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面对生态文明的大潮,学校教育怎么办?邯郸市复兴区积极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复兴,领略生态文明校园的风采。
每一面墙壁诉说本真的话语
“浑圆的人文球,象征着远古的文明;古雅的祥云图案,圆转的篆字仁、志、贤、惠、美、德、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四本书叠加做为支撑,寓意经典文化需从书中汲取;双手托球,表达我们要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华奉献给孩子;环绕人文球正中的“以文化人以爱育人”八字,正是我校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
讲解员解说的是一尊具有青铜器艺术风格的雕塑:四本书支撑一双手,一双手托起一个球,球上有纹饰,纹饰中有篆字。整个雕塑古色古香,浑厚凝重。
“再看这两面景观墙。左面墙上雕刻的是扇枕温衾、桃园结义、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曾子杀猪故事,分别阐释的是仁、义、礼、智、信;右面墙上雕刻的是屈子、孔子、老子、司马迁像,以及经典古籍《离骚》《论语》《道德经》《史记》,展示的是诸子风采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走在其间,犹如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不用人解说,你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周礼国风气息。此园叫“人文园”。
这是复兴区岭南路小学的一处“风景”。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复兴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而且每所学校都不止一处。复兴人将它们称作“教育功能园”。
复兴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校园环境一定要赋予相应的教育功能,要让校园每一处场所都润泽生命,让每一个角落都启迪智慧。”复兴区文教体局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在他看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
复兴人对于校园环境建设是上心的。
后郝村小学教学楼后原来是块荒地,一到夏天,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味难闻。师生拓荒除草,种上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又栽植了桃树、石榴树、枣树和玉兰、海棠等,昔日的卫生死角成了今日的“育禾园”。当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庄园”中赏景、劳动时,教育就变得自然而微妙了。
孙振军副局长说:我们要办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所以,学校环境建设不能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都要找准自己的“点”,“各美其美”。
复兴区各学校将校园环境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让它们同频共振。百花小学的“养习园”,前进小学的“探园”,复兴路小学的“儒韵园”,每一处“风景”都是一个教育主题,都在展示着这个学校的独特风采。
复兴人不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而且尽力让每一面墙壁说本真的话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百花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在如茵的绿草上奔跑。这可不是仿真草!弓彩玲校长提起这处“风景”,显得很陶醉: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群鸟儿在草地上嬉戏,在操场上空盘旋,那景色,真的美极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让人放心的。
管理是为了成就人
在复兴区的校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上课,有人跟着;老师备课,有人陪着。这个如影随形的人,不仅看,还说。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个人“品头论足”之后,老师不但不恼,有时还“眉开眼笑”。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可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区里的教研员。
复兴区教研员对基层学校实施的是“低位管理”,他们“将办公桌搬进学校”,对老师进行业务指导。
刚开始,学校老师很抵触。百花小学的马红娟老师说:“我原以为他们是来监督我们的,所以很不欢迎他们。”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些专家真的是来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水平的。我们在一起探究,心贴得很近。”
在复兴,管理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复兴区文教体局裴献堂局长说:“完全按制度去约束就是僵化的管理。只有根据对象的特点,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管理才能顺畅,人与人之间关系才能和谐。”
在岭南路小学校长贾维秀看来,管理的基点是关怀。去年11月的一天,她来到老教师李青春的办公室,捧上生日蛋糕: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这让从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的李老师感动不已。
在百花小学马红娟眼中,管理的关键是尊重。她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发现小宇利用大家不在教室的空当儿,翻别人的抽屉。他在班里表现一直不错,我信任他。我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利用晨会课指出班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翻别人的东西。
后来,我从小宇日记中了解到,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成语词典,但又碍于面子羞于向同学借,所以趁大家不在翻了别人的词典。他写道:马老师,您虽然发现了我翻别人抽屉,却没有将我的“丑行”公之于众。谢谢您的宽容。我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成就人。这是复兴人的理解。
