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匠心 砥砺传承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段文杰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壁画临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文就先生的临摹理论、临摹作品、传承人才培养作了汇集阐述。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研究;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38-05
  The Heart of a Craftsman Passed Down
  ——Mr. Duan Wenjie’s Copying, Research and Inheritance of Dunhuang Mural Art
  ZHAO Junrong
  (Fine Arts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Mr. Duan Wenjie not only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opying and research of Dunhuang cave mural art, but also ma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mural copying based on his own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Mr. Duan's theory of mural copying, selected copies of murals, and the work he devoted to passing this knowledge on.
  Keywords: Duan Wenjie; Dunhuang mural art; copying and research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临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壁画临摹研究工作,临摹敦煌石窟壁画作品有三百多幅。他的临本,技巧纯熟,形神兼备,代表了临摹敦煌壁画的水平和典范,为保存、传播敦煌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大量的临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壁画临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将临摹工作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同时为培养壁画临摹研究人才,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为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传承弘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 段文杰先生关于敦煌石窟壁画
  艺术临摹的理论
  段先生在1956年发表了《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1],这是基于他自1943年敦煌国立艺术研究所成立到文物研究所期间,十多年的临摹工作、临摹实践的得失与经验的全面总结。他指出早期的临摹工作,由于缺乏前期对作品地调查研究,而至在临摹中“临阵惶惑,盲目探索”,“往往影响到临本的整体性,造成琐碎呆滞,缺乏生气,不符合原作精神”的弊端,首次系统的就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临摹工作的意义、目的、方法、技法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三十多年后,他又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临摹的目的、方法,艺术技巧、线描问题、色彩问题、传神问题、画面的艺术标准和临摹者必须具备的技巧能力、艺术素养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
  (一)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先生指出敦煌艺术临摹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把“古代艺术家长期艰苦劳动所创作的精神财富……尽快地把它介绍给全国人民,介绍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1]44。二是“临摹工作是美术工作者学习古典艺术遗产……是一项严肃细致的艺术劳动。临摹过程就是进行研究的过程。通过临摹实践又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1]44。三是“临摹的目的就是复制文物,移植壁画,临本既是保护的副本又是流传的的手段,是向国内外宣扬敦煌壁画艺术的媒介”[2]11-18。
  (二)临摹的要求和方法
  临摹工作中,首要问题是了解临摹对象,掌握客观规律。通過认识和研究,使临摹者尽量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忠实地把壁画移植到纸面上,比较有把握地体现原作精神,而不至临阵惶惑,盲目摸索。先生也阐释了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的三种方法:“客观临摹”、“旧色完整临摹”和“复原临摹”[1]45。
  (三)临摹所具备的艺术技巧与素养
  壁画临摹者所具备的艺术技巧与素养,即“线描问题,色彩问题,传神问题”,先生也作了强调。线描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技法。古代的艺术家不但以简练的线条可以刻画出肯定明确的人物形象,而且概括地表现出物体的质量感,发挥了线描的最大功能。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从晋魏到宋元千余年间,一直是以线描作为塑造形象的骨干,各时代艺术风格不同,线描也随之演变和发展[1]45。“我们如不研究各时代的线描特色、运笔运力的方法、线的组织规律等,不作精细的钻研,就不可能在临本上再现各时代艺术的特殊风格。”[1]44
  色彩问题。色彩丰富是敦煌壁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先生认为:“魏隋时代的壁画色彩,仍然继承了汉晋绘画的传统,以土红、朱砂、青、绿、黑、白等色为主,且多以土红涂地,衬托浓重的青、绿等色,叠晕烘染还比较简单,显示了一种朴实淳厚情趣。隋代后,色彩逐渐丰富。唐代,特别是初盛唐时代,色彩的发展可谓登峰造极,色彩增多,叠晕复杂,烘染真实而富于变化……往往给人以热烈灿烂、富丽堂皇的感觉。”[1]44
