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孩子不专注,责任在家长,因为我们没能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甚至常常无意去破坏。
NO.1一切以父母的标准
我们常把事情分成三六九等,认为某些事情值得做,某些事情则属浪费时间。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 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很久很久,妈妈觉得很可笑,催促孩子离开;
● 孩子拿根树枝在小洞里掏啊掏,爸爸觉得又脏又无趣,提醒孩子玩点儿高级的;
● 孩子跟爸妈去看熊猫,被路上漂亮的石头迷住了,想多看会儿,被爸妈拉走;
● 孩子在玩水、玩沙子,反反复复就那点东西,爸妈觉得孩子是不是有点傻……
大人觉得无聊的事,如果孩子专注,会粗鲁地打断他。
NO.2隨时随地地关心
孩子在专注地玩积木,很投入,很开心。妈妈一会儿拿蜂蜜水过来:“宝贝喝口水。”一会儿拿曲奇饼干过来:“宝贝吃点!”一会儿扶正坐姿:“腰要挺直,别翘椅子,会摔倒。”孩子终于生气了,把积木推散,不玩了……
NO.3依赖电子保姆
爸妈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手机和Pad成了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由于孩子小,自控力弱,一旦痴迷于游戏,他就很难再对其他事物专注了,更别说学习了,上学后,他们有可能逃课、不写作业玩游戏,这会毁掉孩子的。
NO.4喜欢不断指点
孩子对着模板画大白兔。妈妈过来指正说,耳朵应该画大画长,要不然就像猫了;乐乐把大白兔的尾巴画得有点长,妈妈又过来指正说,兔子的尾巴是短短的……后来乐乐把笔一扔,不画了。孩子专心画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孩子小,画得不像,太正常了。妈妈的不断指点,多次打断孩子的专注和构思,终于把孩子惹恼了,也把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和信心毁掉了。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短与心理发展水平有关,但也受生活、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时长和专注度。
经常带孩子运动
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对保护和提高专注力也非常有好处。跳绳、游泳、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如果孩子兴趣广泛,可以多种运动形式轮换,注意别累着就行。对比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孩子,普遍比不爱运动的孩子专注力更高。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
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允许他专心地去做他自己喜爱的事,哪怕在家长看来是完全没意义、很无聊的事,比如挖沙子、看小虫子、玩泥巴等。不要阻止,不要评判,更不要打击。不去破坏,就是对他专注力的最好保护。
提供安静的环境
有意识地避免孩子经常去那些过分喧闹、刺激过剩的环境,比如拥挤的商场或嘈杂的餐厅、游戏厅等。
不随意打断孩子
孩子正专注于某事,比如玩玩具,或是看书、画画等,大人不要嘘寒问暖,也不要不断给孩子加油鼓劲;另外,当孩子玩拼图游戏,半天拼不好时,父母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急于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孩子没有向你求助,那就让他琢磨吧。
不要贪多
孩子还很小时,每次看绘本只看一本,你会发现孩子最专注,一堆绘本孩子反而会不知道看哪本。少,更容易专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要让孩子专注,每次都不能贪多。
坏习惯纠正
Q:孩子学习就是不专心,做作业特别磨蹭,有什么好方法?
A:多数孩子学习不专心,是因为不喜欢,但由于外部压力不得不做,于是用磨蹭的方式消极反抗。长此以往会造成习惯性分心,孩子渐渐习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最终会失去积极、专心做事的意愿。
当孩子开始学习时,父母要帮他找到兴趣点,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此作为驱动力。这些点必须是非常具体的,孩子易于感知的,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的。
Q:常常在课堂活动的时候乱跑,不听老师的指导。他是不是有多动症?
A:没有必要担心。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已经发展出比较完备的注意能力,但他们还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度注意。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表现出好动的天性,无论干什么都很容易分心。这种现象其实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孩子进一步的成长而逐渐改善。
Q:为什么孩子一玩游戏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一学习就不行呢?
