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突围:双重困境下的中国低碳路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内外经济结构失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要而又紧迫,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在发达国家率先迈步的情况下,中国绿色突围之路惟有多头并进,奋起直追
  
  喧嚣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曲终人散,给国际社会留下无比的遗憾。一场马拉松式谈判,历时两年,达成的只是一个不具任何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气候变化博弈的实质是排放权与发展权的争夺,谈判的结果会对世界各国在维护气候安全背景下的发展模式进行制约或重新定义。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各国已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渠道。中国自主宣布碳减排目标,不能说没有国际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源自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内外困境下,低碳经济为中国实现绿色突围,走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内外困境:中国发展遭遇瓶颈
  
  自199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启动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已艰难跋涉了20个年头。此间,中国已从一个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平头百姓”变成了“大户人家”。按照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在2007年已跃居全球第一,人均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且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约有一半源自中国。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国由于突出的排放地位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是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树大招风”由此可见一斑。
  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国务院会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愿意通过自主的减排行动,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强调的那样,“中国自主宣布的减缓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同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实现目标,甚至会做得更好,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然而中国真心实意的努力,并未能换来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也没有结束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无端污蔑。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有一种观点正在欧美国家扩散,指责中国“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无论如何,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见证了中国的崛起,终于在一个特定的全球性议题上与美国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回首与总结,正如媒体所言,“从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必须汲取一个重要教训,即它可以决定做一个领导者,还是坏人。因为,当你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时,根本就没有做好人这样的事情。”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必须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前提,也需要一个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深谙此道,即便做不了好人,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实际上,中国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是人口增长。尽管中国已进入低生育国家行列,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压力、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二是生活水平。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人均收入已超过6000美元。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三是工业化水平。在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四是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意味着现有城市的扩张和新城镇的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原材料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而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很多是能源和碳密集型的。五是国际贸易分工。中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较低端,大部分的进口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产品。“中国制造”产品在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六是资源环境约束。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
  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通过低碳经济,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提升国家地位。
  
  绿色突围:低碳经济创造契机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亮相于2003年2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它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模式。它突出体现为低碳技术的竞争,着眼点是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它是一种长期发展愿景,转型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最终,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
  当前,发达国家已纷纷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包括宣布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建设智能电网、投资新能源等一系列措施 ;英国通过颁布“气候变化法案”,启动“绿色振兴计划”,公布“碳预算”等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从目标制订、标准与立法、机制建设到科研投入、项目投资,都走在世界前列。
  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英国等欧洲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竞相发展低碳城市。尽管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已开始调整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种种迹象表明低碳时代已经到来,谁领先一步,谁就将主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将成为未来国际市场的最大赢家。
  目前,我国正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两型社会”。这与低碳经济在实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中国的选择不仅关乎世界未来,也决定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中国需先行一步,抓住未来发展的先机。
  首先,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减缓为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机遇。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渡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中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为稳定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各国相继或联合推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了上万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方案。如果把救市资金(再加上在等候时机的数万亿美元游资)盲目地投入到旧产业以及穷途末路的经济模式,只会导致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经济即便走向复苏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选择低碳经济才是有远见的考虑,才能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已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产能过剩、效益下滑、铁矿石涨价、产业振兴、节能减排……这一系列的关键词,都显示着中国钢铁业承受的重压。近年来,政府层面大力支持钢铁业的重组,寄望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提升竞争力。其中,河北、山东两省的动作引人注目:纷纷整合省内钢铁企业,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在重组中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之手,如何确保重组高效,重组后如何确立自身竞争优势,以及突破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过剩是阶段性问
期刊
董事会秘书工作要能坚持把平常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不平常;要是经常把平常的事情做得不平常,那就是失常。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应该是对董秘工作的最好、最高要求  私人档案:  舒绍敏,男,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四川美丰农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3年开始担任四川美丰(000731)董事会秘书,曾荣获中国上市公司“金牌董秘”、上市公司百佳董秘、四川
期刊
北京,3月初,料峭中传递着春的讯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以123字的较大篇幅,针对中央企业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两次提及完善治理,并将其置于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的突出位置。此外,报告多处着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风险管控、兼并重组、高管收入等数个关键词,清晰勾勒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块试金石,它既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得当调控下,中国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与竞争
期刊
金融危机对不同国家将产生不同的长远影响这一事实,也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在短期中所有的国家都受到了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有赢家有输家。直截了当地说,美国将输得最多,中国则倾向于以最大的赢家姿态出现。这一转变的程度已经超过多数人的预期。  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且很大程度上隔绝于金融危机之外。中国已找到一种极有效的方法,能释放和激发其人民渴望和获取财富的创造性、能动力和创业精神,人民被允许
期刊
企业长期以来都忽视经营带来的副作用,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外部效应”。如今,企业社会责任不再只是道德层面的议题,它也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必须学会处理这些效应    拿近年来几大食品行业巨擘的表现,和20年前一些烟草业“大鳄”的做法对比,你会讶异地发现,商业案例的前后差别竟会如此鲜明。  1980年代,吸烟导致肺癌的证据大量涌现,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全球最大的香烟生产
期刊
“做央企难,做央企上市公司更难!”面对EVA考核和资本市场估值的双重标准,央企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如何做到“八面玲珑”?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向中央企业宣布了2010年起全面实施EVA考核的相关办法与细则,价值管理时代已然来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资委直接考核对象的央企集团,其旗下上市公司(即“央企上市公司”)集中了集团内的核心业务与优质资产,并在管理模式、融资资源等方面亦具有其他成员企业无
期刊
国企通过上市并由国资委直接持股,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国内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痼疾。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更恶化    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在地方上已经有了一些实践,从法律角度看,由国资委设立一个直属公司担任上市公司股东,在法律上并无太大障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将国资委的行政定位与国有控股公司的商业定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关于国资委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质疑,并没有因变身国有控股公司而自然消失。国
期刊
新年伊始,国际大片《阿凡达》以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和震撼人心的想象力席卷全球票房市场,也给中国的文化市场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一场电影而冒着严寒去排队了。不可否认,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眼花缭乱的3D特技,但导演精心导入的环境主题契合当下深入人心的全球气候问题也是影片获得广泛共鸣的原因。在《阿凡达》之前,西方国家通过文化形式传达环保与和谐理念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由社会效益所激
期刊
私人档案:  孟庆禹,现任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董事,同时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专家委员会国际工程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常务理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平素想事情是公司总经理心态,所有业务可能都与董秘有关;干工作是办公厅主任的方法,事必躬亲    做董秘两年了,做上市公司董秘才半年,目前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时间不长,但感触良多。工作中我
期刊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2008年,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势头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却在上市公司的股价、治理和业绩上反映了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预期。从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角度看,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会活动状况、高管与董事薪酬激励以及股东利益促进上有所体现,而且各个行业对经济周期变动的敏感性不同,对董事会治理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