  先生要求:“临摹某一时代的壁画,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一时代的色彩、色种,以及颜色的质量。要紧的还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布色的程序问题。敦煌壁画的布色方法与现在民间画工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先晕染人物,再摆布主色调,使整幅画色彩分量收到均衡的效果,再补充其它颜色。此方法不但操作方便而且节省时间。其次是掌握涂色规律。色彩是用以表达物象的手段之一,因此必须随物象、物质的不同而变化。有助于形象生动的刻画和增强艺术感染力。”[1]45   传神问题。先生认为“传神问题就是决定摹本的艺术水准的前提。过去在这方面注意不够,产生了不少‘样子像,神气不像’的临本。要作一幅符合原作精神的临本,不止对原作的主题思想作必要了解,更要精密的观察和深入体会”,还要经过艰苦锻炼,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古代艺术中人物的精神状态[1]46。
  近四十年后先生又深入总结了临摹研究,指出要临摹出高度真实地反映敦煌壁画原作精神的临本,绝非一般人所谓的依样画葫芦,而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问。临摹是一桩严肃而复杂的艺术劳动,要达到体现原壁画精神,必须进行一系列临摹研究工作,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要了解临摹对象。对于其思想内容要尽力去认识复杂内容的画面结构,才能体会古代画师精心营构作品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其次要辨别各时代壁画的风格特征,要对经历了千年风雨岁月的变色残破壁画艺术进行调查。
  最后要摸清各时代壁画制作的程序和方法。要对壁画的地仗和绘画的方法步骤都要清楚明了,要“摸清各方面底细,不仅临摹时心中有数,也看到了古代画师以他们高度的聪明才智,精深的内心修养和炉火纯青的表现技法,为炎黄子孙和人类留下了千古绝笔、艺术瑰宝”[2]14。
  临摹敦煌壁画,先生强调必须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最难过的线描关。线描是中国绘画造型的主要艺术语言,需要临摹者下大工夫去练习,也要用心去体会[2]15。第二关是色彩,是敦煌壁画又一个突出特点,是临摹工作最艰苦最长的一环,在上色中如何使色彩富于美的生命力,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现在面对的敦煌壁画艺术是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是变色褪色之后的色调,是它的第二面貌,在临摹上色时,要体会色彩的时代特点,要认真分析研究和掌握各时代壁画色彩的演变规律和时代性,还要掌握古代画师赋彩的程序和方法[2]16。最后一关是传神,简言之就是赋予艺术形象以生命——思想感情。形具而神生,无论是神灵的形象或者是世俗人物的肖像,都有五官准确,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理想的形象,一再强调“以形写神”“情发于目”的传神理论[2]17。这是先生对从事了半个世纪临摹工作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每一个从事敦煌石窟艺术临摹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由此看到,一个敦煌壁画艺术的临摹者,在临摹中仅仅形象准确,还是一个低层次的要求,要从人们外在的喜怒哀乐传达表现出心灵的正觉境界和精神世界,先生的众多临摹作品就是这样的上乘之作。
  在谈到临摹时,他说“我守卫在莫高窟近半个世纪,我临摹了一辈子,但我深感临摹之不易,因为它是一门学问……我还没有登上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峰”[2]18。“通过临摹,使我深入了敦煌艺术殿堂……这样我在荒寂的沙漠中坚持了近半个世纪,通过临摹对敦煌艺术的美学和历史进行探索,为我的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18
  1995年,在从事了五十年敦煌壁画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之际,他又撰文再次强调了“临摹是我院的长期任务,”并说到“有人瞧不起临摹工作,但我认为临摹是一门学问,临摹过程中要经过反复研究,掌握规律,锻炼技巧,才能如实体现原作精神。因此,临摹者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精深的修养、娴熟的技巧,否则不可能得到形神兼备、韵味具体的临本。”[3]14
  再次强调临摹工作过程,也就是研究过程,就是要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研究掌握临摹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过五关,即造型、构图、线描、赋彩、传神。[3]15
  这些认识和总结,是先生在从事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临摹后开始,直至五十年的一生总结,是在敦煌一生苦苦坚守,在艺术和学术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以学者的境界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即便如此,先生还低调的认为自己还没有登上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峰。
  二 段文杰先生的敦煌石窟艺术临摹作品
  段文杰先生的临摹作品,涵盖了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各个时代,主要有三种临摹方法,我们从先生的临摹作品中感受到先生是如何体现这些理念的。
  客观摹写。按照壁画现存残破变色情况,完全如实地写生下来,这种临本可以给观众以壁画现况的真实感[1]44。先生指出客观摹写是“如实再现壁画现存陈旧色彩和殘破原貌……这是文物工作者美术考古工作者保存和对外介绍敦煌壁画的基本原则,在临摹工作中决不能加入个人主观意识,这是先生四十年来主要临摹方法。”[2]13他的客观临摹作品,虽然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艺术风貌,但并不感到画面的残破和缺少艺术性,而是富有艺术情趣和艺术欣赏价值,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传神都体现了先生对原作的认识与艺术素养。画面不是简单的复制摹仿,而是融汇了先生高超的中国画传统技艺,体现了先生对原作精神的深刻认识和体悟。他并非为了忠实原作而去追求墙面残破肌理效果,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尽力体现原作精神和信息,给我们留下了客观临摹的典范之作。
