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的一个清晨,居住在屯昌县南吕镇78岁老汉郑道锦,搭乘摩托车和步行10多公里到乌坡镇,目睹面前早已荒废的屯昌药材场,心里泛起阵阵凉意。这块场地,曾是“中国南药种植之都”,也是他历经27年一手打造的“南药帝国”,24年来他每年都10多次一人赶来探访、凭吊和回味。他用一生的心血书写了南药的传奇与辉煌,虽然历经坎坷与风雨,美好的梦早已破碎不堪,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位倔强的老人仍在继续着他年轻时的梦想。作为海南乃至中国南药种植的创始人,他说一生惟此一梦矣。
萌芽的梦:成为海南南药第一人
“南药起源这里,就从我手上搞起来的!我没搞之前,海南没人种药,中国其他地方有个别农民自种,但没有单位种,也没有形成气候!”记者第三次登门造访,郑道锦终于打开话匣,回顾他和南药一起走过的沧桑岁月。
1956年春季,苏联专家基里扬若在中国用中药治好了病,向中央提出疑问:中国的中药治病效果那么好,为何不发展中药?当时中药只讲什么药怎么用,没听说过怎么种,广东省农业厅马上办中药学习班,当时海南尚是广东的一个专区,23岁来自屯昌的郑道锦和来自三亚的肖慰彬以及广东其他专区共10多个人,被调到新办的中药班,主要学习各种中药材的栽培。半年多的培训结束后,农业厅分配郑、肖二人到屯昌农业局,专门负责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的试验和驯化工作,并拨3000元资金在距县城25公里的乌坡镇美华村建站,划8亩平地作标本地试种中草药。第二年,肖慰彬因故离开种植试验点,调回三亚工作,从此郑成为种药“独行侠”。
1959年,广东又在新会县办药材种植学习班,郑道锦作为海南惟一一人又去学习两个多月。回到屯昌后,当地政府划了两万亩地,提供了人手和钱粮,郑道锦组织了30人办试验站。从这一年起,郑道锦的名字便与10年后将南方中药材改称的南药紧紧连在一起,其生活与南药种植也再没分开过。也是从这一年起,在海南岛除了家种的槟榔之外,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其他家种药。最后,当有槟榔、沙仁、益智、巴戟为海南“四大南药”之说,郑道锦在行业内有了海南“南药第一人”之誉。
飞翔的梦:打造全国最大南药场
1963年,屯昌县建立药材场,郑道锦当了技术员,这一呆就是27年。在此期间,他向广东省申请到56万元,将人员扩大到600多人。在主持科技工作期间,他硕果累累,使该场名扬全国,最后还催生了中国南、北药之分。
郑道锦采药和移种故事多,险情也不断,有些至今后怕。药材场附近的深山密林,是他常去寻觅之地。一次在个阴凉的水沟边,挥刀砍一棵长在怪石堆垒悬崖处的沉香木,为的是让它自然结香。砍到一半清理碎渣时,风把树往一边吹,将其伸进去的一只手压紧了。他想尽办法也难处理,任凭喊哑嗓子也没人听到,他从不知怎办才好到苦等到最后绝望时,准备用刀砍掉被压的手指回家,一股大风又突然吹动上面绞结在一起的老藤,被砍的树上部分错动一下,他的手得以抽出来,此时全身已被冷汗浸湿。
“那时山上药材树大,动物也多,还常抓些回来给孩子吃,这样就少了苦和累,但碰到的虫蛇也不少,家里人也怕得要命!”与山猪等凶猛野兽不期而遇是家常便饭,还被大而长的野蜂蜇逼钻进水里,敷上草药满脸乌肿很久才消退。在蚂蝗奇多的屯昌,最高山南吕岭找惟独该山才有的海南大风子,不止一次被成团的蚂蝗袭击,往往一脚踩下就得不停地“抓痒”。最可怕的是眼镜蛇等大毒蛇,有次回家晚,在路上踩到一条三尺多长的全身绿色的山竹蛇被咬,另一次踩到蛇窝脚被缠,手一摸就被咬……三次出现生命危险,幸亏及时就近用草药才起死回生。
