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舞蹈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是一种新兴的舞蹈教育,它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舞蹈教育的模式,又不能将中等舞蹈教育的模式进行“升级”,而是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高职舞蹈人才需求的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舞蹈人才。因此,围绕培养人才为目标,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教学内容将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舞蹈教学内容;舞蹈人才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和作用突显出来。高职舞蹈教育正面临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市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给高职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我国高职舞蹈教育体系面临很多问题,如扩招带来的舞蹈生源基础水平差距大、舞蹈教学内容有待改革和完善、实践创新不足等等,这些说明高职舞蹈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层面相对薄弱,相关重要基础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视域出发对舞蹈教育展开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凝练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高职舞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二十一世纪强调舞蹈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扎实,能够胜任工作所需。“多能”的范围要更广,主要指舞蹈人才具备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等。如果高职舞蹈的学生只满足自己所具备的单一专业技能将不再具备优势,而拥有开放进取、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各种能力的精神,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舞蹈人才的“多能”不仅表现在能编、能舞、能演、能教,更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用人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补充知识;许多在学校学习期间忽视的专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新面对,甚至对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担当。正是在工作的实践中,各种能力被激发出来,为了出色地完成工作,就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现象从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的舞蹈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各种能力。因此,高职舞蹈教育从这一层面上看,对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新时期应对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级舞蹈教育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迫切呼唤高职舞蹈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1]创新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发展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才会有不竭地生命力和持久力。如今,我国经济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高职舞蹈培养的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所用,并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创新能力的体现。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当下,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究及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舞蹈教育首先就面临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舞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能力,通过舞蹈的表演和欣赏将人的创造力唤醒,并将创造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高职舞蹈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舞蹈教育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的创新型舞蹈人才,是高职舞蹈教育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舞蹈人才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视培养学生拥有灵活的思维。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们对身体产生一种形象化的感受,同时创造舞蹈形象和表现舞蹈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课堂组合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不同舞种表演风格的不同;通过编舞课程,开发和引导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能力;通过舞台的舞蹈作品表演,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二,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和方法。当前时代的教育倡导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各学科融合,各种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它们不断地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提出挑战,也对当前舞蹈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我们需要反观自身,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比如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是“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是最佳的方法?其教学效果有没有弊端?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学生模仿的“像”为最佳标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保存传统舞蹈组合,但是却容易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即无论多少学生,最终呈现出来的是统一的动作、统一地“法儿”、统一的表情。在倡导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复制”这样的学生,相信舞蹈的灵魂最终会被扼杀。所以,我们需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对传统的优点我们保留,缺点一定要放弃。同时,善于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舞蹈教学之中,只要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尝试,寻找不同的突破口,以达到舞蹈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寻找自身优势,发掘自身潜力。以往的大学教育,以教师和书本为“经”,学生们唯独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纵观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被发掘出来或者压制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愿意去学习和尝试。从某一方面来说,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就是自己的潜力所在,从兴趣入手,发掘潜力,就是寻找自身优势,从而发掘潜能。比如,舞蹈专业的学生有的善于表演、有的善于表现技术、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理论研究。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用统一的标准去强求他们把所有的舞蹈的科目学好。有的学生抱怨只喜欢在舞蹈教室里跳起来,却不喜欢坐在书桌前读书,看到文字就头疼。对于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一方面多加引导之外,要让学生们了解舞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专业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离不开专业实践,舞蹈实践的成功需要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的储备。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也乐意多看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资料查找的方式和范围;论文写作;如何做读书摘录或读书笔记;怎样进行舞蹈评论的写作等等。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获得潜力的最大提升。 第四,善于运用和使用新媒介进行舞蹈实践。运用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是当前时代对舞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为信息技术已经以不可抵挡之势进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传统的学校教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创新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论文。“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经成为学校教学变革的一个基本趋势。”[2]将舞蹈与新媒介虚拟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当前高职舞蹈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此类实践活动包括舞蹈影像交流与互动、舞蹈课程视频交流、舞蹈学术视频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数字影像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录像、摄影、互联网、广告等传播媒介。不仅如此,数字影像技术也深入艺术创作领域,形成与传统艺术创作手段完全不同的媒介方式,从而大大拓展了艺术创作语言和表现手法。[3]通过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将带来舞蹈从创作、表演、传播、鉴赏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学生们通过新媒介电子资源,进行舞蹈编创设计和实验,网络远程传输资源,教学视频发布等形式达到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新领域的探索。
