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熹《童蒙须知》《小学》看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很早开始,我们的先人们已经知道教育要依据人的不同成长阶段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周易·蒙卦》中言:“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东汉经师郑玄注:“蒙,幼小之貌,齊人谓萌为蒙”,反映出的是古人对于幼童的教育理念。朱熹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其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教育生涯中度过,有精深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童蒙须知》《小学》这两部著作,可以对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也可以借由此了解宋代乃至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童蒙须知》和《小学》的内容与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到15岁的儿童“小学”教育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即“蒙学”。朱熹特别重视儿童这一时期的教育。
  《童蒙须知》从五个方面规定了儿童需要注意的问题,分别是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和杂细事宜。杂细事宜涉及饮食、睡眠、待上、对下、外出、坐卧等事,非常全面的从儿童的日常起居、待人接物等生活的细节处规范了其行为,在这篇文献中,并没有多少关于义理的地方,通篇都是具体仪节的规定,凸显了在儿童教育阶段,行更重于知的特点。
  《小学》分为内外篇,内篇重在说理,外篇重在实证;内篇内容主要取自经学和儒家子学的内容,外篇则多为历史史实。这本小书经史兼有,体用兼备,理事皆齐,体例十分完整,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同时针对儿童的特点,多采择有趣的历史故事,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自从书编成以后,备受推崇。有人评价此书:“此小学之书,真孔孟之正脉而神明之尊。”这种说法给予这部书非常高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的知识人对于这部书的重视,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儿童德行教育的重视。
  《小学》一书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进行论述,即“明伦”和“敬身”“明伦”是对儿童进行德行教育的目的,让儿童从小知道人伦之道,人伦之道从自身出发,向外延伸,依次为父子、夫妇、长幼、朋友,最后归结到关系国家或天下层面的政治伦理君臣层面。“敬身”则是“明伦”内在支撑,其他章节则是对此两章的延展,通过故事性的描述和解释性的话语进一步帮助理解这两个主题。
  二、由《童蒙》《小学》二书看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通过对朱熹所编订这两本书的内容来看,可以发现朱熹儿童教育的某些思想特点:
  (一)重视德行教育,立德为先,儿童教育以培养人的品格为首要教育目标
  不同于当代的教育首重知识教育的特点,在古代的教育中,往往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为重视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德行品格。朱熹在《小学》中专述“立教”一篇,其中提到“则天明,遵圣法,述此篇俾为师者知所以教,而弟子知所以学。”作为学习阶段的弟子学的是什么呢?就是依据天道运行规律,而圣人制定的具体的人世法则。圣人所教的法则就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还有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五伦都不涉及具体的知识领域,而是人的德行培育。在古代的教育内容中,德行教育是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的目标就是人之“成人”,也就是明人道,知人伦。
  (二)儿童教育首重在于好的行为模式的养成,培养好的习惯,行在知前,在知其理前先行其理,在行中感悟理,通晓理
  在《童蒙须知》中,巨细靡遗的规定了儿童的某些行为方式,如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是要求衣服整洁。又如“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这也是要求爱护衣物。像这些都是关涉于儿童的日常活动的,侧重于孩子的行动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复杂的说理论证,不能很好的理解并赋予实践,唯有教给他们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中求知,往往对于孩童教育更有效果。当孩子从小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随着人的成长,这些行为习惯的好处会越来越显现,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成人。
  (三)儿童教育要结合趣味性,注意以史带论,以故事讲道理,不枯燥
  在《小学》中,朱熹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收集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人物类型多种多样,故事类型也是丰富异常。像他举司马光的故事说明长幼有序、兄弟友爱的道理,司马光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十分友爱,司马伯康年近八十,司马光“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可以说这也抓住了儿童教育的特点,通过讲历史故事,更能加深儿童的记忆,更能深刻领会人伦之道。
  三、当代的儿童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
  当代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古代先贤的教育做法,但我们吸取其中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地方。
  对于当代的儿童教育而言,学习古代的儿童教育内容和方法,首先可以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做好对孩子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问题。知识教育和德行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全的。促使儿童形成一些良性持久的习惯,可以对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助益,比如培养他自我管理、自我进步、自我管束的能力,从小培养爱护衣物的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对儿童的培养中,教育孩子要走出理论,行先于知,努力让孩子在行为中领会道理。朱熹为了让儿童学会关心父母,在《小学》中提及了不少规矩。比如儿童看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要主动帮家人做家务等等,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更容易让儿童体会到这些行为当中体现出的人伦之道,更能感受亲人朋友之间的情感互通。当代的孩童教育中,也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孩子的行为对于孩童未来成长的影响,当然现代的生活和古代有了很大差别,也不需要儿童天天正式地向父母问安之类,但是儿童和父母亲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情感交流是一定需要一些形式、行为的辅助的。在新的时代,应该有些新的不同方式多元地促进儿童与亲人、老师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人之间的情感深化。
