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觉得难以接受的人事,有时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看待的方式,试着从自已的角度去理解,找个俏皮的词去化解。
有位客户,性格十分高调,谈话总是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场,而且他的朋友基本上都在中央,每次谈事情,他都会加入各种新词汇,各种社会热点信手掂来,似乎什么都懂。有段时间我十分反感他的做派和腔调。直到有一天他聊到现在互联网的内容,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王道,只是在于如何去做内容,并且还对他自己有个定位“知识演绎分子”,他说别人爱读书,真读书,是“知识分子”,但他现学现卖,是“知识演绎分子”。他对自己的形容既到位又贴切,后来每次遇到他,我都会浮现这个词眼,想想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是一种能力。
去年秋天,参加大学同学毕业聚会,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来了,一群中年人聚会,关于婚姻、孩子、事业、父母,有很多感慨。席间一个同学笑说,人到中年,有着一种“不着痕迹”的崩溃。
后来有段时间,同学间相继传来有人父亲去世,孩子患病、夫妻离异的事情,不过当事人也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诉说一下,大家在同学群里的安慰也到位又节制,没有特别的绝望与委屈或者控诉。那时候我身体刚好也做了一个小手术,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也因为关节积液躺在病床上,老公那时候也是职位调整到了一个很轻闲又远离他专业的部门,各种生活琐事和烦恼层出不穷,想起同学说的那句中年状态,我觉得每个人都差不多,都在慢慢地消解这些困顿,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不着痕迹。
有个老同学做销售,平时各种EMBA培训,操持各种饭局,开口闭口人脉,动不动就是分享经济。每个同学的工作、家庭甚至于交际圈,基本都被他打听得十分清楚,吃饭的时候就是各种推荐加微信,这种功利也的确让人不太喜欢。后来他开玩笑说:“你们都靠脸吃饭,我是靠不要脸吃饭。”
每次想起这位同学,总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想起他对自己的形容,反倒觉得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坚韧、持续、信心之类。
有段时间房价猛涨,好像四处都有一种恐慌,到处充斥着“你的优秀配不起北京”“你的努力够不上北京的繁华”之类。大家不自觉地在一起就是谈房价。房价高涨带来的一系列育儿、家庭、养老、工作等焦虑随之弥漫开来,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说,至少,今天是美联储加息的日子。虽然美联储加息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里面传达的乐观真的很感人。
有时候感觉很累,就会想起这句话来,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平淡,可能找不到新鲜和亮点,但至少还可以想像成“美联储加息的日子”!
还有一位很多年前的同事,辞职后去深圳创业了,在微信上看他的生活,基本是三天去一个城市出差,五天参加一场展会,每天不是跑客户就是在去见客户的路上。有一次他来北京出差,整个人的气质完全变了,虽然忙碌,但十分精神,由内而外地透着一种冲劲。他以前是个比较懒散又很闲适的人,还是素食主义者,喜欢穿棉麻衣服,现在西装革履,一边聊天一边练哑铃,我觉得他状态很好,生机勃勃,但又觉得这话形容得不够。后来,他自己总结说,我过的是气势汹汹的人生。一种热气腾腾的自信扑面而来。后来,亲戚家有位孩子想和同学创业,家里人反对,我很支持他,并送给他这句形容词过个“气势汹汹”的人生,他一下被感染了。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甚至于苛责的人,除了更多的理解之外,也许你只是没有深入地了解她。部门新来的主任,制定很多规则、目标和任务,还有各种考核,让人压力重重。不苟言笑,挑剔严厉,一板一眼,是很多同事对她的评价,我觉得一定还可以找到其他词语来形容她,否则,我们带着这样的成见,始终是负面。
随着接触的增多,发现主任很早就离婚了,自己带着两个双胞胎儿子,都在上高中,青春期加升学,肯定给她带来不少的问题,而且她父親是个教练,从小对她要求十分严格。不过知晓她的情况后,还是改不了对她的偏见,她依旧是每天在办公室对人大呼小叫,一点小事都不愿意将就。
有一天,因为一份报表格式的错误,她把我叫去批评了半天,各种指责,我看着她,突然觉得,虽然她言辞很锐利、情绪很激动,但脸看起来很平静,不知道怎么脱口而出:“主任,你是一个生气脸不会变红的人。”我的话说出来,她突然笑了,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脸,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的啊,不过我生气的样子一定很难看。”因为那句话,我们好像不再是挑剔的上司和办事不利的下属,而是两个普通的女人。松懈下来,彼此聊了些情绪管理,家长里短,甚至是平时如何护肤。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其实不过是好像你用一些话,准确地洞悉了别人的内心。
我虽然很喜欢旅行,但这些年发现可以去的地方都变得十分地商业化和庸俗化,基本都是各种文艺的店,卖些自以为很小资的东西,装修风格也是各种矫情。一个同样喜欢旅行的朋友,整理了一些目的地黑名单,但凡包含这样如“最美”“风情”“民宿”“改造”之类字眼的地方,或者被一些公众号文章推荐超过一万阅读量之处,去了基本都是看到各种人穿着长裙或坐或躺或拿一本书或对着一杯咖啡在那里自拍发朋友圈。我们决定以后都不再涉足那些地方,但一时找不到词怎么来形容她们。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则丽江新闻后,我们总结为一句话,她们是“捧着本仓央嘉措诗集的泼妇”。
后来,我换了新工作,离家很远,孩子又升了中学,课业十分紧张,感觉每天上下班非常忙碌,回到家累得疲惫。有人向我推荐一位印度心灵愈疗师的书,读到一句话,要井井有条地忙碌。其实忙碌并不一定是错的,一定是有些节奏和条理在其中,否则你闲也是无趣的。忙碌也是一样,用“井井有条”来修饰,忙得像一段闲。