郑道锦长年带着干粮起早摸黑,坚持不懈地采药标本。保亭、儋州、万宁、屯昌、琼中、白沙、通什等地的高山几乎都去过,碰到就采,听人说哪里有啥药也一定去找,还带孩子去,虽然越找越难找,但其乐无穷。除了采,还不忘引,引国内的又引国外的,引个没停。10余年时间采和引种品种近1000个,创造出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南药种植场,岛内原有主要的野生药材几乎无所不包,郑道锦的梦想终于实现。
槟榔原来10多年才开花结果,新的栽培技术经郑道锦研究出来,试种后从种子到开花仅4年半。1963年种植,试种到1967年就开花结果后,全省便按此方法各地种植。黄花梨从东方引种苗种,从山上野生到农家院前屋后家种,于1974年成功推广。据了解,从1974年种到2004年30年,黄花梨一株就从药材场3万元购买到身价涨至28万元,民间收藏花梨木更是价格惊人。1975年该站提供500株沉香种苗和技术给枫木农场,如今从海口走海榆中线,可在木色水库附近远眺一片橡胶林过去的一个坡地上,是成片郁郁葱葱的沉香林,因沉香价值近年来也连番上涨,这片林里单株沉香已有水桶粗,当地人称其是农家摇钱树般的“黄金林”。
药典上无南药名词,其从何而来鲜为人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屯昌药材站种植药材影响深远,广东省提出南药之说,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省,可种热带作物的地方所产药叫南药,后来专家一致称海南是南药基地,并得到社会一致公认。屯昌药材场先被改为广东南药场,后叫海南药材场,是中国第一家南药场,也是惟一一家集生产种植和科研于一体的药材场。有南药之称后,每年四个省和全国性南药方面会议均在该场召开。整个南药的栽培很多均从郑道锦手上出来,相关技术也由他口述再经取经者整理后在社会上传播,当时该站迅速吸引了上海、广东、云南、天津等地大学和在本岛的热作两院的专家参观。
破灭的梦: 种植场被毁告老返乡
郑道锦的理想是要办一个品种逾千种名副其实的南药标本园,结果没有完全实现。1987年,屯昌县南药示范场做得最好,该园在全国最大也是岛内外驰名时,他被一纸文件指派到屯昌县搞扶贫工作。满一年后他兴冲冲回场,但见整个站是狼藉一片,衰败得近乎瘫痪了,场内大小标本面目全非,他呆坐在地欲哭无泪。
还让郑道锦一直痛心的是,花费很多心血的镇场之宝也毁了,他的南药标本园算是彻底完了。那是用玻璃容器所装的一个实验泡标本,号称“巴戟王”,八字根有2米多长,上面长有叶的直径1.1米,有手头粗的根从上到下的有80多条。当时中国还从未有此巨大中药标本,是用两吨半车从海口运来的标本瓶,瓶里光用于防腐烂的富马林等药水就几十斤,当时制标本花1500元,在郑道锦眼里,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株壮阳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或说是其守住南药精神的底线。郑道锦亲手从山上挖来制作了这个标本,该药种植期是11年,原老根死掉了,长根出来5年多。按此31斤的标本试种,一亩可种五百株,便可产巨大经济效益,结果还没推广就毁掉了。
药场解散后,郑道锦无处可去,1988年“调”到屯昌医药联合公司,一直到1996年刚好60岁退休。个人档案、组织关系移了,但没有编制和工资,啥待遇也没有,就靠自己收购药材转卖过日子,维持家庭生活。虽是正科级干部,后来还是借钱补交社保获得工人待遇的退休金,他的儿子郑立平至今仍意难平,对记者说:“南药历史跟我父亲分不开,他是民间功勋,创造了南药传奇,但付出和回报没有对等,但父亲只知道爱南药,并没有计较过什么,这一点很让我们敬佩!”