在管理上,复兴人追求的是“不管之管”。先锋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卡”,上面详细记载着他的美德行动,并附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王润和校长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心理暗示记录。长期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心里都会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里的管理,是心与心的交融。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将潜水艇沉浮过程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原理的探究欲望。
然后,设置“三关”,由学生闯关。第一关,快速抢答。演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浮”、什么是“沉”。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抢答。第二关,常识比赛。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浮沉。当经验和事实不一致时,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关,智力大比拼。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再后,揭开潜水艇沉浮的奥秘,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最后,提出新问题: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漂浮?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这是小学三年级《沉与浮》的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复兴区生态课堂的一个缩影。
生态课堂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题海战术、满堂灌的的僵化课堂模式。
百花小学顾慧敏老师这样来理解生态课堂:在生态课堂上,教材是师生对话的桥梁,师生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教室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力和享受童年乐趣的地方,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生命价值的地方,一句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融;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更好地成长。
每个老师都在用心实践着生态课堂。先锋学校翟继枫老师参加区“生态课堂节”大比武活动时,发现一个学生局促不安。他有点口吃,却很想展示自己。翟老师俯身轻声说:“没关系呀,只要一字一顿地说,就可以了。”他惊奇地说:“老师,真的可以吗?”翟老师给予他鼓励的微笑,说:“可以,当然可以。”这位同学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话筒,看着同学,说:“我知道的含有颜色的词语有: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他真的是一字一顿说的,虽然有些含糊,但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脸红通通的,眼睛闪着亮。孙振军副局长说,课堂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做到了这点,就算及格。
在复兴人的探索中,复兴区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生态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百花小学六(1)班的学生杨嘉欣说:我喜欢现在的课堂气氛,我问问题、发言都没有害怕的感觉。通过查资料,课下小组交流,在讲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知识,学习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
活动让美德悄然绽放
做一件好事,“银行”里就会有一笔“储蓄”。这个“银行”叫“美德银行”,所在地:岭南路小学,“储户”:学生。
冯金彤是六(1)班的“美德小富翁”。这个称号可来之不易。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跑在前面;每当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端着重重的水盆时,她都会主动跑上前去帮忙;每次捡到钱和物品时,她都会主动交给老师;她有时还会帮助一些学习差的同学补习功课。她“银行”里的“储蓄”越来越多,最后成了“小富翁”。
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争当美德小富翁”成了孩子们的主动追求。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德银行”让美德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德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形成的。复兴区各学校以生活化的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人民小学的“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学生在模拟市场中体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先锋学校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大朋友都要去小朋友宿舍,教小朋友穿衣、叠被等。薛雨铭同学说:“我愿意帮助小弟弟,因为帮助是一种责任,它使我感受到快乐!”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反哺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德育是空洞的。”
在复兴人看来,时时是育德的时间,处处是育德的空间,育德有时就在不经意间。贾维秀校长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两只燕子在楼道的横梁上搭窝。褐色的泥巴,褐色的草棒,成了墙壁上一个“污点”。值日生不知它们要干什么,将燕窝捅了下来。燕子衔泥重来。我对学生说,燕子是益鸟,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我和老师、学生一起找来硬纸板,用画笔在上面描绘出树枝、树叶,然后将画裁下来,用它来装饰燕子的新家。于是,白色的墙壁上斜逸出一根黄色的“枝桠”,燕窝赫然地挂在翠绿的“树叶”间。这道景观,立刻吸引了全校的师生。小燕子孵出来了!孩子们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家子,笑脸灿灿的,目光柔柔的。这是在不经意间,以爱唤醒了爱。
美德的形成需要引导,引导需要评价的拉动。复兴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升学的依据。
“怎么评价,学生就怎么做,评价引导行动”。王润和校长如是说。先锋学校开展了“双十佳评先”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有效张扬,每一种美德都得到有效彰显。
