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min6735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可疑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15例普通内镜观察下发现可疑早期胃癌病变患者,依次采用放大内镜、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放大色素内镜、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记录病变轮廓清晰度、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并比较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于病变改变最显著部位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各方法对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轮廓和黏膜腺管开口清晰度评分为377分和458分,优于ME-NBI(340分和408分)和放大色素内镜(354分和386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76分和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为380分,优于ME-NBI(348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67分)和放大色素内镜(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绒毛状(C型)的检出率亦优于放大色素内镜(93.0%比79.7%,P<0.05)。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2.17%、灵敏度为88.33%、特异度为96.36%。

结论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结构形态,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便于发现早期瘤变,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摸清我国消化内镜技术诊疗现状,为消化内镜技术规范化管理提供循证支持。方法采取网络直接填报的方式,对我国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消化内镜医师执业情况进行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医师个人信息、执业信息、执业中遇到的问题、医院和科室信息4个方面。结果2012年我国共有6 128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有26 203名消化内镜医师和14 532名消化内镜护士,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
目的比较7 F与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至2014年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使用7 F及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的患者资料,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囊肿缩小至少50%所需时间、支架拔出时间、感染率、复发率等。结果2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3~70岁,平均45.1岁。11例患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下使用不同大小气囊的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连续收治的4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最大直径划分为:(1)≤6 mm;(2)>6~8 mm;(3)>8~10 mm;(4)>10~12 mm;(5)>12 mm。分别对应给予单纯小切口(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小切口联合8 mm、10 mm、12 mm、14 mm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5组
期刊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及上海复旦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21例儿童AC患者进行POEM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食管反流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Eckardt评分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变化。结果21例均成功实施POEM手术,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