不老的梦:料理家庭标本园期待未来
郑立平告诉记者,虽然药材种植场毁了几十年了,但很多业内人士还知道父亲的名字。前几年一位姓李的搞药材的企业家,来看药材场变成了放牛场,遍寻不见一个当年的标本,周边的地也被农民种树成橡胶园了,仅剩的一些沉香树早已被私人承包,不由得悲从中来,和父亲相拥而泣,后叹息离开,父亲说“这人最懂我心!”有一个天津药业集团的老总,去药材场,当听别人说起郑道锦对南药的贡献事迹后,专门上门拜访,在相谈半天后,临走时说郑是南药种植业界的无可代替者,硬要给1万元,说是表达钦佩之意,也算个人对他从事南药50余年的肯定。
郑道锦的新梦还在继续。现在他也没闲着,而是在家后院搞了个五六亩的南药标本园,并请了两个工人帮管理。准备再扩大。目前园里各种中草药苗已有100多种,从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引进的外国药材其他地方基本没有或很少见了,其园均有一至数株。记者在该园看到,不仅有泡果可润喉从泰国引种的大海子,以及檀香、丁香、清化桂等“洋品”,还有从内地引进的何首乌、南方参(交股兰)等让人称奇,被左邻右舍称之为“民间南药宝库”,他深为自豪。他说,他越老越害怕很多南药绝种,近年来由于滥伐与烧荒等人为破坏严重,很多品种已悄然消失了,如海南产可作很好抗癌药的粗腓,如今在原产地东方也少见了,与海南的北芪齐名的五指毛桃,也正面临灭种。在为此忧虑的同时,他自得其乐搞点保种,笑说是给后世之人留些财富。
“如今南药是地方的一个热门产业,但种植已沉寂多年了!”郑道锦说,海南发展南药,起码应有成规模的南药标本和资源保护。首先政府部门要牵头建立大型标本园作为一个示范基地,再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通过资金扶持和专家指导,让农户种植药效好价值高的品种,其次通过种苗培育供给,收购和制药等一条龙服务,可形成产业链填补海南的一项空白,做出响誉全国的一个龙头产业。其次,有计划地把海南的珍贵药材和进口的药材都引种到示范园,便于国内外医药人士参观和学习,可为世界保护中药资源遗产作一份特别贡献。
郑道锦说,全省真正懂搞种植药的就他和肖慰彬,但肖没实践过,时间短两三年就改行了,实际上就只他一个人坚持。他说不想轻易丢掉南药, “这是我一生的情结,一辈子的梦!”
萌芽的梦:成为海南南药第一人
“南药起源这里,就从我手上搞起来的!我没搞之前,海南没人种药,中国其他地方有个别农民自种,但没有单位种,也没有形成气候!”记者第三次登门造访,郑道锦终于打开话匣,回顾他和南药一起走过的沧桑岁月。
1956年春季,苏联专家基里扬若在中国用中药治好了病,向中央提出疑问:中国的中药治病效果那么好,为何不发展中药?当时中药只讲什么药怎么用,没听说过怎么种,广东省农业厅马上办中药学习班,当时海南尚是广东的一个专区,23岁来自屯昌的郑道锦和来自三亚的肖慰彬以及广东其他专区共10多个人,被调到新办的中药班,主要学习各种中药材的栽培。半年多的培训结束后,农业厅分配郑、肖二人到屯昌农业局,专门负责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的试验和驯化工作,并拨3000元资金在距县城25公里的乌坡镇美华村建站,划8亩平地作标本地试种中草药。第二年,肖慰彬因故离开种植试验点,调回三亚工作,从此郑成为种药“独行侠”。
1959年,广东又在新会县办药材种植学习班,郑道锦作为海南惟一一人又去学习两个多月。回到屯昌后,当地政府划了两万亩地,提供了人手和钱粮,郑道锦组织了30人办试验站。从这一年起,郑道锦的名字便与10年后将南方中药材改称的南药紧紧连在一起,其生活与南药种植也再没分开过。也是从这一年起,在海南岛除了家种的槟榔之外,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其他家种药。最后,当有槟榔、沙仁、益智、巴戟为海南“四大南药”之说,郑道锦在行业内有了海南“南药第一人”之誉。