生态让校园如此美丽。
责任编辑/张红灵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复兴,领略生态文明校园的风采。
每一面墙壁诉说本真的话语
“浑圆的人文球,象征着远古的文明;古雅的祥云图案,圆转的篆字仁、志、贤、惠、美、德、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四本书叠加做为支撑,寓意经典文化需从书中汲取;双手托球,表达我们要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华奉献给孩子;环绕人文球正中的“以文化人以爱育人”八字,正是我校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
讲解员解说的是一尊具有青铜器艺术风格的雕塑:四本书支撑一双手,一双手托起一个球,球上有纹饰,纹饰中有篆字。整个雕塑古色古香,浑厚凝重。
“再看这两面景观墙。左面墙上雕刻的是扇枕温衾、桃园结义、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曾子杀猪故事,分别阐释的是仁、义、礼、智、信;右面墙上雕刻的是屈子、孔子、老子、司马迁像,以及经典古籍《离骚》《论语》《道德经》《史记》,展示的是诸子风采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走在其间,犹如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不用人解说,你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周礼国风气息。此园叫“人文园”。
这是复兴区岭南路小学的一处“风景”。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复兴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而且每所学校都不止一处。复兴人将它们称作“教育功能园”。
复兴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校园环境一定要赋予相应的教育功能,要让校园每一处场所都润泽生命,让每一个角落都启迪智慧。”复兴区文教体局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在他看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
复兴人对于校园环境建设是上心的。
后郝村小学教学楼后原来是块荒地,一到夏天,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味难闻。师生拓荒除草,种上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又栽植了桃树、石榴树、枣树和玉兰、海棠等,昔日的卫生死角成了今日的“育禾园”。当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庄园”中赏景、劳动时,教育就变得自然而微妙了。
孙振军副局长说:我们要办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所以,学校环境建设不能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都要找准自己的“点”,“各美其美”。
复兴区各学校将校园环境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让它们同频共振。百花小学的“养习园”,前进小学的“探园”,复兴路小学的“儒韵园”,每一处“风景”都是一个教育主题,都在展示着这个学校的独特风采。
复兴人不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而且尽力让每一面墙壁说本真的话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百花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在如茵的绿草上奔跑。这可不是仿真草!弓彩玲校长提起这处“风景”,显得很陶醉: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群鸟儿在草地上嬉戏,在操场上空盘旋,那景色,真的美极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让人放心的。
管理是为了成就人
在复兴区的校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上课,有人跟着;老师备课,有人陪着。这个如影随形的人,不仅看,还说。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个人“品头论足”之后,老师不但不恼,有时还“眉开眼笑”。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可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区里的教研员。
复兴区教研员对基层学校实施的是“低位管理”,他们“将办公桌搬进学校”,对老师进行业务指导。
刚开始,学校老师很抵触。百花小学的马红娟老师说:“我原以为他们是来监督我们的,所以很不欢迎他们。”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些专家真的是来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水平的。我们在一起探究,心贴得很近。”
在复兴,管理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复兴区文教体局裴献堂局长说:“完全按制度去约束就是僵化的管理。只有根据对象的特点,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管理才能顺畅,人与人之间关系才能和谐。”
在岭南路小学校长贾维秀看来,管理的基点是关怀。去年11月的一天,她来到老教师李青春的办公室,捧上生日蛋糕: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这让从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的李老师感动不已。
在百花小学马红娟眼中,管理的关键是尊重。她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发现小宇利用大家不在教室的空当儿,翻别人的抽屉。他在班里表现一直不错,我信任他。我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利用晨会课指出班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翻别人的东西。
后来,我从小宇日记中了解到,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成语词典,但又碍于面子羞于向同学借,所以趁大家不在翻了别人的词典。他写道:马老师,您虽然发现了我翻别人抽屉,却没有将我的“丑行”公之于众。谢谢您的宽容。我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成就人。这是复兴人的理解。
