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生成了语文课堂的主人,然而,一些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课堂热闹了,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就必须深刻思考我们的教学策略,选择最富实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交际工具;自主学习;随声附和;发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探索和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思维能力、自制力以及知识的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们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举
语文的基本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它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还应重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在于听说读写中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当下语文课堂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于是,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开展这些不能出彩的环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学生读起短短的课文显得结结巴巴。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写作文时尽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时下,我们的教学多注重生成与建构,弱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舞台交给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情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嘛。于是,老师的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在没有充分引导设定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阅读,随意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最终结果是:你也对,他也不错,整堂课学生思维像脱缰的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结束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而任意的“多样性、独特性”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随意式”的放任自流。因此,想要提高课堂实效,赋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驾驭全新课堂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切忌“随声附和”
合作学习是群策群力、汇集众多独立、有创意的思维见解,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表面上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尖子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讨论一节课;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时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没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有时小组成员沉默不语,出现哑场;有时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出现跑题现象,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实质上“心动”更为重要,有时思考中的沉静比表面的活跃气氛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演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的实施,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去实践,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多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调控应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交际工具;自主学习;随声附和;发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探索和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思维能力、自制力以及知识的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们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举
语文的基本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它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还应重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在于听说读写中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当下语文课堂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于是,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开展这些不能出彩的环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学生读起短短的课文显得结结巴巴。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写作文时尽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时下,我们的教学多注重生成与建构,弱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舞台交给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情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嘛。于是,老师的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在没有充分引导设定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阅读,随意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最终结果是:你也对,他也不错,整堂课学生思维像脱缰的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结束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而任意的“多样性、独特性”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随意式”的放任自流。因此,想要提高课堂实效,赋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驾驭全新课堂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切忌“随声附和”
合作学习是群策群力、汇集众多独立、有创意的思维见解,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表面上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尖子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讨论一节课;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时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没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有时小组成员沉默不语,出现哑场;有时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出现跑题现象,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实质上“心动”更为重要,有时思考中的沉静比表面的活跃气氛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演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的实施,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去实践,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多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调控应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