飞翔的梦:打造全国最大南药场
1963年,屯昌县建立药材场,郑道锦当了技术员,这一呆就是27年。在此期间,他向广东省申请到56万元,将人员扩大到600多人。在主持科技工作期间,他硕果累累,使该场名扬全国,最后还催生了中国南、北药之分。
郑道锦采药和移种故事多,险情也不断,有些至今后怕。药材场附近的深山密林,是他常去寻觅之地。一次在个阴凉的水沟边,挥刀砍一棵长在怪石堆垒悬崖处的沉香木,为的是让它自然结香。砍到一半清理碎渣时,风把树往一边吹,将其伸进去的一只手压紧了。他想尽办法也难处理,任凭喊哑嗓子也没人听到,他从不知怎办才好到苦等到最后绝望时,准备用刀砍掉被压的手指回家,一股大风又突然吹动上面绞结在一起的老藤,被砍的树上部分错动一下,他的手得以抽出来,此时全身已被冷汗浸湿。
“那时山上药材树大,动物也多,还常抓些回来给孩子吃,这样就少了苦和累,但碰到的虫蛇也不少,家里人也怕得要命!”与山猪等凶猛野兽不期而遇是家常便饭,还被大而长的野蜂蜇逼钻进水里,敷上草药满脸乌肿很久才消退。在蚂蝗奇多的屯昌,最高山南吕岭找惟独该山才有的海南大风子,不止一次被成团的蚂蝗袭击,往往一脚踩下就得不停地“抓痒”。最可怕的是眼镜蛇等大毒蛇,有次回家晚,在路上踩到一条三尺多长的全身绿色的山竹蛇被咬,另一次踩到蛇窝脚被缠,手一摸就被咬……三次出现生命危险,幸亏及时就近用草药才起死回生。
郑道锦长年带着干粮起早摸黑,坚持不懈地采药标本。保亭、儋州、万宁、屯昌、琼中、白沙、通什等地的高山几乎都去过,碰到就采,听人说哪里有啥药也一定去找,还带孩子去,虽然越找越难找,但其乐无穷。除了采,还不忘引,引国内的又引国外的,引个没停。10余年时间采和引种品种近1000个,创造出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南药种植场,岛内原有主要的野生药材几乎无所不包,郑道锦的梦想终于实现。
槟榔原来10多年才开花结果,新的栽培技术经郑道锦研究出来,试种后从种子到开花仅4年半。1963年种植,试种到1967年就开花结果后,全省便按此方法各地种植。黄花梨从东方引种苗种,从山上野生到农家院前屋后家种,于1974年成功推广。据了解,从1974年种到2004年30年,黄花梨一株就从药材场3万元购买到身价涨至28万元,民间收藏花梨木更是价格惊人。1975年该站提供500株沉香种苗和技术给枫木农场,如今从海口走海榆中线,可在木色水库附近远眺一片橡胶林过去的一个坡地上,是成片郁郁葱葱的沉香林,因沉香价值近年来也连番上涨,这片林里单株沉香已有水桶粗,当地人称其是农家摇钱树般的“黄金林”。
药典上无南药名词,其从何而来鲜为人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屯昌药材站种植药材影响深远,广东省提出南药之说,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省,可种热带作物的地方所产药叫南药,后来专家一致称海南是南药基地,并得到社会一致公认。屯昌药材场先被改为广东南药场,后叫海南药材场,是中国第一家南药场,也是惟一一家集生产种植和科研于一体的药材场。有南药之称后,每年四个省和全国性南药方面会议均在该场召开。整个南药的栽培很多均从郑道锦手上出来,相关技术也由他口述再经取经者整理后在社会上传播,当时该站迅速吸引了上海、广东、云南、天津等地大学和在本岛的热作两院的专家参观。
破灭的梦: 种植场被毁告老返乡
郑道锦的理想是要办一个品种逾千种名副其实的南药标本园,结果没有完全实现。1987年,屯昌县南药示范场做得最好,该园在全国最大也是岛内外驰名时,他被一纸文件指派到屯昌县搞扶贫工作。满一年后他兴冲冲回场,但见整个站是狼藉一片,衰败得近乎瘫痪了,场内大小标本面目全非,他呆坐在地欲哭无泪。
