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刑法中扩张解释和类推适用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扩张解释,即是对刑法条文中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且这种解释理应在受众理解范围之内。在扩张解释的情况下,解释的内容超出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但这种解释能够被受众所接受,是反映立法者的精神,解释与条文之间具有法律性质的联系,补救了立法者文字上的不确切。
  关键词:刑法用语;司法解释;法益侵犯性
  禁止类推解释,允许扩大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内容已经在刑法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应该区分。借鉴前人的成果,经过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来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
  一、是否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
  在刑法解释中,是否超出“词语可能包含的意思”被认为是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一般理论标准。扩大解释仅在刑法用语的可能范围内进行,而类推解释则已超出了词语可能包含的范围,已经是创造新的法律。这一标准,在日本、德国以及我国的理论界都是通说。
  目前我国的司法解释广受争议,其中一部分解释被认为是类推解释,而不是扩大解释。例如,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变造或者倒卖变造的邮票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7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对于变造和倒卖变造的邮票行为,依照刑法第227条第一款的“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定罪处罚。这一解释,将“变造”这一行为也包括在“伪造”中,显然是将“伪造”和“变造”不分。伪造是指仿照真实的物品的外貌、形状、特征、色彩等制作的物品;变造则是在真实物品的基础上采取修改、拼接、剪贴等方法进行改制,使真实物品的某一部分失去真实性,而含有假的成分。具体到伪造、变造票证或流通物等犯罪来说,伪造是从无到有,变造是由少变多。”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将这两者不加以区分,显然是类推解释。司法机关越权的立法造法行为,值得商榷。
  二、区别扩张解释和类推适用需从考虑立法者精神出发
  某种解释是否类推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在考虑可能具有的含义的同时,必须从立法者的立法本意结合刑法立法精神综合考虑该解释所相对的行为是否具有处罚的必要,或者从重、从轻的必要。对于一个行为的是否处罚、处罚程度、方式,该解释必须反映立法精神、立法者本意,才能不违反罪行法定原则。如果一个解释离刑法用语的含义太远,已经远远超出立法者的本意,那么就可以判定该解释属于类推。解释结论与刑法的相关条文内容以及刑法的整体精神相协调时,不宜认定为类推解释。例如,200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暂由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公法论处。刑法中明文规定贪污罪的主体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行为人若通过行贿手段、或者利用其特殊关系共享了贪污财产、对财产进行了隐匿、销账等行为,此时对该行为比照条款作贪污犯共犯处理,则是类推适用。贪污罪本身作为一条专门约束,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条文,解释将“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作为类推的链接点,认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是同样利用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身份并无实质区别,应当得到相似的处理。贪污罪属于身份犯罪,贪污罪的设立,立法者本意应该也是惩处具有特殊身份的对象,该解释避免不了类推嫌疑。
  三、是否具有法益侵犯性(处罚必要性的强弱)
  “举轻明重比较法”。“举轻以明重”,将出现的难以判断的情况与已经出现的公认的属于犯罪的情况相比较,如果对刑法规范法益的危害更大(社会危害性更大),则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如果对刑法规范法益的危害小(社会危害性更小),则要当心类推解释;当然,此时扩大解释还要受到国民可预测性标准的限制,“举轻明重比较法”必须限制性使用,因为它可能有导致类推解释的危险。
  四、“预测可能性”标准
  要通过一般人的接受程度来判断是否会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进而判断某种解释是否类推解释因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一种解释结论能否被一般人接受,常常是判断解释结论是否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的重要线索。例如,旧中国与国外刑法都将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规定为:“无故侵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但仍不退出。”我国的新旧刑法均只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表述,但刑法理论千篇一律地将本罪定义为“未经允许非法进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无故拒不退出的行为”。然而,将不退出解释为“侵入”是存在疑问的,可是人们却习以为常而没有异议。由此看来,一种解释结论被人们接受的程度是一个重要问题。犯罪可以大体上分为自然犯与法定犯。一般人容易认识自然犯的可罚性,故对有关自然犯的法条作扩大解释,不致侵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一般人难以认识法定犯的可罚性,故对有关法定犯的法条作扩大解释,容易侵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所以,相对于对有关法定犯的法条的扩大解释的允许程度与范围而言,对有关自然犯的法条的扩大解释的允许程度与范围,可以略为缓和、宽泛。
  以上的几个判断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对于一个解释是属于类推适用还是扩大解释必须统一系统的判断,才能更好的区分。
其他文献
历史上每一次传播媒介的变革,都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一定的革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媒体主导信息生产的时代转变为人人参与信息
摘 要:虽说医疗机构是广大患者巡诊就医的重要场所,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医方与患方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矛盾纠纷,我国正着手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本文着重对医疗纠纷和解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缓解我国紧张的医疗关系。  关键词:医疗纠纷;和解;诉讼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界定  2011年颁布的《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 (草案 )》将医疗
摘 要: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内容,使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特殊保护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与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立法保持了基本相同的保护水平.有必要结合相关国际公约和他国立法、以及我国立法的实践情况,对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制度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整合,以期在今后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驰名商标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所以驰名商标的认定
摘 要:法律的主导价值则是指当法律所追求的多个价值目标出现矛盾时的最终价值目标选择。调整对象的差异固然可以直接界定部门法的调整范围,但主导价值的不同则会决定不同立法的最终目的,从而使法律部门的划分成为必要。商法与民法主导价值的差异是商法比较民法而独立存在的理论基石。因此将对商法与民法主导价值进行比较。  关键词:商法;民法;主导价值;比较  一、商法的主导价值  效益,指效果与利益,在经济学上原指
通过对湿地松采脂不同的割面负荷率、割沟深度、割沟频率对比试验表明,割面负荷率、割沟深度、割沟频率对树木流脂量的影响度基本在30%左右。而如果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工艺,流
摘 要: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少数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之一,具有形式合法、实施方便、效果显著,并且不易招致出口国报复等特点,因此成为不少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有力武器。我国也制订了自己的反倾销法律,以保护我国的相关产业。  关键词:反倾销法;实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