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探析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对于师范生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师范类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为例,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专业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53
  在师范类高等院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中必须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状况和小学语文教师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并以现阶段教育部门对新一代师资素质的要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课程体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师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师范类高等院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师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的挂念薄弱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非常的薄弱,具体表现为:“强权意识”过于突出。自从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反对教师的“强权”。但是在部分地区,也别是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的“强权意识”依然很突出。例如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是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而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书本上寻找到教师心目中预设的答案语句。对于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思维刚刚打开,教师迫于教学时间的局限,就将多媒体打开,用画面的呈现来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非常不利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1]。另外,在有些语文课程中,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存在出入时,教师就会置之不理,对于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也不闻不问,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种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知识权威取代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地被削弱。
  (二)探究性学习有名无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探究性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往往有名无实,具体表现为:虽然有探究的过程,但是却没有的对文本更加深层次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探究,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只是为了营造热闹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能够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另外,还有的教师将探究性学习变为了教师一个人的探究,当一连串的问题提出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问题的答案都已经在教师的教案里预设好了,并且提出的主动权和回答问题的干涉权都在教师手中,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活动中,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师范类高校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要从主观思想和客观行动上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方面能力的发展[2]。另外,还需要提高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服务才是最专业化,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最大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必须要做好一下两件事情,第一,设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及其课程的教学评价网站,让本专业的师生积极的参与课程及其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提示师生应当要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只需要师生在相应的分项栏目中打“√”,或用“A、B、C、D”的方式选择相应的做法,不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师生能够所开设的课程及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尽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可以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掌握他们对好课程和好教师的标准,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更加的具有科学性。第二,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标准,鼓励教师自主发展,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奖励学术研究。这里的学术研究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带头开展学术研究。这样一来高校教师就会首先成为这些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思想和在学术上的终身楷模。
  (二)建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
  在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这样才能够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来构建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3]。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中需要抓好以下两个点:第一,汉语言课程、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学技能的训练课程,这些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能够让师范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第二,文学课程,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丰富师范生的感情,完善他们的人格,拓展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这二者一样的重要,必须要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更加的具有科学性。
  (三)增设研究性课程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家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增设研究性的课程。具体可以在已有的课程中倡导科学探究的精神,比如在语言课程当中,就可以增设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发言进行比较、句子语法单位对朗读技能的要求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文学课当中可以增设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教育技能课程上增设“案例”探究等。這样一来可以转变师范生对传统教师单一角色的理解,让他们在今后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更好的扮演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欣赏着和支持者的角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师范类高等院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首先应当要对当前小学语文师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设专业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从而为我国的小学语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舜华.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0(4):25-27.
  [2]赵春平.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新校园旬刊,2014(10):194-194.
  [3]张民.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2015(40):282-282.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重点,逐渐地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地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心得,做出简要的分析,只在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新课标进行着大力的推广,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型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适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自主学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摘 要】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虽然能够对大量词汇进行积累,却不能正确地对其进行运用,致使学生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将词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教学水平。  【关键词】词块教学法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
【摘 要】地理,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命题。古有穿行万里徐霞客,今有地理教育者你我他。在初中地理课堂,作为学生的地理启蒙阶段,我们就非常有必要一起来探讨,都有怎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入门,迅速着道,漂亮起航。  【关键词】探究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49  作为地理学科的教育者
【摘 要】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有效性,希望能够给高中生今后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
【摘 要】教语文就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仿写片断出发,不断深化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体会。仿写片断是写好一篇习作的敲门砖,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练得多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细节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