  旧色完整临摹。壁画的组织结构、人物形象、色彩变化等种种方面,都一一依照壁画现存状况临摹,但残破模糊的地方,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有意识地令其完整清楚。[1]44在旧色完整上,为了临摹系列壁画,在临本上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形象完整,同时又不失古香古色的风貌。[2]13这类作品,是先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那些残破模糊的艺术形象和色彩整理补画完整清晰。说“此法并未推广”,是因为这是研究性质的临摹,需要先通过大量的客观临摹实践和研究基础。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它形象完整清晰,色彩雅致,“古色古香”,既不失浓郁的时代特点、又有很高的欣赏性的艺术佳作,是可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复原临摹。就是要恢复原作未变色时清晰完整、色彩绚烂的本来面貌。要认识和研究古代艺术,要学习古典艺术遗产,首先要找出它的本来面目,否则我们就容易被千百年来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的‘古色古香’所迷惑。[1]44复原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总之,必须做到‘物必有证’,决不能随意添补,凭空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原作、回复失去的光彩。”[1]44同时他也指出恢复原貌“未经详细调查、科学化验和论证,不敢轻率从事。故只作为研究项目。”[2]44   先生的复原作品,都是在大量临摹研究基础上的结晶。《都督夫人礼佛图》作品再现了唐画原貌,是一幅具有历史画创作性质的艺术精品,在這幅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其深厚、全面的艺术素养。画面的宏大气势、色彩的绚丽典雅、都督夫人的雍容气度和虔诚向佛的神态、侍女们的心理状态和神情变化都得到了最佳体现。此幅作品,我们可以与严重残破的原作进行比较,如果先生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研读经文、画史,不大量研读历代图像,不摸清敦煌历代艺术的时代风貌和特点,不在艺术造型上下功夫,就产生不了“形具而神生”“赋予艺术形象以生命”“五官准确,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理想的形象。
  三 段文杰先生对敦煌壁画艺术
  临摹传承人才的培养
  千年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是敦煌几代前辈们的担当与情结。段先生对后学的培养,对敦煌艺术传承所倾注的感情,积累养成的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留给敦煌艺术事业传承者的宝贵财富。笔者作为先生亲手为敦煌艺术临摹传承培养的后继者和践行者,深感其重要性,有必要在此阐述。
  第一,最初步入敦煌壁画艺术临摹传承者的序列时,首先要过线描关。先生让我们练习毛笔字,学习毛笔运笔笔法。练习各时代的线描,了解体会各时代的线描技法特征,特别是人物的手和面部形象要反复练习,用心体会。同时又带领我们系统欣赏各时代代表洞窟,从艺术内容、风格特点讲解,使我们在鉴赏、练习、讲评几方面同时进行,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对敦煌艺术的了解认识,都很快有了提高。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看似平常,实则是先生在敦煌壁画艺术传承、学习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的最有效、最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敦煌石窟艺术的后继学习者特别加以重视和总结。
  第二,在练习临摹基本功的同时,加深文化层面的学习和修养。开课讲授佛学知识、艺术史,要求我们深读《历代名画记》等经典,从艺术史、文化、美学、佛学等多方面培训。反复以石窟做例子并有明确针对性地训练,使我们很快奠定了从事敦煌艺术临摹的文化艺术素养。
  第三,熟悉和掌握色彩。敦煌壁画艺术的色彩大量使用天然矿物颜料,古人用色有独特的方法。先生在对我们的色彩训练中,要求我们不但要很好地掌握矿物颜料的使用方法、壁画中的用色程序规律,还要熟悉矿物颜料的制作方法。特别强调在临摹古代壁画时,不要受现状残旧效果的影响,要使“色彩富于美的生命力”,要体现“时代精神”。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基础,在临摹中就不会“惶惑、盲目”,就不会变成“琐碎呆滞,缺乏生气,不符合原作精神”的。这对一个从事敦煌古代壁画艺术的临摹者,是最高的要求和所应达到的境界,需要终生去实践、体悟!
  四 小 结
  敦煌,古代延续千年的最精美的壁画艺术留在了这儿,几代前贤的人生、心血留于此地,也连同他们数十载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今后,我们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弘扬之路如何走、如何继承这些宝贵的财富,也要看我们后学的智慧了。国家文物局张德勤先生当年曾说到:“段文杰先生是‘硕果累累、蜚声海外的著名敦煌学专家’,‘在敦煌这座沙漠中的艺术殿堂里辛勤耕耘一生,不惜任何牺牲,成就了保护与弘扬之大业者,应当首推常书鸿和段文杰两位文化巨子。有人并称他们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神’。”[4]值段文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时,作为先生培养教导和继承先生临摹事业的学生,笔者于此汇集阐述先生对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研究的硕果,一是表达对先生最诚挚和崇高的敬意,二是对先生在“荒寂的沙漠中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临摹事业是否还需要继续,人才如何培养,提出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段文杰.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J].文物参考资料.1956(9).