二、高职舞蹈教育更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4]高职类院校普遍为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上,就是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工作岗位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技术难度。
舞蹈的技能我们不能侠义地理解为舞蹈的技术技巧,而是内涵和外延更广泛的专业术语。舞蹈的技能型人才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的能力、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教学能力等。通过这种涵盖多方面的技能,才符合高职舞蹈教育的目标。
首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舞蹈通过训练有素的身体来表达和诠释人类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专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从中专、艺校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是从小开始接受严格苛刻的专业学习和训练,通过训练的身体,就像被打磨好的玉器一样,具备良好的表现力。而对于高职的舞蹈学生来说,生源多是高中生,这些高中生拥有良好的文化课的功底,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由于接受专业训练的年限较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艺术专业高考前几个月才开始训练,所以入校的基础薄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进校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应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也应该广而博,不应一味地追求少而精,否则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
第二,具备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的能力。如果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来看,舞蹈属于感性的学科,通过感性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并通过作品来感染人。舞蹈理论研究和评论能力属于理性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而上的层面。也许有人要问,舞蹈需要理性思维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理论研讨和思辨,因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新世纪对舞蹈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术层面以外,还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能力,从而实现舞蹈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具体来说,舞蹈理论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具有中外舞蹈史的基本知识储备、能够分析舞蹈现象、对具体的舞蹈作品能够进行具有独到见解的阐发。就像美学家叶郎所说:“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经过‘人’的不断地体验和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更深的层面)被解释、被照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的显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的过程。”[5]通过对舞蹈作品或舞蹈现象的阐发,使舞蹈内容焕发出新意,实现舞者与观者之间的能动的联系。
第三,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6]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对人的创新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舞蹈教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舞者通过创造性地开发身体动作来完成各种人物、情绪、内容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创造性和想象力是相互的,想象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通过激发,使二者很好的结合。纵观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以文化的形式遍布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7]吸引人和获得好评的商品必然是具备审美格调和审美趣味的,这里体现的是设计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和想象力,也与其文化修养有很大关系。
第四,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看到,当前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理工结合,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发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面向21世纪的必然趋势。[8]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正在逐步走出专业舞蹈教育的藩篱,开始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艺术教育,强调专业、提高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决定高度,通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开拓心胸、具备睿智,实现心灵的满足,进而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人。
第五,教学能力作为重点放在首位。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来源于学生们日常的学习,高职舞蹈教育中对教学能力的发展应上升到重要的位置,因为以“入职”教育为主的高职教育需要在学生们毕业前就将教学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舞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主要包括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的课堂讲授。专业课教学以分组分内容的形式,一人做主讲老师,分配几个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进行实地课堂讲授,同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理论课讲授则是围绕舞蹈理论的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准备舞蹈视频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训练,使高职学生们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高校都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进行,围绕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困境不断进行着理论研讨和课程改革,这些都体现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反映。新的时期,对舞蹈人才自身能力的要求更为紧迫和具有时代性,因此,更加强调舞蹈人才的一专多能;舞蹈人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舞蹈人才自身的适应度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注释】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较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 2005-01-07.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新思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教学变革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
[3]高立雄.浅析数字影像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要求[J].神州,2011(09):146-148.
[4]http://www.edu.cn/zong_he_801/20111020/t20111020_696513.shtml
[5]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4.
[6]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4.
[7]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6.
[8]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36.
【参考文献】
[1]温柔.拓展舞蹈科学领域,促进艺术医学发展——“2013舞蹈教育与科学研习会”综述[J].舞蹈,2013(03):34-35.
[2]田培培.表演能力≠教学能力[J].艺术教育,2007(12):9.
[3]田培培.开启又一扇高等舞蹈教育之窗——首都师范大学给师范舞蹈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舞蹈,2000(3):50.
[4]何方国.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04):144-145.
[5]高立雄.浅析数字影像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要求[J].神州,2011(09):146-148.
