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站长”与文人妻为爱长相守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一厂的老演员冯恩鹤在电视剧《潜伏》里饰演了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因为演技炉火纯青,虽是反面人物又是配角,却同样受到观众们的追捧。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妻子曾为实现各自的梦想,一别就是12年,此间,这位银屏硬汉却一直为爱默默相守。
  
  难得默契
  
  1948年4月,冯恩鹤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68年,冯恩鹤参军入伍,在海军某潜艇部队任职后调入海军政治部话剧团当演员。此后,他凭着扎实的演艺功底和标志性的“正面形象”开始步入影坛,在《南征北战》中饰机枪手刘永贵,在《海霞》中饰刘洪哥,后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并先后在近30部故事片和电视剧中扮演各类角色。 《南征北战》和《海霞》上映后,冯恩鹤身边已不乏仰慕者。其实,那时已经29岁的冯恩鹤爱情一片空白,同事、亲人们都为他着急,直到遇到现在的夫人季颖。1976年11月他们第一次见面,季颖给冯恩鹤留下了俭朴、端庄的印象,这让穷苦家孩子出身的冯恩鹤动了心。那个年代谈恋爱都非常保守,见面甚至连多余的话也不好意思说。但冯恩鹤却在跟季颖的聊天中发现了他们是很有共同语言的,有时谈到一件事情,他俩脱口而出竟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这种默契让冯恩鹤欣喜。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冯恩鹤发现季颖是位博学的女孩,除了工作,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书,只要一看书,外面世界如何纷扰似乎都与她无关,有时连坐在一旁等她的冯恩鹤也被她忘记了。不过,正因如此,冯恩鹤更加喜爱这位爱读书的女孩。1978年春天,冯恩鹤和季颖在一群朋友的祝福声中,山盟海誓,定下了终身大事。
  两个人的磨合也真正开始了。冯恩鹤突然发现,妻子季颖不仅心里全是书,多年来还养成了她随拿随放的习惯。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满屋满地的书,季颖见丈夫一脸不悦,解释道:“桌子能写字就行了,床上能睡觉就可以了。”而冯恩鹤多年的军旅生活已让他养成了整洁的习惯,家里乱让他受不了。刚开始,冯恩鹤还高兴地帮妻子随手收拾,但他收拾完后季颖就找不到自己要的书;后来他又发现每次刚收拾完,没过两天季颖又给搞乱了。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你就不能把书随手放好?”从那以后,每次他快要下班或者拍戏回家前,妻子总是先收拾一下屋子,还总是充满歉意地说:“对不起,你看,我又把家里弄乱了。”听着妻子的道歉,想想都是为了学习进步,冯恩鹤慢慢地也适应了妻子的习惯,实在看着乱了就动手收拾一下。
  尽管冯恩鹤和妻子常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争得面红耳赤,但一转眼云雨即逝,冯恩鹤把演戏的功夫拿出来,常常逗得生气的妻子破涕为笑。
  
  贤囊军师
  
  冯恩鹤结婚不久,八一厂就任命他为制片部主任。冯恩鹤只想把电影演好,他向组织表示推辞,但任命却如期而至。面对新职位冯恩鹤有些不知所措,他是那种追求完美的性格,但这样可能会得罪一些人。
  他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妻子,季颖说:“既然你接任了,那从现在起就要立个规矩。从今天起,如果有人说要来家里坐坐,你不要答应,要坐就在你办公室或者家外边坐。如果晚上有人来敲门,你不要动,我去开门,无论外面在说什么,你都不要管,我来处理。”冯恩鹤同意她的做法。
  这个规矩刚刚立下不久,真的有人来敲门,带了一些特产,只说来串门。即便如此,季颖真的把“客人”挡了回去,任凭对方解释也不通融。而那时,冯恩鹤就坐在屋里,听着季颖与“客人”亲切却不违原则的热情对话。
  因为有了妻子的规定,冯恩鹤也更加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一次,他的桌子上放着一条烟,知道一定是送他的,于是他把这条烟拿到会议室,说:“我不知道是谁送的,但请大家互相传一下话,说他白送了,我把烟放在这里做会议烟了。”此后,人们知道跟冯恩鹤共事是不用送礼的,他只讲原则。
  妻子对冯恩鹤的支持不仅在事业上,生活中也如此。一次冯恩鹤正在山西拍戏,突然接到大连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危,速归。”冯恩鹤回到大连才知父亲已是肠癌晚期,没能及时住院耽误了治疗。从那后冯恩鹤经常给母亲汇钱,而季颖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提醒冯恩鹤“该给家里寄钱了”,这让冯恩鹤感动不已。
  