  [2]段文杰.临摹是一门学问[J].敦煌研究,1993(2).
  [3]段文杰.敦煌文物的保护和临摹[J].敦煌研究.1995(2):14.
  [4]姜伯勤.线的艺术:中华文化之光——论段文杰先生对敦煌绘画中线的艺术的继承和创新[C]//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75.
其他文献
北京周报 李 莎(加拿大)  翻译:臧福来 王 默    编者按:  “沧桑运河,千古通州,钟灵毓秀”  一条大运河蜿蜒流经中原大地,古通州就依偎在大运河河畔。猴年伊始,北京东郊通州区大营村这座古风犹存的农庄迎来了10多位在中国外文局供职的外国专家。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寓意着老百姓对平安祥和生活的一种企盼。大年初五,金发碧眼、服装鲜艳的外国朋友的到来,给这座村庄带来了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左传》“襄公十四年”及“昭公九年”纪事中“瓜州今敦煌”的注解作了知识史考察,并以此为中心,对“敦煌古瓜州”、“沙州古瓜州”、“瓜州是敦煌亦是沙州”等诸多认识进行了梳理。先秦时代的瓜州只是表示一定时空的地理专名,而不是一个有着具体疆界的行政区划。自汉武帝以来,敦煌一直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而瓜州的行政建置则起步于北魏晚期。从唐代瓜、沙行政建置并行开始,同时唐代的沙州本是前代的瓜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习禅场所,它也是敦煌高僧昙猷在竺法护译出禅经的前提下“依教修心,终成胜业”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汉烽燧;晋仙岩寺;竺法护;昙猷;大乘佛教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在题为《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吹响冲锋号向腐败开战》的文章中写道:有意显现清廉干练形象的胡锦涛已经准备清洗中共最隐蔽的脏床单,而且是在中国人的注视之下。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的三天闭门会议由,中国第一号人物做出了对腐败不留情的讲话。尽管反腐败不是新鲜事,但中共也许正在改变反腐败的方式,清洗将在党和国家机构的指挥下并处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进行。    中国多方寻求石油进口
期刊
内容摘要:舍身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林凤镇大月村十组,8世纪中期开凿,现存15龛,题材主要有释迦佛、弥勒说法、佛道合龛等。依龛窟形制及造像题材、风格来看,舍身岩摩崖造像主要受川北巴中、广元等地的影响。  关键词:舍身岩;摩崖造像;唐代;佛道合龛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4-0014-13  A Survey of Shesheny
期刊
现代化办公趋势势不可挡,它已使出版社的办公在速度、时间和空间上穿越种种屏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也向业界人士提出了不断更新知识、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必要性。  1、数据输入,电脑校对技术  键盘编码汉字输入方法,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非键盘输入技术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中文连续语音识别技术的实用产品已经问世,印刷体汉字OCB技术已相当成熟,手写汉字的OCR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文字信息输入市场已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文书中留存有诸多反映古代敦煌地区家庭中兄弟姊妹关系的契约文书、经济文书以及愿文和题记等,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兄弟间在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兄弟关系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伦理思想的双重作用,反映出平等互助、兄友弟恭的伦常关系和道德精髓,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身体力行”和“躬行实践”。  关键词:敦煌文献;家庭伦理;兄弟关系;平等互助  中图分
期刊
内容摘要: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研究院;考察;北石窟寺;张鲁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43-0
期刊
内容摘要:我心目中的段文杰先生大致分两个时段:初识段先生是在1984年,我第一次去敦煌朝圣,路费花完,无法回新疆,便去找段文杰先生借钱,此前我不认识他,但居然借到路费,受他的影响,回到克孜尔以后,做研究就以他为楷模;第二个时段是近几年我研究西域美术时,有两个基本概念都必须借鉴段先生的成果,一是西域佛教美术中的典型技法——屈铁盘丝,二是晕染(凹凸)法。于后生而言,在学习前辈的科研成果时,不仅要感悟并
期刊
内容提要:为探明造成室外文物及遗址發生病害变化的原因,给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本文提出基于图像分析的适合室外赋存环境下的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监测方法。通过对颐和园赅春园清可轩和流云阁室外文物两年连续的监测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室外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监测中的相机位姿和光照的差异校正问题,达到了精确量化度量室外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的目的。  关键词:图像分析;预防性保护;相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