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江南9月,G20开启“杭州时间”,领导人重要讲话为“包容型世界经济”勾勒出新蓝图, 再次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习近平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请你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围绕“包容型”社会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2018年二月调考作文题)
本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题型。材料选自于2016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式所做的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命题紧扣领导人演讲的核心话题,适当进行了提炼和压缩,以此凸显命题材料的指向性。具体命题意图如下。
一是坚守命题原则。习近平主席主张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以智慧和担当引领发展,意在强调“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试题的取材直观地反映了时代的主题,传递了中国的声音。这样一种命题思路是与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一脉相承的,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特点,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与世界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作文要求中,将“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圍绕‘包容型’社会”作为明确的指令,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思所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勇于发声。命题立意高远但视角下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利于学生有话可说,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力求创新突破。从2015年开始,全国高考命题基本上是任务驱动型写作一统天下。2015年“风采人物评选”“女儿举报父亲”两道题分别对应“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而2017年“中国关键词”则延展到“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此题意在强化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差异,其写作任务已经拓展到“信息差写作任务”。命制此题旨在不断探索题目多元化,力求出新。
任务驱动型写作,首先要审视写作任务。从此题看,审题任务由两个层面的信息构成:既有材料显现的任务信息,又有要求明示的任务信息。材料的任务信息集中指向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新蓝图上。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中国方案定位在三个“不是……而是”上,即中国对外开放应该讲求共建、共赢、共享,而材料要求的任务信息体现在建设“包容型”社会上。如何建设这样的社会?所以,这个材料也暗示了建设“包容型”社会的三个层面——参与对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的认识和感悟要从“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来引申和阐发。
这类任务驱动型写作的立意,要充分考虑这两个层面任务的“信息差”。“信息差”一般是指在真实的言语交流中交际双方所掌握信息的差距或不对等。本文所说的“信息差”就是指在写作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写作者要掌握的信息之间存在的差距。因此,在立意时我们应正视这种“信息差”,要从经济领域转换到社会领域上,把我们不熟悉的内容纳入到熟悉的内容中,准确而务实地完成“信息差写作任务”。
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包容型”社会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单赢”,不能“自私”,而要有共建意识、共赢思想和共享精神。但在具体写作中,只能选一组对应关系来立意。这道题与一般任务驱动型写作不一样,一般任务驱动型写作重在就事论事,讲究“引议联结”,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本题材料涉及经济领域,而写作的落脚点却在社会领域,材料与写作领域不同但道理相同,材料产生写作主旨,写作重在阐释观点,这样更便于发挥学生的写作才能。既然是任务驱动写作,又强调任务的对应关系,所选的“一个方面”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要呈现出来,以此标明“选好角度”,保证不偏离题意。
本题写作重在辩证分析,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说理,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具体来说,既要肯定共同参与的必要性,又要指出唱独角戏的悲哀;既要展现共同发展的优势,又要否定划分势力范围的狭隘性;既要认同百花园的繁盛,又要鄙视后花园的孤寂。
当然,肯定是主要的,而否定是必要的补充。这个题目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利,但也可以写成散文或记叙文,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来表达建设“包容型”社会的想法,这样写作更容易脱颖而出,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1.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G20峰会)在杭州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3. 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一根线,连接你我,把世界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的共同家园。在这个大家共同的“网上”,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必须全球共同推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共同去守护这个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美好的蓝图,需要大家携起手来,人人添柴加薪,共同推进发展、共同维护安全、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由此,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4. 互相帮助是成功的保障。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个谚语早已家喻户晓。一株胡杨在沙尘暴面前无可奈何,可一片胡杨却能使狂风沙暴偃旗息鼓。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之主,不仅因为超凡的智力,还因为我们巨大的人口基数,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因此,合作才能共赢。
5. 共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毁灭。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共享。因为共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共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共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江南9月,G20开启“杭州时间”,领导人重要讲话为“包容型世界经济”勾勒出新蓝图, 再次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习近平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请你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围绕“包容型”社会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2018年二月调考作文题)
本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题型。材料选自于2016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式所做的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命题紧扣领导人演讲的核心话题,适当进行了提炼和压缩,以此凸显命题材料的指向性。具体命题意图如下。
一是坚守命题原则。习近平主席主张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以智慧和担当引领发展,意在强调“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试题的取材直观地反映了时代的主题,传递了中国的声音。这样一种命题思路是与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一脉相承的,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特点,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与世界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作文要求中,将“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圍绕‘包容型’社会”作为明确的指令,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思所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勇于发声。命题立意高远但视角下移,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利于学生有话可说,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力求创新突破。从2015年开始,全国高考命题基本上是任务驱动型写作一统天下。2015年“风采人物评选”“女儿举报父亲”两道题分别对应“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而2017年“中国关键词”则延展到“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此题意在强化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差异,其写作任务已经拓展到“信息差写作任务”。命制此题旨在不断探索题目多元化,力求出新。
任务驱动型写作,首先要审视写作任务。从此题看,审题任务由两个层面的信息构成:既有材料显现的任务信息,又有要求明示的任务信息。材料的任务信息集中指向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新蓝图上。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中国方案定位在三个“不是……而是”上,即中国对外开放应该讲求共建、共赢、共享,而材料要求的任务信息体现在建设“包容型”社会上。如何建设这样的社会?所以,这个材料也暗示了建设“包容型”社会的三个层面——参与对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的认识和感悟要从“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来引申和阐发。
这类任务驱动型写作的立意,要充分考虑这两个层面任务的“信息差”。“信息差”一般是指在真实的言语交流中交际双方所掌握信息的差距或不对等。本文所说的“信息差”就是指在写作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写作者要掌握的信息之间存在的差距。因此,在立意时我们应正视这种“信息差”,要从经济领域转换到社会领域上,把我们不熟悉的内容纳入到熟悉的内容中,准确而务实地完成“信息差写作任务”。
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包容型”社会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单赢”,不能“自私”,而要有共建意识、共赢思想和共享精神。但在具体写作中,只能选一组对应关系来立意。这道题与一般任务驱动型写作不一样,一般任务驱动型写作重在就事论事,讲究“引议联结”,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本题材料涉及经济领域,而写作的落脚点却在社会领域,材料与写作领域不同但道理相同,材料产生写作主旨,写作重在阐释观点,这样更便于发挥学生的写作才能。既然是任务驱动写作,又强调任务的对应关系,所选的“一个方面”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要呈现出来,以此标明“选好角度”,保证不偏离题意。
本题写作重在辩证分析,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说理,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具体来说,既要肯定共同参与的必要性,又要指出唱独角戏的悲哀;既要展现共同发展的优势,又要否定划分势力范围的狭隘性;既要认同百花园的繁盛,又要鄙视后花园的孤寂。
当然,肯定是主要的,而否定是必要的补充。这个题目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利,但也可以写成散文或记叙文,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来表达建设“包容型”社会的想法,这样写作更容易脱颖而出,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1.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G20峰会)在杭州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3. 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一根线,连接你我,把世界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成为人类的共同家园。在这个大家共同的“网上”,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必须全球共同推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共同去守护这个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美好的蓝图,需要大家携起手来,人人添柴加薪,共同推进发展、共同维护安全、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由此,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4. 互相帮助是成功的保障。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个谚语早已家喻户晓。一株胡杨在沙尘暴面前无可奈何,可一片胡杨却能使狂风沙暴偃旗息鼓。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之主,不仅因为超凡的智力,还因为我们巨大的人口基数,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因此,合作才能共赢。
5. 共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毁灭。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共享。因为共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共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共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