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课程标准对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全面提出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面临数学教学理论性很强,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差等特点,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厌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就要教师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学习“认识前后、左右、上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前后、左右、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只要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才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析……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
作为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交互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学生交互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五、创建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材中有不拘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节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后,教师布置学生自己制作喜欢的钟表模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评价鼓励学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已有能力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存在不同的探寻方法和认识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让学生登上前台唱主角。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指导,要让学生都能享受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喜悦。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交互合作学习,探索多种解题思路,创建实践活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面临数学教学理论性很强,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差等特点,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厌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就要教师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学习“认识前后、左右、上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前后、左右、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只要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才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析……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
作为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交互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学生交互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五、创建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材中有不拘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节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后,教师布置学生自己制作喜欢的钟表模型,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评价鼓励学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已有能力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存在不同的探寻方法和认识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让学生登上前台唱主角。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指导,要让学生都能享受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喜悦。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交互合作学习,探索多种解题思路,创建实践活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