有位客户,性格十分高调,谈话总是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场,而且他的朋友基本上都在中央,每次谈事情,他都会加入各种新词汇,各种社会热点信手掂来,似乎什么都懂。有段时间我十分反感他的做派和腔调。直到有一天他聊到现在互联网的内容,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王道,只是在于如何去做内容,并且还对他自己有个定位“知识演绎分子”,他说别人爱读书,真读书,是“知识分子”,但他现学现卖,是“知识演绎分子”。他对自己的形容既到位又贴切,后来每次遇到他,我都会浮现这个词眼,想想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是一种能力。
去年秋天,参加大学同学毕业聚会,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来了,一群中年人聚会,关于婚姻、孩子、事业、父母,有很多感慨。席间一个同学笑说,人到中年,有着一种“不着痕迹”的崩溃。
后来有段时间,同学间相继传来有人父亲去世,孩子患病、夫妻离异的事情,不过当事人也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诉说一下,大家在同学群里的安慰也到位又节制,没有特别的绝望与委屈或者控诉。那时候我身体刚好也做了一个小手术,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也因为关节积液躺在病床上,老公那时候也是职位调整到了一个很轻闲又远离他专业的部门,各种生活琐事和烦恼层出不穷,想起同学说的那句中年状态,我觉得每个人都差不多,都在慢慢地消解这些困顿,让我们的生活看起来不着痕迹。
有个老同学做销售,平时各种EMBA培训,操持各种饭局,开口闭口人脉,动不动就是分享经济。每个同学的工作、家庭甚至于交际圈,基本都被他打听得十分清楚,吃饭的时候就是各种推荐加微信,这种功利也的确让人不太喜欢。后来他开玩笑说:“你们都靠脸吃饭,我是靠不要脸吃饭。”
每次想起这位同学,总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想起他对自己的形容,反倒觉得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坚韧、持续、信心之类。
有段时间房价猛涨,好像四处都有一种恐慌,到处充斥着“你的优秀配不起北京”“你的努力够不上北京的繁华”之类。大家不自觉地在一起就是谈房价。房价高涨带来的一系列育儿、家庭、养老、工作等焦虑随之弥漫开来,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说,至少,今天是美联储加息的日子。虽然美联储加息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里面传达的乐观真的很感人。
有时候感觉很累,就会想起这句话来,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平淡,可能找不到新鲜和亮点,但至少还可以想像成“美联储加息的日子”!
还有一位很多年前的同事,辞职后去深圳创业了,在微信上看他的生活,基本是三天去一个城市出差,五天参加一场展会,每天不是跑客户就是在去见客户的路上。有一次他来北京出差,整个人的气质完全变了,虽然忙碌,但十分精神,由内而外地透着一种冲劲。他以前是个比较懒散又很闲适的人,还是素食主义者,喜欢穿棉麻衣服,现在西装革履,一边聊天一边练哑铃,我觉得他状态很好,生机勃勃,但又觉得这话形容得不够。后来,他自己总结说,我过的是气势汹汹的人生。一种热气腾腾的自信扑面而来。后来,亲戚家有位孩子想和同学创业,家里人反对,我很支持他,并送给他这句形容词过个“气势汹汹”的人生,他一下被感染了。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甚至于苛责的人,除了更多的理解之外,也许你只是没有深入地了解她。部门新来的主任,制定很多规则、目标和任务,还有各种考核,让人压力重重。不苟言笑,挑剔严厉,一板一眼,是很多同事对她的评价,我觉得一定还可以找到其他词语来形容她,否则,我们带着这样的成见,始终是负面。
随着接触的增多,发现主任很早就离婚了,自己带着两个双胞胎儿子,都在上高中,青春期加升学,肯定给她带来不少的问题,而且她父親是个教练,从小对她要求十分严格。不过知晓她的情况后,还是改不了对她的偏见,她依旧是每天在办公室对人大呼小叫,一点小事都不愿意将就。
有一天,因为一份报表格式的错误,她把我叫去批评了半天,各种指责,我看着她,突然觉得,虽然她言辞很锐利、情绪很激动,但脸看起来很平静,不知道怎么脱口而出:“主任,你是一个生气脸不会变红的人。”我的话说出来,她突然笑了,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脸,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的啊,不过我生气的样子一定很难看。”因为那句话,我们好像不再是挑剔的上司和办事不利的下属,而是两个普通的女人。松懈下来,彼此聊了些情绪管理,家长里短,甚至是平时如何护肤。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其实不过是好像你用一些话,准确地洞悉了别人的内心。
我虽然很喜欢旅行,但这些年发现可以去的地方都变得十分地商业化和庸俗化,基本都是各种文艺的店,卖些自以为很小资的东西,装修风格也是各种矫情。一个同样喜欢旅行的朋友,整理了一些目的地黑名单,但凡包含这样如“最美”“风情”“民宿”“改造”之类字眼的地方,或者被一些公众号文章推荐超过一万阅读量之处,去了基本都是看到各种人穿着长裙或坐或躺或拿一本书或对着一杯咖啡在那里自拍发朋友圈。我们决定以后都不再涉足那些地方,但一时找不到词怎么来形容她们。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则丽江新闻后,我们总结为一句话,她们是“捧着本仓央嘉措诗集的泼妇”。
后来,我换了新工作,离家很远,孩子又升了中学,课业十分紧张,感觉每天上下班非常忙碌,回到家累得疲惫。有人向我推荐一位印度心灵愈疗师的书,读到一句话,要井井有条地忙碌。其实忙碌并不一定是错的,一定是有些节奏和条理在其中,否则你闲也是无趣的。忙碌也是一样,用“井井有条”来修饰,忙得像一段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