  儿童由于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就要特别注意故事性趣味性的方法的采纳。中国历史悠久,当然也产生了很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在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根据孩童的兴趣,因材施教。
  当今,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非常受大家关注,我们要善用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为取得更加优秀的儿童教育成绩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好的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而不良的习惯则会让你走向反面。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也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是促进社会和祖国发展的必要条件。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阶段,少年的素质也决定了未来国民的素质,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名
期刊
【摘 要】美术这一学科在相对于其它科目相比之下,学生在学习时候会对其有兴趣一些,作为一个短线学科,它的趣味性占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很喜欢美术课,但是上课的积极性却不太高,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情绪。我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有必要的。而提高美术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用更为新颖的课堂形式来打动孩子们。在教学过
期刊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对中国教育发展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在其教育思想中贯穿着当今世界所流行的各种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生活教育呢?我将从教育是灵活的、教育是有创造力的、教育是游戏化的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剖析,深刻领悟“生活即教育”的内涵。 
期刊
一、教学机智的类型  1.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自身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2.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机智  学生失当行为有互相吵闹、打架、摔文具等,其中学生的“恶作剧”是最常见的失当行为,如男生在女同学文具盒中放入苍蝇、虫子,在
期刊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目前,在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都存在重文化、轻德育的情况。有些思想品德课程会被文化课程所占用,即使没有取消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之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度也较低,常常出现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其他作业的现象发生。  多数相关教育机构、家长都普遍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比起思想道德教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需要学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我们发现人美版美术课本中色彩课程中,学生经常使用的媒材有油画棒、马克笔、彩纸、彩泥和水粉等,它们有的色彩鲜艳,有的便于操作,但都比不上,老师讲台上的六色粉笔在黑板上涂涂画画来的有兴趣,学生似乎对粉笔有特殊的感情,并且喜欢到黑板上利用粉笔进行活动,利用学生喜爱的媒材进行教学效果
期刊
如果说把教育比作一望无尽的海洋,那么教育信念就是那汇聚成海洋的那无数的一条条的小河流,它从不同方向汇聚而来,经历了与礁岩石的激烈碰撞。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彤彤小朋友带来了一套色彩丰富,画面生动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拼图,她很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婷婷老师,我今天带了拼图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我请小朋友们把带来的玩具拿出来玩,果然彤彤的玩具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眼球,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说
期刊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再次挖掘已有行业的潜力,重新提升传统行业的层次。教育行业受到新浪潮的冲击,正以裂变的速度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技工院校非升学教育和“线下生”的特点,注定了技工院校教育要受到新浪潮更猛烈的
期刊
一、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一)塑造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苏轼在《密州出猎》里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
期刊
一、就业的一般性概念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前提应明确“就业”的含义,从传统角度来看,就业就是劳动就业的简称,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这是在经济学有关就业的论述中,对就业普遍的传统性的界定,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狭义的就业观。这种对就业的定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就业的定义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