在管理上,复兴人追求的是“不管之管”。先锋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卡”,上面详细记载着他的美德行动,并附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王润和校长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心理暗示记录。长期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心里都会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里的管理,是心与心的交融。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将潜水艇沉浮过程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原理的探究欲望。
然后,设置“三关”,由学生闯关。第一关,快速抢答。演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浮”、什么是“沉”。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抢答。第二关,常识比赛。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浮沉。当经验和事实不一致时,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关,智力大比拼。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再后,揭开潜水艇沉浮的奥秘,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最后,提出新问题: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漂浮?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这是小学三年级《沉与浮》的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复兴区生态课堂的一个缩影。
生态课堂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题海战术、满堂灌的的僵化课堂模式。
百花小学顾慧敏老师这样来理解生态课堂:在生态课堂上,教材是师生对话的桥梁,师生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教室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力和享受童年乐趣的地方,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生命价值的地方,一句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融;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更好地成长。
每个老师都在用心实践着生态课堂。先锋学校翟继枫老师参加区“生态课堂节”大比武活动时,发现一个学生局促不安。他有点口吃,却很想展示自己。翟老师俯身轻声说:“没关系呀,只要一字一顿地说,就可以了。”他惊奇地说:“老师,真的可以吗?”翟老师给予他鼓励的微笑,说:“可以,当然可以。”这位同学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话筒,看着同学,说:“我知道的含有颜色的词语有: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他真的是一字一顿说的,虽然有些含糊,但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脸红通通的,眼睛闪着亮。孙振军副局长说,课堂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做到了这点,就算及格。
在复兴人的探索中,复兴区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生态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百花小学六(1)班的学生杨嘉欣说:我喜欢现在的课堂气氛,我问问题、发言都没有害怕的感觉。通过查资料,课下小组交流,在讲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知识,学习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
活动让美德悄然绽放
做一件好事,“银行”里就会有一笔“储蓄”。这个“银行”叫“美德银行”,所在地:岭南路小学,“储户”:学生。
冯金彤是六(1)班的“美德小富翁”。这个称号可来之不易。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跑在前面;每当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端着重重的水盆时,她都会主动跑上前去帮忙;每次捡到钱和物品时,她都会主动交给老师;她有时还会帮助一些学习差的同学补习功课。她“银行”里的“储蓄”越来越多,最后成了“小富翁”。
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争当美德小富翁”成了孩子们的主动追求。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德银行”让美德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德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形成的。复兴区各学校以生活化的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人民小学的“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学生在模拟市场中体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先锋学校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大朋友都要去小朋友宿舍,教小朋友穿衣、叠被等。薛雨铭同学说:“我愿意帮助小弟弟,因为帮助是一种责任,它使我感受到快乐!”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反哺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德育是空洞的。”
在复兴人看来,时时是育德的时间,处处是育德的空间,育德有时就在不经意间。贾维秀校长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两只燕子在楼道的横梁上搭窝。褐色的泥巴,褐色的草棒,成了墙壁上一个“污点”。值日生不知它们要干什么,将燕窝捅了下来。燕子衔泥重来。我对学生说,燕子是益鸟,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我和老师、学生一起找来硬纸板,用画笔在上面描绘出树枝、树叶,然后将画裁下来,用它来装饰燕子的新家。于是,白色的墙壁上斜逸出一根黄色的“枝桠”,燕窝赫然地挂在翠绿的“树叶”间。这道景观,立刻吸引了全校的师生。小燕子孵出来了!孩子们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家子,笑脸灿灿的,目光柔柔的。这是在不经意间,以爱唤醒了爱。
美德的形成需要引导,引导需要评价的拉动。复兴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升学的依据。
“怎么评价,学生就怎么做,评价引导行动”。王润和校长如是说。先锋学校开展了“双十佳评先”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有效张扬,每一种美德都得到有效彰显。
生态让校园如此美丽。
责任编辑/张红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