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同时更应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书育人的方法必须推陈出新,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新教学、激励教学、实践教学等进行大胆尝试。
一、备课注重因材施教
在以前的备课工作中,教师用的是传统方法,只注重教师、课本、教师用书。实际上,学生也是备课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先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群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差异,学生个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还应该关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教师可以根据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内容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像“简述课文内容,你喜欢莎莉文老师吗?为什么?”“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且富有趣味,适合学习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比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适合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激发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平等对话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讲台上威严十足。《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渴望获得教师的尊重和激励。如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叫王强,他的各科成绩都不理想,特别是语文。他总是背不出教师要求背诵的诗词,班上的学生都有些看不起他,笔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一次运动会上,王强取得了800米长跑的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全班学生都对他刮目相看。在一次语文课上,笔者趁机表扬了王强,并鼓励他在学习上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后来,王强十分认真地学习,竟然把每一次的背诵任务都完成了。笔者感到很欣慰,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鼓励他,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信心。如今,他已经顺利地考取了大学,这说明教师的态度有时候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合作学习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并获取知识,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授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大自然的一些材料,如落叶、花瓣、果实、羽毛等。等到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大自然各个季节的特征,以此来导入课题;然后,笔者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再让学生从阅读中讨论导致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这一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观察能力;最后,笔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去收集一些谚语,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三、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新课程标准区别于旧课程标准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除了有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之外,还必须做到:①备课必须先备学生;②师生平等对话;③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只有做到这三点,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青云中学)
一、备课注重因材施教
在以前的备课工作中,教师用的是传统方法,只注重教师、课本、教师用书。实际上,学生也是备课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先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群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差异,学生个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还应该关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教师可以根据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内容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像“简述课文内容,你喜欢莎莉文老师吗?为什么?”“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且富有趣味,适合学习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比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适合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激发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平等对话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讲台上威严十足。《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渴望获得教师的尊重和激励。如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叫王强,他的各科成绩都不理想,特别是语文。他总是背不出教师要求背诵的诗词,班上的学生都有些看不起他,笔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一次运动会上,王强取得了800米长跑的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全班学生都对他刮目相看。在一次语文课上,笔者趁机表扬了王强,并鼓励他在学习上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后来,王强十分认真地学习,竟然把每一次的背诵任务都完成了。笔者感到很欣慰,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鼓励他,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信心。如今,他已经顺利地考取了大学,这说明教师的态度有时候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合作学习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并获取知识,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授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大自然的一些材料,如落叶、花瓣、果实、羽毛等。等到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大自然各个季节的特征,以此来导入课题;然后,笔者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再让学生从阅读中讨论导致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这一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观察能力;最后,笔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去收集一些谚语,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三、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新课程标准区别于旧课程标准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除了有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之外,还必须做到:①备课必须先备学生;②师生平等对话;③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只有做到这三点,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青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