,而更靠上的地方却有?此外,水在沸腾时为什么翻滚的如此剧烈,但离开火源后却归于平静?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疑惑,学生们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授学生《眼睛和眼镜》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我问学生:身边的同学有戴着眼镜的,大家针对近视的同学有没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于是乎,便有同学向我提问:老师,为什么近视的同学和远视的同学戴的眼镜不一样?出现近视眼的原因是因为电脑和手机的辐射吗?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等等。由于涉及到同学自身,所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们特别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委,进而产生对于新知识的浓厚趣味,实现了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目标转换。
二、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袁振国先生在所著作的《反思科学教育》中强调:中国的教育是否获得成功在于国内的学生对于自身提出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疑惑。这就导致中国的学生往往年龄越小,问题越多。同中国相比美国教育成功的标准则恰好相反,即美国教师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授成为勤学好问的人,因此这就导致美国学生的年级越高,创造力越丰富。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是因为大脑经过了积极的思维转换,通过了解和思考亲眼见到的物理现象所产生的疑惑。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内容时,我让各位同学将手中的竹签竖直放置在透明的容器中,然后观察出现的现象,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实验之后发现,进入水中的竹签从外边看起来向上偏折了。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时向我反映,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现了问题?若想了解真相,便需要接近真相,并在相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言道“事事留心皆学问”,有的现象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探索能力。举例来讲,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许多学生质疑自己家的玻璃为什么在白天能看到屋外的景象,而看不到屋内的景象?晚上开灯后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再如: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为什么会产生白烟?而且这种白烟为什么不向上飘?等等。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古以来勤学好问的学子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理念,获得成功。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新课改之后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主动探索。在我看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在于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引导督促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创新思维。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足够新颖有趣,值得探索求知。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体温计的知识时,我向学生们提问:手中体温计的刻度范围,大家一目了然,并不需要深入的探究。虽然这样的问题也被称为问题,但却过于简单。换种问法:请同学们仔细辨别体温计与实验室的温度计之间的差别?这就提高了问题的难度,增设了问题情境。所以学生在经过认真地分析对比后,方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第二,改变问题的乏味性。例如:通过“喇叭舞台”的实验,使同学们对于声波的学习兴趣激增,看着眼前喇叭上的小人随着声音舞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进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探讨凸光镜的聚焦作用时,通过提问学生:遇到雪崩后的考察队员在丢失火种后,如何于阳光明媚的午后使用身边的器材取暖这样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方式,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通过凸透镜聚焦的原理向大家做出合理的解释。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假如凸面镜在雪崩中损坏或遗失,应该怎样补救的问题。教师在经过层层引导之后,告知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冰块制作成凸面镜,或者利用透明所料袋装水进行光的聚焦原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类似这样的情境问题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情境问题的提出和发现可以凭借实验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等等,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学生创新思维的唤醒需要以新颖有趣的情境问题为引,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勤学好问、主动探索学习,从而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在相关的物理教学活动中需要认真规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问题;学生的观念
新课改之后的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的半年内,教师们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新思想执教。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室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教授方法更加新奇有趣,且与同学们的互动次数得到显著提高,进而达到“使同学们在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现阶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格外重要,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在备课之余優化情境问题设计,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课堂积极性。下文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
常言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倘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与问题相伴,那么学习就会缺乏动力。因此学生若想抱持学习的积极性,便需要与问题进行激烈的“碰撞”。举例来讲:在教授《液化与汽化》一章的知识之前,我向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即让放学回家的同学认真观察水在沸腾之时的变化,通过自身观察到的现象内心是否充满疑惑?疑惑的内容是什么?在第二天上课前收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果不其然,有同学疑惑水在沸腾之后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为什么水壶的壶嘴处没有“白气”,而更靠上的地方却有?此外,水在沸腾时为什么翻滚的如此剧烈,但离开火源后却归于平静?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疑惑,学生们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再如:教授学生《眼睛和眼镜》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我问学生:身边的同学有戴着眼镜的,大家针对近视的同学有没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于是乎,便有同学向我提问:老师,为什么近视的同学和远视的同学戴的眼镜不一样?出现近视眼的原因是因为电脑和手机的辐射吗?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等等。由于涉及到同学自身,所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们特别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委,进而产生对于新知识的浓厚趣味,实现了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目标转换。
二、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袁振国先生在所著作的《反思科学教育》中强调:中国的教育是否获得成功在于国内的学生对于自身提出的问题是否仍然存在疑惑。这就导致中国的学生往往年龄越小,问题越多。同中国相比美国教育成功的标准则恰好相反,即美国教师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授成为勤学好问的人,因此这就导致美国学生的年级越高,创造力越丰富。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是因为大脑经过了积极的思维转换,通过了解和思考亲眼见到的物理现象所产生的疑惑。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内容时,我让各位同学将手中的竹签竖直放置在透明的容器中,然后观察出现的现象,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实验之后发现,进入水中的竹签从外边看起来向上偏折了。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时向我反映,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现了问题?若想了解真相,便需要接近真相,并在相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言道“事事留心皆学问”,有的现象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探索能力。举例来讲,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许多学生质疑自己家的玻璃为什么在白天能看到屋外的景象,而看不到屋内的景象?晚上开灯后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再如: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为什么会产生白烟?而且这种白烟为什么不向上飘?等等。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古以来勤学好问的学子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理念,获得成功。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新课改之后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主动探索。在我看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在于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引导督促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创新思维。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足够新颖有趣,值得探索求知。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体温计的知识时,我向学生们提问:手中体温计的刻度范围,大家一目了然,并不需要深入的探究。虽然这样的问题也被称为问题,但却过于简单。换种问法:请同学们仔细辨别体温计与实验室的温度计之间的差别?这就提高了问题的难度,增设了问题情境。所以学生在经过认真地分析对比后,方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第二,改变问题的乏味性。例如:通过“喇叭舞台”的实验,使同学们对于声波的学习兴趣激增,看着眼前喇叭上的小人随着声音舞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进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探讨凸光镜的聚焦作用时,通过提问学生:遇到雪崩后的考察队员在丢失火种后,如何于阳光明媚的午后使用身边的器材取暖这样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方式,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通过凸透镜聚焦的原理向大家做出合理的解释。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假如凸面镜在雪崩中损坏或遗失,应该怎样补救的问题。教师在经过层层引导之后,告知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冰块制作成凸面镜,或者利用透明所料袋装水进行光的聚焦原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类似这样的情境问题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情境问题的提出和发现可以凭借实验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等等,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学生创新思维的唤醒需要以新颖有趣的情境问题为引,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勤学好问、主动探索学习,从而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在相关的物理教学活动中需要认真规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