  留守丈夫
  
  冯恩鹤与季颖最大的分歧在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军人出身的冯恩鹤有时候会拿出带兵的方法教育儿子,而从事教育工作的季颖经常接触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倡宽松教育,两口子没少为了教育方法争论。然而让冯恩鹤没想到的是,在儿子参加高考的1997年,妻子决定为了事业,留学日本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她又用4年攻读博士学位,直到2008年才学成。这段岁月,冯恩鹤和妻子每年在一起只有20多天。而令朋友们称赞不已的是,冯恩鹤此间没有任何绯闻,感情固若金汤。
  季颖留学时带走了家里所有的存款。因为儿子正读高三,冯恩鹤不能接戏,只能靠每月的工资养家,这时,单位又给冯恩鹤分了新房,他决定不装修就入住。知道情况的岳父母执意要借钱给他装修新家。最后在老人们的帮助下,他自己设计,把家装修得朴实而温馨。
  冯恩鹤在北京坚守着,妻子在日本也是苦中作乐。起初,季颖去日本后非常想家,冯恩鹤为了让妻子安心,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随着冯恩鹤事业的拓展,季颖知道冯恩鹤拍戏很累,喜欢喝咖啡,于是每次出国都给他买一些上好的咖啡豆,再磨成粉,包成小包装,分装在盒子里。每当拍戏累了,冯恩鹤就把这份浓缩着妻子之爱的咖啡煮一壶喝。
  2008年,冯恩鹤的儿子读完硕士后,又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博士,冯恩鹤毫不吝啬地给儿子买了一辆车。他原本打算和妻子商量后再买,但想到朴实的妻子会反对,就决定先斩后奏。季颖回来探亲,冯恩鹤领着她去停车场,面对着一排车问她哪个好看?聪明的季颖高兴地说:“你们是不是买新车了?”这一次,妻子却对冯恩鹤赞赏有加:“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随和可亲、这么关心儿子的生活了?”
  随着儿子成才和妻子学业的提升,冯恩鹤也感到过失落,只有自己依然是一个配角演员,尽管他的演技日臻完美,但雷同的角色却一直没有突破,直到在《潜伏》中他饰演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反面人物,令人刮目相看。在妻子和观众的掌声中,冯恩鹤也迎来了事业另一个高峰。
其他文献
如今天津有14.5万老年网民,对此,天津市老龄委高世忠秘书长自豪地说:“天津市老年人上网人数在全市老年人中所占比例已经逼近1%,这意味天津市的‘助老上网’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这个成果是多年来各方面发挥优势、互相努力得来的。天津市老年基金会副秘书长杨绪硕介绍,在推进天津市“助老上网”工程的过程中,作为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天地》杂志与天津市老年基金会联合成立的“新世界中老年网站”,已成为
期刊
我经常发动同事友人外出观光旅游,然而听到最多的一个回答是:“明年吧,待我儿子结婚成家以后”;“待我女儿生孩子以后”;“待我孙子上幼儿园以后”……  许多老年同伴似乎生活在没完没了的“等待”中。我的几个同事退休前就曾规划过退休以后如何外出游玩,规划着怎样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总之都怀有一颗积极向上不甘庸碌度过余生的心愿。然而,他们中间有的退休已经十几年了,可之前的宏伟计划依然停留在口头的“等待”中。  
期刊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大概有50%的家庭是老人在帮着照看第三代。因为两代人各自所处的成长背景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导致了在育儿方面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方式,往往难以沟通。两代人该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又该如何去化解这些矛盾呢?以下作者的坦言值得一读。总是难以达标    总是难以达标  李 默    时下,许多年轻人认为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只要做了父母都知道,带孩子是最累人的,即使专职的
期刊