[6]张希承,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对中国艺术教育现状的启示[J].文学教育,2011(01)
作者简介:常婧,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舞蹈教学内容;舞蹈人才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和作用突显出来。高职舞蹈教育正面临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市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给高职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我国高职舞蹈教育体系面临很多问题,如扩招带来的舞蹈生源基础水平差距大、舞蹈教学内容有待改革和完善、实践创新不足等等,这些说明高职舞蹈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层面相对薄弱,相关重要基础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视域出发对舞蹈教育展开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凝练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高职舞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二十一世纪强调舞蹈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扎实,能够胜任工作所需。“多能”的范围要更广,主要指舞蹈人才具备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等。如果高职舞蹈的学生只满足自己所具备的单一专业技能将不再具备优势,而拥有开放进取、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各种能力的精神,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舞蹈人才的“多能”不仅表现在能编、能舞、能演、能教,更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用人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补充知识;许多在学校学习期间忽视的专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新面对,甚至对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也要有足够的勇气担当。正是在工作的实践中,各种能力被激发出来,为了出色地完成工作,就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现象从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的舞蹈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各种能力。因此,高职舞蹈教育从这一层面上看,对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新时期应对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级舞蹈教育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迫切呼唤高职舞蹈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1]创新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发展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才会有不竭地生命力和持久力。如今,我国经济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高职舞蹈培养的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所用,并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创新能力的体现。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当下,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究及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舞蹈教育首先就面临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舞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能力,通过舞蹈的表演和欣赏将人的创造力唤醒,并将创造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高职舞蹈教育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舞蹈教育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的创新型舞蹈人才,是高职舞蹈教育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舞蹈人才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视培养学生拥有灵活的思维。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们对身体产生一种形象化的感受,同时创造舞蹈形象和表现舞蹈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课堂组合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不同舞种表演风格的不同;通过编舞课程,开发和引导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能力;通过舞台的舞蹈作品表演,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二,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和方法。当前时代的教育倡导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各学科融合,各种新观点、新方法层出不穷,它们不断地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提出挑战,也对当前舞蹈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我们需要反观自身,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比如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是“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是最佳的方法?其教学效果有没有弊端?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学生模仿的“像”为最佳标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保存传统舞蹈组合,但是却容易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即无论多少学生,最终呈现出来的是统一的动作、统一地“法儿”、统一的表情。在倡导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复制”这样的学生,相信舞蹈的灵魂最终会被扼杀。所以,我们需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对传统的优点我们保留,缺点一定要放弃。同时,善于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舞蹈教学之中,只要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尝试,寻找不同的突破口,以达到舞蹈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寻找自身优势,发掘自身潜力。以往的大学教育,以教师和书本为“经”,学生们唯独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纵观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被发掘出来或者压制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愿意去学习和尝试。从某一方面来说,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就是自己的潜力所在,从兴趣入手,发掘潜力,就是寻找自身优势,从而发掘潜能。比如,舞蹈专业的学生有的善于表演、有的善于表现技术、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理论研究。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用统一的标准去强求他们把所有的舞蹈的科目学好。有的学生抱怨只喜欢在舞蹈教室里跳起来,却不喜欢坐在书桌前读书,看到文字就头疼。对于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一方面多加引导之外,要让学生们了解舞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专业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离不开专业实践,舞蹈实践的成功需要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的储备。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也乐意多看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资料查找的方式和范围;论文写作;如何做读书摘录或读书笔记;怎样进行舞蹈评论的写作等等。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获得潜力的最大提升。 第四,善于运用和使用新媒介进行舞蹈实践。运用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是当前时代对舞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因为信息技术已经以不可抵挡之势进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传统的学校教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创新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论文。“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经成为学校教学变革的一个基本趋势。”[2]将舞蹈与新媒介虚拟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当前高职舞蹈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此类实践活动包括舞蹈影像交流与互动、舞蹈课程视频交流、舞蹈学术视频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数字影像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录像、摄影、互联网、广告等传播媒介。不仅如此,数字影像技术也深入艺术创作领域,形成与传统艺术创作手段完全不同的媒介方式,从而大大拓展了艺术创作语言和表现手法。[3]通过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将带来舞蹈从创作、表演、传播、鉴赏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学生们通过新媒介电子资源,进行舞蹈编创设计和实验,网络远程传输资源,教学视频发布等形式达到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新领域的探索。