A:这涉及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问题。主动注意是需要付出意志力去控制的注意力;被动注意则不需要付出努力。
为什么玩游戏时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因为游戏中的声光感官刺激极多,商家在游戏中又设置了大量的奖励机制,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操作就能不断取得成果,从而沉迷其中。
相比之下,学习显然是低刺激的,甚至是无聊的,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很强的主动注意的能力。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被动注意被过度开发,势必会在时间和大脑资源上对主动注意能力的发展形成争夺,造成孩子玩游戏时全神贯注,学习时却没精打采。
NO.1一切以父母的标准
我们常把事情分成三六九等,认为某些事情值得做,某些事情则属浪费时间。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 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很久很久,妈妈觉得很可笑,催促孩子离开;
● 孩子拿根树枝在小洞里掏啊掏,爸爸觉得又脏又无趣,提醒孩子玩点儿高级的;
● 孩子跟爸妈去看熊猫,被路上漂亮的石头迷住了,想多看会儿,被爸妈拉走;
● 孩子在玩水、玩沙子,反反复复就那点东西,爸妈觉得孩子是不是有点傻……
大人觉得无聊的事,如果孩子专注,会粗鲁地打断他。
NO.2隨时随地地关心
孩子在专注地玩积木,很投入,很开心。妈妈一会儿拿蜂蜜水过来:“宝贝喝口水。”一会儿拿曲奇饼干过来:“宝贝吃点!”一会儿扶正坐姿:“腰要挺直,别翘椅子,会摔倒。”孩子终于生气了,把积木推散,不玩了……
NO.3依赖电子保姆
爸妈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手机和Pad成了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由于孩子小,自控力弱,一旦痴迷于游戏,他就很难再对其他事物专注了,更别说学习了,上学后,他们有可能逃课、不写作业玩游戏,这会毁掉孩子的。
NO.4喜欢不断指点
孩子对着模板画大白兔。妈妈过来指正说,耳朵应该画大画长,要不然就像猫了;乐乐把大白兔的尾巴画得有点长,妈妈又过来指正说,兔子的尾巴是短短的……后来乐乐把笔一扔,不画了。孩子专心画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孩子小,画得不像,太正常了。妈妈的不断指点,多次打断孩子的专注和构思,终于把孩子惹恼了,也把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和信心毁掉了。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短与心理发展水平有关,但也受生活、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提升专注时长和专注度。
经常带孩子运动
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对保护和提高专注力也非常有好处。跳绳、游泳、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如果孩子兴趣广泛,可以多种运动形式轮换,注意别累着就行。对比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孩子,普遍比不爱运动的孩子专注力更高。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
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允许他专心地去做他自己喜爱的事,哪怕在家长看来是完全没意义、很无聊的事,比如挖沙子、看小虫子、玩泥巴等。不要阻止,不要评判,更不要打击。不去破坏,就是对他专注力的最好保护。
提供安静的环境
有意识地避免孩子经常去那些过分喧闹、刺激过剩的环境,比如拥挤的商场或嘈杂的餐厅、游戏厅等。
不随意打断孩子
孩子正专注于某事,比如玩玩具,或是看书、画画等,大人不要嘘寒问暖,也不要不断给孩子加油鼓劲;另外,当孩子玩拼图游戏,半天拼不好时,父母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急于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孩子没有向你求助,那就让他琢磨吧。
不要贪多
孩子还很小时,每次看绘本只看一本,你会发现孩子最专注,一堆绘本孩子反而会不知道看哪本。少,更容易专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要让孩子专注,每次都不能贪多。
坏习惯纠正
Q:孩子学习就是不专心,做作业特别磨蹭,有什么好方法?
A:多数孩子学习不专心,是因为不喜欢,但由于外部压力不得不做,于是用磨蹭的方式消极反抗。长此以往会造成习惯性分心,孩子渐渐习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最终会失去积极、专心做事的意愿。
当孩子开始学习时,父母要帮他找到兴趣点,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此作为驱动力。这些点必须是非常具体的,孩子易于感知的,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的。
Q:常常在课堂活动的时候乱跑,不听老师的指导。他是不是有多动症?
A:没有必要担心。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已经发展出比较完备的注意能力,但他们还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度注意。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表现出好动的天性,无论干什么都很容易分心。这种现象其实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孩子进一步的成长而逐渐改善。
Q:为什么孩子一玩游戏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一学习就不行呢?
A:这涉及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问题。主动注意是需要付出意志力去控制的注意力;被动注意则不需要付出努力。
为什么玩游戏时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因为游戏中的声光感官刺激极多,商家在游戏中又设置了大量的奖励机制,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操作就能不断取得成果,从而沉迷其中。
相比之下,学习显然是低刺激的,甚至是无聊的,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很强的主动注意的能力。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被动注意被过度开发,势必会在时间和大脑资源上对主动注意能力的发展形成争夺,造成孩子玩游戏时全神贯注,学习时却没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