一桩普通的纠纷,从争吵到打架,一审判处嫌疑人有期徒刑4年,在二审中发现了重要证据,南充中院依法纠错,改判嫌疑人无罪。2009年1月22日,当事人四川老汉焦平元收到了县检察院交付的国家赔偿金四万九千余元。    家庭纠纷引发翁婿恶斗    四川南充某县57岁的焦平元的女儿焦娟娟很想到外地打工,可是丈夫李白杨和婆婆却不乐意,几次阻拦。2004年12月15日,焦平元来到女婿李白杨家里,帮着女儿跟亲家说合
期刊
近来,一部家庭伦理苦情戏《我的丑娘》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热播,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剧中出演“丑娘”一角的“慈祥妈妈专业户”张少华,再次以她娴熟的演技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张少华在戏里饰演的母亲大都是命苦的角色,可戏外的她却幸福得不得了。有戏了拍戏,没戏拍了就在家里洗衣服、做饭,陪陪孙女,尽享天伦之乐。张少华笑言自己就是北京城最普通的“邻家大妈”。一不留神成了“慈祥妈妈专业户”  张少华1937年生于
期刊
1966年5月31日晚上,陈伯达带领工作组来到人民日报社“夺权”,并在次日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扰乱人心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股“文革”邪火将社会各个层面都煽动了。  人民日报的日常工作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乱作一团。编辑部原有的一批存稿不能刊用了,老作家、老作者一时摸不着头脑不敢贸然投稿,稿源顿时大成问题。编辑们一要稿件填版,二来也要表现得更加“革命”,于是纷纷走出大门,到部队、工厂、农村去约稿
期刊
两次上书惊动总理    2009年1月9日,万众瞩目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从胡锦涛总书记的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  作为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被人们称之为“稀土之父”;作为教育家,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大工作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期刊
1969年,18岁的胡素梅告别城里的优越生活,到乡下照顾对父亲有救命之恩的“姥姥”李梅氏和“傻舅舅”,没想到,这一去就是40年。为了爸爸的嘱托,她几十年如一日,不仅舍弃了心爱的工作,舍弃了婚姻,也舍弃了与儿女的天伦之乐。    父亲去世方知照顾多年的“姥姥”是她家恩人    1993年4月18日,胡素梅带着姥姥急忙赶到新蔡县城。弥留之际的父亲胡浩生艰难地说:“小梅,姥姥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我走后,
期刊
80岁的年龄50岁的活力    在北京天坛公园锻炼的人们,每天早晨都会看到这样一对“老玩童”,抖空竹、舞彩带、打花棍儿无一不精,老先生胡广荣乐呵呵地举手投足一副“老玩童”形象,一件红衫、身手敏捷、翩翩似燕,年轻人做起来都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在他手里如魔法师一般;在身边应和的是他的老伴儿胡大妈,满面笑容,一招一式紧随其后。瞧他们的身手动作、精气神儿,有人不免要猜测他们的年龄:50岁?60岁?答案却
期刊
2009年5月,“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巡回报告团”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新疆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金茂芳的报告,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不久前,金茂芳还以高票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和“十大戈壁母亲”。  1952年,生活在山东济宁城里的19岁姑娘金茂芳,渴望能摆脱家庭出身不好的阴影,志愿参军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屯垦戍边。在长途列车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月后,金茂芳跟和她一样怀着美好憧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