二、高职舞蹈教育更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4]高职类院校普遍为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上,就是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工作岗位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技术难度。
舞蹈的技能我们不能侠义地理解为舞蹈的技术技巧,而是内涵和外延更广泛的专业术语。舞蹈的技能型人才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的能力、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教学能力等。通过这种涵盖多方面的技能,才符合高职舞蹈教育的目标。
首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舞蹈通过训练有素的身体来表达和诠释人类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专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从中专、艺校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是从小开始接受严格苛刻的专业学习和训练,通过训练的身体,就像被打磨好的玉器一样,具备良好的表现力。而对于高职的舞蹈学生来说,生源多是高中生,这些高中生拥有良好的文化课的功底,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由于接受专业训练的年限较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艺术专业高考前几个月才开始训练,所以入校的基础薄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进校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应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也应该广而博,不应一味地追求少而精,否则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
第二,具备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的能力。如果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来看,舞蹈属于感性的学科,通过感性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并通过作品来感染人。舞蹈理论研究和评论能力属于理性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而上的层面。也许有人要问,舞蹈需要理性思维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理论研讨和思辨,因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新世纪对舞蹈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术层面以外,还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舞蹈理论研究与评论能力,从而实现舞蹈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具体来说,舞蹈理论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具有中外舞蹈史的基本知识储备、能够分析舞蹈现象、对具体的舞蹈作品能够进行具有独到见解的阐发。就像美学家叶郎所说:“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经过‘人’的不断地体验和阐释,它的意蕴、它的美,也就不断有新的方面(或更深的层面)被解释、被照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的显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的过程。”[5]通过对舞蹈作品或舞蹈现象的阐发,使舞蹈内容焕发出新意,实现舞者与观者之间的能动的联系。
第三,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6]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对人的创新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舞蹈教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舞者通过创造性地开发身体动作来完成各种人物、情绪、内容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创造性和想象力是相互的,想象力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通过激发,使二者很好的结合。纵观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创新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以文化的形式遍布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7]吸引人和获得好评的商品必然是具备审美格调和审美趣味的,这里体现的是设计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和想象力,也与其文化修养有很大关系。
第四,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看到,当前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理工结合,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发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面向21世纪的必然趋势。[8]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正在逐步走出专业舞蹈教育的藩篱,开始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艺术教育,强调专业、提高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决定高度,通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开拓心胸、具备睿智,实现心灵的满足,进而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人。
第五,教学能力作为重点放在首位。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来源于学生们日常的学习,高职舞蹈教育中对教学能力的发展应上升到重要的位置,因为以“入职”教育为主的高职教育需要在学生们毕业前就将教学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舞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主要包括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的课堂讲授。专业课教学以分组分内容的形式,一人做主讲老师,分配几个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进行实地课堂讲授,同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理论课讲授则是围绕舞蹈理论的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准备舞蹈视频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训练,使高职学生们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高校都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进行,围绕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困境不断进行着理论研讨和课程改革,这些都体现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反映。新的时期,对舞蹈人才自身能力的要求更为紧迫和具有时代性,因此,更加强调舞蹈人才的一专多能;舞蹈人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舞蹈人才自身的适应度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注释】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较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 2005-01-07.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新思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教学变革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
[3]高立雄.浅析数字影像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要求[J].神州,2011(09):146-148.
[4]http://www.edu.cn/zong_he_801/20111020/t20111020_696513.shtml
[5]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4.
[6]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4.
[7]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6.
[8]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36.
【参考文献】
[1]温柔.拓展舞蹈科学领域,促进艺术医学发展——“2013舞蹈教育与科学研习会”综述[J].舞蹈,2013(03):34-35.
[2]田培培.表演能力≠教学能力[J].艺术教育,2007(12):9.
[3]田培培.开启又一扇高等舞蹈教育之窗——首都师范大学给师范舞蹈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舞蹈,2000(3):50.
[4]何方国.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04):144-145.
[5]高立雄.浅析数字影像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要求[J].神州,2011(09):146-148.
[6]张希承,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对中国艺术教育现状的启示[J].文学教育,2011(01)
作者简介:常婧,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