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玉(1990.06-),女,汉,山东泰安,三亚学院,科员初二,大学本科,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1-01
2001年12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举办“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会上提出“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或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02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又一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为高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这导致本身就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常识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加迷茫和困惑,极易产生思想行为偏差,出现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学而优则仕心理,光宗耀祖思想,追求体面、稳定的工作,好高鹜远,不愿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择业中把效益好、待遇高、工作条件好作为唯一标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和他人价值;盲目跟风;在竞争中缺少自信,过分低估自己,无法很好地展现自己;无力承受困难和挫折,遇到一点点问题就退缩,悲观失望,意志消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受这些问题困扰,很多大学生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体现自我才华的职业,有的甚至会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当前不少学生认为上大学意义不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再跟原来一样,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白领”阶层。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和实际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以新的思路、形式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际效力。
(1)积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鼓励学生以学习为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实训课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把启迪学生的创业意识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有创业兴趣和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教育,并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如创业大赛、SYB创业培训等,让学生初建创业模型,知道以后该如何去创业,可以利用怎样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很多学生在择业时都把简历投到了一线城市、大的企业,这样的地方发展程度高,基本都是模式化固定作业,学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很难完全展现自我才华。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小城市、小企业、农村,这些地方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创业、成长的机会更多更大。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求职时的不同心理特征,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则会带来学生的求职恐慌,甚至影响毕业生的人生发展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变化,通过谈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试,让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障碍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深入细致地去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可能的范围内,将他们面对毕业、就业的不适感降到最低,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勇气和信心走向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在求职面试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理性对待,并进行自我调适,纠正不良心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竞争中,不断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4)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实现最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学生在就业、择业时绝大部分会听从父母意见,这时父母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要调整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认清就业形势,给予子女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社会是学生就业的目的地和考核地,用人单位除了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外,还应适时了解实习生和新入职毕业生的思想动态,给予一定的调整、教育和指导。学校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方面,要与用人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实时了解,广泛收集学生信息,建立人才需求交流信息库,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注和教育,调整就业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传导新的就业形势和观念,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5)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吸引力,增强教育效果。随着网络的推广和发展,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学生青睐。一方面,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其他就业教育活动,通过博文等学生易见、易接受的形式传输就业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信息网络,及时调研并收录相关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择业取向,分析学生就业心理,传递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中充满活力的创造群体,是国家的人才资源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和积极探讨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6期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肖宁灿:《学校职业指导与学生思想教育结合的意义、条件及实施构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5]万峰:《就业思想教育贯穿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1-01
2001年12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举办“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会上提出“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或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02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又一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为高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这导致本身就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常识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加迷茫和困惑,极易产生思想行为偏差,出现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学而优则仕心理,光宗耀祖思想,追求体面、稳定的工作,好高鹜远,不愿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择业中把效益好、待遇高、工作条件好作为唯一标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和他人价值;盲目跟风;在竞争中缺少自信,过分低估自己,无法很好地展现自己;无力承受困难和挫折,遇到一点点问题就退缩,悲观失望,意志消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受这些问题困扰,很多大学生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体现自我才华的职业,有的甚至会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当前不少学生认为上大学意义不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再跟原来一样,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白领”阶层。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和实际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以新的思路、形式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际效力。
(1)积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鼓励学生以学习为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实训课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把启迪学生的创业意识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有创业兴趣和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教育,并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如创业大赛、SYB创业培训等,让学生初建创业模型,知道以后该如何去创业,可以利用怎样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很多学生在择业时都把简历投到了一线城市、大的企业,这样的地方发展程度高,基本都是模式化固定作业,学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很难完全展现自我才华。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小城市、小企业、农村,这些地方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创业、成长的机会更多更大。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求职时的不同心理特征,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则会带来学生的求职恐慌,甚至影响毕业生的人生发展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变化,通过谈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试,让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障碍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深入细致地去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可能的范围内,将他们面对毕业、就业的不适感降到最低,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勇气和信心走向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在求职面试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理性对待,并进行自我调适,纠正不良心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竞争中,不断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4)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实现最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学生在就业、择业时绝大部分会听从父母意见,这时父母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要调整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认清就业形势,给予子女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社会是学生就业的目的地和考核地,用人单位除了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外,还应适时了解实习生和新入职毕业生的思想动态,给予一定的调整、教育和指导。学校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方面,要与用人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实时了解,广泛收集学生信息,建立人才需求交流信息库,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注和教育,调整就业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传导新的就业形势和观念,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5)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吸引力,增强教育效果。随着网络的推广和发展,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学生青睐。一方面,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其他就业教育活动,通过博文等学生易见、易接受的形式传输就业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信息网络,及时调研并收录相关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择业取向,分析学生就业心理,传递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中充满活力的创造群体,是国家的人才资源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和积极探讨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6期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肖宁灿:《学校职业指导与学生思想教育结合的意义、条件及实施构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5]万峰:《就业思想教育贯穿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