还让郑道锦一直痛心的是,花费很多心血的镇场之宝也毁了,他的南药标本园算是彻底完了。那是用玻璃容器所装的一个实验泡标本,号称“巴戟王”,八字根有2米多长,上面长有叶的直径1.1米,有手头粗的根从上到下的有80多条。当时中国还从未有此巨大中药标本,是用两吨半车从海口运来的标本瓶,瓶里光用于防腐烂的富马林等药水就几十斤,当时制标本花1500元,在郑道锦眼里,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株壮阳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或说是其守住南药精神的底线。郑道锦亲手从山上挖来制作了这个标本,该药种植期是11年,原老根死掉了,长根出来5年多。按此31斤的标本试种,一亩可种五百株,便可产巨大经济效益,结果还没推广就毁掉了。
药场解散后,郑道锦无处可去,1988年“调”到屯昌医药联合公司,一直到1996年刚好60岁退休。个人档案、组织关系移了,但没有编制和工资,啥待遇也没有,就靠自己收购药材转卖过日子,维持家庭生活。虽是正科级干部,后来还是借钱补交社保获得工人待遇的退休金,他的儿子郑立平至今仍意难平,对记者说:“南药历史跟我父亲分不开,他是民间功勋,创造了南药传奇,但付出和回报没有对等,但父亲只知道爱南药,并没有计较过什么,这一点很让我们敬佩!”
不老的梦:料理家庭标本园期待未来
郑立平告诉记者,虽然药材种植场毁了几十年了,但很多业内人士还知道父亲的名字。前几年一位姓李的搞药材的企业家,来看药材场变成了放牛场,遍寻不见一个当年的标本,周边的地也被农民种树成橡胶园了,仅剩的一些沉香树早已被私人承包,不由得悲从中来,和父亲相拥而泣,后叹息离开,父亲说“这人最懂我心!”有一个天津药业集团的老总,去药材场,当听别人说起郑道锦对南药的贡献事迹后,专门上门拜访,在相谈半天后,临走时说郑是南药种植业界的无可代替者,硬要给1万元,说是表达钦佩之意,也算个人对他从事南药50余年的肯定。
郑道锦的新梦还在继续。现在他也没闲着,而是在家后院搞了个五六亩的南药标本园,并请了两个工人帮管理。准备再扩大。目前园里各种中草药苗已有100多种,从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引进的外国药材其他地方基本没有或很少见了,其园均有一至数株。记者在该园看到,不仅有泡果可润喉从泰国引种的大海子,以及檀香、丁香、清化桂等“洋品”,还有从内地引进的何首乌、南方参(交股兰)等让人称奇,被左邻右舍称之为“民间南药宝库”,他深为自豪。他说,他越老越害怕很多南药绝种,近年来由于滥伐与烧荒等人为破坏严重,很多品种已悄然消失了,如海南产可作很好抗癌药的粗腓,如今在原产地东方也少见了,与海南的北芪齐名的五指毛桃,也正面临灭种。在为此忧虑的同时,他自得其乐搞点保种,笑说是给后世之人留些财富。
“如今南药是地方的一个热门产业,但种植已沉寂多年了!”郑道锦说,海南发展南药,起码应有成规模的南药标本和资源保护。首先政府部门要牵头建立大型标本园作为一个示范基地,再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通过资金扶持和专家指导,让农户种植药效好价值高的品种,其次通过种苗培育供给,收购和制药等一条龙服务,可形成产业链填补海南的一项空白,做出响誉全国的一个龙头产业。其次,有计划地把海南的珍贵药材和进口的药材都引种到示范园,便于国内外医药人士参观和学习,可为世界保护中药资源遗产作一份特别贡献。
郑道锦说,全省真正懂搞种植药的就他和肖慰彬,但肖没实践过,时间短两三年就改行了,实际上就只他一个人坚持。他说不想轻易丢掉南药, “这是我一生的情结,一辈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