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在当前“减负”的形势下,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此就几次具体活动谈谈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活动一:寓物理实验于百米赛跑中
  学过“平均速度”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特别是平均速度的数值与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计算有关,我与体育教师配合,尝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实验,即在百米赛跑中测平均速度。具体过程如下:
  1.组织学生准备。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本次实验的方法、步骤、器材。学生在讨论中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整个路程分为若干段(如分为5段,每段20米),测出每一段所用时间,进而求出每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并加以分析比较;二是将时间分出若干段,测每一段的位移,从而求出每一段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师生一致认为后一种方法较难控制,但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实现目的,还是决定按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分头准备器材(秒表、皮卷尺、小旗等),与体育教师联系好,安排时间、场地。
  2.组织学生实验测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5人,按照以上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每两小组结对配合实验,即一组为被测组依次进行百米赛跑,而另一组为测试组负责裁判、记时、记录,然后两组轮换。如按第一种方案,将跑道分为5段,并插好小旗做标志,测试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标志处准备记时,被测试的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吹哨提醒后发令起跑,负责测试的学生同时开始记时,当被测学生经过自己位置时停表记下时间,并汇总记录,然后下一学生继续测试。
  3.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按所学知识,每位学生都可计算出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据此进行讨论,如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不同同学在相同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平均速度能否反映为同学跑得快慢?……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的课外实验,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实验能力、组织能力、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对高一学生来说,将陌生而抽象的物理问题与他们熟悉而生动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既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有趣,又使单调的体育锻炼变得轻松活泼并富有意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身体力行”中心领神会地掌握知识,同时也锻练身体,增强体育素质。
  活动二:千方百计测重力加速度
  学完力学知识后,我给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请你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亲自做一做,比较一下結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题目公布后,学生积极地查资料、想办法,互相交流、讨论,综合运用刚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并一一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根据G=mg,只要测出给定物体的重力G和质量m,便可由g=G/m求出。这种方法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十分简单,但由于中学条件下无法十分精确地测量力的质,导致误差较大。
  方法二: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测。这种方法教材中已有一个学生实验,但学生并没满足于此,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对实验作出了许多改进,进一步减小了误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学生的才能,使他们的思维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活动三:用万用表查电路故障
  学过电学知识后,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往往可以熟练地解一道电路题,但一碰到实际问题便觉得不知所措,例如排除实际电路故障、或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应用电路等。1997年高考物理试题中有一道使用万用表查电路中断线位置的多项选择题,原题为:
  在图示电路(图略)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线,某同学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直流10V档 B.直流0.5A档
  C.直流2.5V档 D.欧姆档
  该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将物理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能熟练地掌握有关万用表的原理、使用等知识,而且要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我从该题入手,与劳技教师配合,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用万用表检修电器的初步知识和技术。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上题,并作出总结,学生很快便从理论上掌握了方法,明确了用万用表的电压档、电流档、欧姆档或三者组合起来都能够方便地查出电路的故障,只是在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上有所不同。然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许多故障电路,让学生动手查除其中的故障。经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跟实际操作熟练地结合起来后。我又将搜集来的有故障的小收音机、录音机、电话等小电器发给学生,让他们结合劳技课上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学习检修其中的故障。学生兴趣非常高,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为此不少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有关电子技术、无线电等知识,掌握了焊接、装配等技术,克服了这些困难。
  这次活动持续时间很长,从学习知识、练习方法,到真正地实践检修,一个多月后才有第一台收音机修好,期间的困难也确实很多,但学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兴趣,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克服困难直止成功,表现了他们的坚强和毅力。有几个学生甚至还成为维修“高手”,能熟练地排除一些小电路的故障,日常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主动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在学雷锋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助人为乐的标兵,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总之,课外物理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减负”后不致无所事事,从而真正地实现“减负”的目的,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以负载氧化铜的氧化铝层析柱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全馏分进行分离,使其中的烷烃、烯烃与芳烃、含硫化合物分离成极性不同的两组,含硫化合物在芳烃组分中得以分离富集。分离后
摘 要: 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自主反思,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有效性    一    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自动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以及逐步建立现代家庭办公的趋势使“智能小区”的出现成为必然。过去的家庭只用旧式的拨号电话,随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  优良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
许多教师都说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难,学生也觉得难学,因为知识点多,理論性比初中更强,但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教历史,学生学历史,都应立足于课本,而能力的培养、答难质疑亦应立足于课本。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模式,学生如何去学,都应立足于课本。    一、能力的培养应以本为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其中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历史知识的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将心理学中的几种效应恰当地运用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几种效应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 心理效应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  心理学是一门运用相当广泛且十分实用的科学,如果能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
本文阐述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顿巴斯中央区各矿井的工作实际中,非常重视煤和瓦斯突出的防治问题。在这里,大约有60%的进行生产的回采工作面位于突出危险和突出威胁煤层中。这些工作面的产量占该地区总
“定势”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或一种心理学理论。定势的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最早提出,后由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1886—1950)等人加以弘扬。定势理论的主要内
摘 要: 本文针对教师对后进生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遇到的问题,对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分析。  关键词: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 后进生 教学策略    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我省已经三年时间了,但在实施必修模块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最大的困惑是必修1和必修2的知识几乎涵盖了以前高中化学所有教学内容,即使学优生学习起来都有困难,更何況那些后进生。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