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型大学定位下的工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状,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定位下的工科学生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到考核方法的改革方案,并在实际中实践应用,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对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办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94-02
一、前言
2003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在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和计划,并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象征意义。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1,2]。目前,许多学校在发展规划时,都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到了大众教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专业内容更新不及时、课时减少、实习和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工科类学生缺乏基本的工程素质,目前工科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状,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要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于招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工程素质养成和工程化训练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作者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对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办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工程素质的培养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的特征是:第一,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第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第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第四,具有综合运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达到预期目的。工程素质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六是工程创新素质[3-5]。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6,7]。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工程素质的养成以及相应的培养计划的制定。
1.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研究型大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平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选择留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要求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基础理论比较深厚,却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现状,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除了参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之外,还应该参加各种实习的指导,通过实习指导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生产技术,密切生产实际与专业教育的联系;重视应用型和工程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深入实际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2.课程设置的规范性。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等环节。加强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教学,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职业变化的人才;增加选修课程,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工程化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和实验设备不足,原来一个授课班30~60人,现在变成150~180人,甚至更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由于课时少,许多理论又讲不透彻,教材更新又不及时,不仅课堂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实验环节也难以落实到位。几年来我们针对这些制约学生动手的实际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加强了工程化训练环节的落实,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补充了课堂的理论知识。
2.建立口袋实验室,将单片机、DSP和ARM等实验板逐步小型化,学生放到口袋里,课余时间即可随时随地地用笔记本通过USB接口调试程序,加强学生的动手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验课时拓宽。
3.科技训练计划。每年暑期单独开设5周的小学期实践环节,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集中时间完成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动手制作,训练内容由易到难;通过实际动手制作、调试、总结报告和答辩等环节,增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鼓励参加各种竞赛。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化课的兴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些训练,加强了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团队的示范和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型大学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工科学生尤其如此,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不可偏废,还必须大大加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制定从教师到学生的一整套实践方案是个难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学生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各类赛事中屡获奖项;毕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振国,王辉.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EB/OL].http://www.sina.com.cn,2003.12.
[2]周哲玮.建设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上海大学校报,2008,(537).
[3]朴雪涛,王怀宇著.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张德安.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概念认定及路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
[5]刘佳,柳小玲.研究型大学条件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6,(04).
[6]王革,周红蕾,牛宏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7]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2007.07[Z].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第三批重大项目(编号:ZD110206)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94-02
一、前言
2003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在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和计划,并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象征意义。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1,2]。目前,许多学校在发展规划时,都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到了大众教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专业内容更新不及时、课时减少、实习和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工科类学生缺乏基本的工程素质,目前工科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状,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要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于招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工程素质养成和工程化训练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作者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对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办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工程素质的培养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的特征是:第一,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第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第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第四,具有综合运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达到预期目的。工程素质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六是工程创新素质[3-5]。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6,7]。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工程素质的养成以及相应的培养计划的制定。
1.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研究型大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平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选择留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要求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基础理论比较深厚,却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现状,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除了参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之外,还应该参加各种实习的指导,通过实习指导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生产技术,密切生产实际与专业教育的联系;重视应用型和工程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深入实际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2.课程设置的规范性。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等环节。加强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教学,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职业变化的人才;增加选修课程,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工程化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和实验设备不足,原来一个授课班30~60人,现在变成150~180人,甚至更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由于课时少,许多理论又讲不透彻,教材更新又不及时,不仅课堂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实验环节也难以落实到位。几年来我们针对这些制约学生动手的实际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加强了工程化训练环节的落实,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补充了课堂的理论知识。
2.建立口袋实验室,将单片机、DSP和ARM等实验板逐步小型化,学生放到口袋里,课余时间即可随时随地地用笔记本通过USB接口调试程序,加强学生的动手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验课时拓宽。
3.科技训练计划。每年暑期单独开设5周的小学期实践环节,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集中时间完成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动手制作,训练内容由易到难;通过实际动手制作、调试、总结报告和答辩等环节,增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鼓励参加各种竞赛。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化课的兴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些训练,加强了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团队的示范和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型大学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工科学生尤其如此,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不可偏废,还必须大大加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制定从教师到学生的一整套实践方案是个难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学生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各类赛事中屡获奖项;毕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振国,王辉.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EB/OL].http://www.sina.com.cn,2003.12.
[2]周哲玮.建设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上海大学校报,2008,(537).
[3]朴雪涛,王怀宇著.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张德安.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概念认定及路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
[5]刘佳,柳小玲.研究型大学条件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6,(04).
[6]王革,周红蕾,牛宏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7]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2007.07[Z].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第三批重大项目(编号:ZD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