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的提出为一线教师解决了语文教学目标不清的弊端,且教材在编写理念、布局、特色和功能上都强调了“单元整体”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析语文要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四条教学策略:整体关照,要素为本,明晰单元目标;整体架构,创设情境,设计驱动任务;整体融合,整合资源,构建学习空间;多维测评,教学评一致,巩固学习成果。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双线组元的方式来编写的,此次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该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融为一体,使得教材每个单元的目标和单元主题更加明确。相较于之前版本的人文主题单线单元编排模式,语文要素的提出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了语文教学内容繁杂、目标不清的弊端,更加清楚明了的在单元页呈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训练关键点,且这些语文要素不是孤立分散的,是随着学生年龄、能力的增长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此次统编版新教材重新定义了“单元教学”模式,从教材的编写理念、布局、特色和功能上都强调了“单元整体”的重要性,而《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亦指出:“教材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此,我们应当跳出“单篇教学”的惯性思维,打破“课时”的束缚,重新审视教材,从整体出发,以“单元”为基础,统筹安排,以点带面,通过一两篇典型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渗透,带动整个单元及相关文章、同类型单元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体关照,要素为本,明晰单元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主题进行编排,其中“语文要素”明确指出了本单元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是单元的学习目标。“语文要素”的提出解决了一线教师在单元目标设计过程中时常遇到的“教什么”和“学什么”两大难题,是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师应当将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发现其内在规律,明晰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目标,选择符合当前学生学情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二)整体架构,创设情境,设计驱动任务
在深入研读课标、学段特点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应当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任务的安排。单元整体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必要时可以调整教学目标、整合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在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进行这次习作之前,教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将科学课上小实验搬到习作课的课堂中,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三)整体融合,整合资源,构建学习空间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的是能够面向未来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内外资源,减少教师单纯的讲授,转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时间,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机、人人、人与资源的互动频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在课堂上运用白板、平板等设备,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合适的资源、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与此同时,应当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推送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学常识、作者介绍、类文品读等,亦可利用APP打卡等形式开展师生整本书共读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即时性,让学生学得有情趣、有层次、有增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多维测评,教学评一致,巩固学习成果
评价是一种手段,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方式不仅是指纸笔测试,还应当包括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同时评价的标准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掌握得如何,还需关注到学生情感、观念、思维方面的表现,由此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由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与单篇课文的课时目标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创新评价方式,在学习情境中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让评价语成为学生的“支架”,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情境中设置具有检测功能的评估任务,让学生在评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反思运用所学到的语文能力,将新学的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失败的原因、同伴的评价都能够成为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依据,使得“教师的教”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通过多维度的测评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森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20, 000(011):P.119-120.
[3]孙丛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双线组元的方式来编写的,此次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该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融为一体,使得教材每个单元的目标和单元主题更加明确。相较于之前版本的人文主题单线单元编排模式,语文要素的提出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了语文教学内容繁杂、目标不清的弊端,更加清楚明了的在单元页呈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训练关键点,且这些语文要素不是孤立分散的,是随着学生年龄、能力的增长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此次统编版新教材重新定义了“单元教学”模式,从教材的编写理念、布局、特色和功能上都强调了“单元整体”的重要性,而《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亦指出:“教材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此,我们应当跳出“单篇教学”的惯性思维,打破“课时”的束缚,重新审视教材,从整体出发,以“单元”为基础,统筹安排,以点带面,通过一两篇典型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渗透,带动整个单元及相关文章、同类型单元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体关照,要素为本,明晰单元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主题进行编排,其中“语文要素”明确指出了本单元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是单元的学习目标。“语文要素”的提出解决了一线教师在单元目标设计过程中时常遇到的“教什么”和“学什么”两大难题,是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师应当将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发现其内在规律,明晰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训练目标,选择符合当前学生学情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二)整体架构,创设情境,设计驱动任务
在深入研读课标、学段特点和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应当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任务的安排。单元整体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必要时可以调整教学目标、整合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在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进行这次习作之前,教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将科学课上小实验搬到习作课的课堂中,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三)整体融合,整合资源,构建学习空间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的是能够面向未来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内外资源,减少教师单纯的讲授,转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时间,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机、人人、人与资源的互动频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在课堂上运用白板、平板等设备,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合适的资源、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与此同时,应当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推送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学常识、作者介绍、类文品读等,亦可利用APP打卡等形式开展师生整本书共读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即时性,让学生学得有情趣、有层次、有增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多维测评,教学评一致,巩固学习成果
评价是一种手段,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方式不仅是指纸笔测试,还应当包括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同时评价的标准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掌握得如何,还需关注到学生情感、观念、思维方面的表现,由此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由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与单篇课文的课时目标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创新评价方式,在学习情境中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让评价语成为学生的“支架”,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情境中设置具有检测功能的评估任务,让学生在评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反思运用所学到的语文能力,将新学的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失败的原因、同伴的评价都能够成为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依据,使得“教师的教”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通过多维度的测评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森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20, 000(011):P.119-120.
[3]孙丛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