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保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但是,职业学校教育仍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整体水平不高,浮于形式,不能满足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诉求,当今社会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宏观指导,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意义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学生到企业接受真正的生产性教学,学习技能和感受企业文化,并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职业院校接市场的地气,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以及调整教学内容。
2、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
目前职业教育一个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校教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与企业密切合作。
3、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就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紧紧依靠企业合作办学,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转变,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目标。
4、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可使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缩短就业“磨合期”,降低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条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因此,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选择。
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1、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运行
(1)加强宏观调控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
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将校企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校企的双赢
学校应将知名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本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双赢机制,可在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融入企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为企业输送让企业满意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常常难以很好地融合,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各有自己特殊的一面。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一企一班”的模式,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教育学生学习社会、适应社会,用企业的价值观、效益观、效率观、经营观来影响学生。同时,为了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学校还要加大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把企业文化引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融入社会、适应并服务于社会,而企业文化也才能在校园里扎根生长。
4、校企合作网络化、制度化、长期化,建立运转高效的长效合作机制
企业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互通信息,定期召开会议,搭建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高度融合的平台,把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就业工作研讨和人才招聘等内容制度化、固定化。同時,可以建立一个网站,把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向所有成员单位推广,共享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成果、课程建设标准、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生源、实习资源、工作经验等信息资源,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效果。
5、对学校毕业生实现跟踪服务,建立终身教育机制
为了加强联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立足实际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学生毕业后能保持好的竞争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设立就业档案资料,及时掌握学生工作后的动向,在他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随时到企业或让他们到校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既解除了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知识难题,又可以和企业保持着长久的联系,这种终身教育制度对校企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从校企双方利益的角度来看,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
参考文献:
[1]杨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意义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学生到企业接受真正的生产性教学,学习技能和感受企业文化,并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职业院校接市场的地气,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以及调整教学内容。
2、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
目前职业教育一个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与实际脱节,学校教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与企业密切合作。
3、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就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紧紧依靠企业合作办学,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转变,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目标。
4、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可使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缩短就业“磨合期”,降低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条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因此,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选择。
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1、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运行
(1)加强宏观调控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
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将校企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校企的双赢
学校应将知名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本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双赢机制,可在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融入企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为企业输送让企业满意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常常难以很好地融合,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各有自己特殊的一面。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一企一班”的模式,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教育学生学习社会、适应社会,用企业的价值观、效益观、效率观、经营观来影响学生。同时,为了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学校还要加大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把企业文化引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融入社会、适应并服务于社会,而企业文化也才能在校园里扎根生长。
4、校企合作网络化、制度化、长期化,建立运转高效的长效合作机制
企业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互通信息,定期召开会议,搭建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高度融合的平台,把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就业工作研讨和人才招聘等内容制度化、固定化。同時,可以建立一个网站,把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向所有成员单位推广,共享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成果、课程建设标准、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生源、实习资源、工作经验等信息资源,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效果。
5、对学校毕业生实现跟踪服务,建立终身教育机制
为了加强联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立足实际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学生毕业后能保持好的竞争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设立就业档案资料,及时掌握学生工作后的动向,在他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随时到企业或让他们到校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既解除了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知识难题,又可以和企业保持着长久的联系,这种终身教育制度对校企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从校企双方利益的角度来看,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
参考文献:
[1]杨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