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对问题的探索、运用与创新的技能。
所以通过教改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适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这样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很容易进入误区。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主要从课堂引入、课堂提问、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来阐述。
一、 课堂引入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學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 艺术 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 课堂提问
为了体现新教改中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误区就是:追求表象,把表面的热闹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唯一依据,没有关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灵动。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学生简单的叙述。
虽然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思维积极动起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
知识的掌握,那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永远的追求,但要注意实际效果。因此对于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的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等。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来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合理、科学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与想象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为他们的自主研究问题提供了条件,而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 探究性学习
为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它是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操作中的误区就是:有探究形式而无探究实质。很多时候控制不好状况,学生就放任自流,搞了一节课没有有用的结论,更来不及理解、巩固,下课铃响只能匆匆结束;或者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安排探究路线,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结果,中间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索,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这种形式的探究训练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绝不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主要方式。今天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它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不是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该讲则讲,该探则探,毕竟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性是一趟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给探究性学习一点时间。但要精心设计,恰当安排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过于频繁。
四、 多媒体使用
数学的理解需要直接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
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因而,有的教师把课堂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区分现代教学与常规教学的一个主要标志。在这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有的教师不管所教的内容是否适用于多媒体,也不体会学生的感受,把所教的内容统统打在屏幕上,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一堂下来可以“放映”十五六个例题,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在“一问一答一显示”中依次展开,容量大的惊人。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呢?在华丽的课堂上究竟学到了多少呢?
计算机是教具,更是学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教学的优化等同起来,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不要以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一定要适当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同时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进步。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看如何运用,它应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而不能替代教学。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对问题的探索、运用与创新的技能。
所以通过教改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适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这样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很容易进入误区。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主要从课堂引入、课堂提问、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来阐述。
一、 课堂引入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學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 艺术 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 课堂提问
为了体现新教改中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误区就是:追求表象,把表面的热闹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唯一依据,没有关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灵动。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学生简单的叙述。
虽然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思维积极动起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
知识的掌握,那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永远的追求,但要注意实际效果。因此对于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的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等。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来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合理、科学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与想象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为他们的自主研究问题提供了条件,而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 探究性学习
为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它是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操作中的误区就是:有探究形式而无探究实质。很多时候控制不好状况,学生就放任自流,搞了一节课没有有用的结论,更来不及理解、巩固,下课铃响只能匆匆结束;或者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安排探究路线,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结果,中间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索,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这种形式的探究训练只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激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绝不是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主要方式。今天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它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不是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该讲则讲,该探则探,毕竟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性是一趟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给探究性学习一点时间。但要精心设计,恰当安排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过于频繁。
四、 多媒体使用
数学的理解需要直接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
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因而,有的教师把课堂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区分现代教学与常规教学的一个主要标志。在这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有的教师不管所教的内容是否适用于多媒体,也不体会学生的感受,把所教的内容统统打在屏幕上,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一堂下来可以“放映”十五六个例题,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在“一问一答一显示”中依次展开,容量大的惊人。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如何呢?在华丽的课堂上究竟学到了多少呢?
计算机是教具,更是学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教学的优化等同起来,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不要以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一定要适当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同时考虑与其它教学方法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进步。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关键是看如何运用,它应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而不能替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