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婺源县古坦学校
【摘 要】要想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需求的物理人才,物理教学工作者就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对症下药,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理科学所起到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因此,加强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为学生后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都深陷瓶颈,处于一种消极懈怠的局势,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这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性难以体现不无相关,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现实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应用价值,导致教学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现状
1.教学主体认识偏差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物理教师都存在教学主体认识有误的问题,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物理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导权与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教师很不喜欢学生对自己所授内容质疑,一旦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被教师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教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只一味自顾自地讲课,唱“独角戏”,甚少顾虑到学生的状态及感受,只负责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消极的授课心态让学生对物理课难以产生兴趣。且物理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只学理论,记录教师所授知识,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实践机会,那么学生不仅难以提高物理动手能力,无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更容易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发展。
2.教学手法单一不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功利性极强,将教学目标与升学率紧紧挂钩,因此,成绩一直是学校与老师评价学生、衡量学生的标准。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教材,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缺少了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往往采取讲授法机械地将知识重点与考试重心传递给学生,教学手法十分单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甚至会感到物理课乏味枯燥、毫无新意,久而久之,便会对物理课产生极强的排斥感,甚至开始厌恶物理课。这种情况在一些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低的同学之间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且概念定义较多,如果教学手法单一,就会缺少教学乐趣,无法吸引这些学生,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1.交还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低效,是因为其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且没有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为了有效改善当前物理教学的不良现状,我国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端正自身教学理念,重新树立教学目标,积极打破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而注重素质教育。为此,物理教师应首先交还课堂主体地位,一改过去霸占课堂、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展示交流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地、有所针对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上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这课,在讲物质的硬度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法比较玻璃、钢锯条、塑料尺、铁钉、铅笔、粉笔这些物品的硬度,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排出硬度的顺序。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学老师共同追逐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重新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再将试卷成绩当作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智商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课堂吸引,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学习欲望。物理教师要精心备课,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法与探究法,利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光的反射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1.人眼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灯光下为什么砖瓦看起来比较暗淡而油漆的家具却看起来比较亮?3.上课时为什么有时会因为“反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让学生以5-8人为小组单位进行资料搜集、问题研讨,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继而将光反射的原理、性质等内容自发阐述而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理论,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图片、实验器材等融入到教学中,比如让学生用激光笔、小镜子、量角器等器材,先按课本实验自主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再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概念、加强动手能力。
物理课本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只要进行深化就能很容易找到生活的源头。因此要想实现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将物理学科的应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让课堂与生活有所联系、有所接轨。只有这样,物理教学才能逐渐体现出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且在边学边用的基础上,逐渐摆脱对老師的依赖性,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实践。使老师与学生切实完成有效地“教与学”,继而为我国的物理教学事业发展与学生物理能力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莫辉良.浅析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4(11):224.
[2]王祥.浅析民航机务维修中的SMS建设及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0):21.
【摘 要】要想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需求的物理人才,物理教学工作者就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对症下药,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理科学所起到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因此,加强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为学生后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都深陷瓶颈,处于一种消极懈怠的局势,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这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性难以体现不无相关,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现实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应用价值,导致教学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现状
1.教学主体认识偏差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物理教师都存在教学主体认识有误的问题,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物理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导权与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教师很不喜欢学生对自己所授内容质疑,一旦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被教师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教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只一味自顾自地讲课,唱“独角戏”,甚少顾虑到学生的状态及感受,只负责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消极的授课心态让学生对物理课难以产生兴趣。且物理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只学理论,记录教师所授知识,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实践机会,那么学生不仅难以提高物理动手能力,无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更容易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发展。
2.教学手法单一不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功利性极强,将教学目标与升学率紧紧挂钩,因此,成绩一直是学校与老师评价学生、衡量学生的标准。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教材,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缺少了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往往采取讲授法机械地将知识重点与考试重心传递给学生,教学手法十分单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难以融入课堂,甚至会感到物理课乏味枯燥、毫无新意,久而久之,便会对物理课产生极强的排斥感,甚至开始厌恶物理课。这种情况在一些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低的同学之间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且概念定义较多,如果教学手法单一,就会缺少教学乐趣,无法吸引这些学生,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1.交还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低效,是因为其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且没有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为了有效改善当前物理教学的不良现状,我国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端正自身教学理念,重新树立教学目标,积极打破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而注重素质教育。为此,物理教师应首先交还课堂主体地位,一改过去霸占课堂、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展示交流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地、有所针对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上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这课,在讲物质的硬度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法比较玻璃、钢锯条、塑料尺、铁钉、铅笔、粉笔这些物品的硬度,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排出硬度的顺序。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学老师共同追逐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重新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再将试卷成绩当作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智商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课堂吸引,继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学习欲望。物理教师要精心备课,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法与探究法,利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光的反射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1.人眼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灯光下为什么砖瓦看起来比较暗淡而油漆的家具却看起来比较亮?3.上课时为什么有时会因为“反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让学生以5-8人为小组单位进行资料搜集、问题研讨,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继而将光反射的原理、性质等内容自发阐述而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理论,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图片、实验器材等融入到教学中,比如让学生用激光笔、小镜子、量角器等器材,先按课本实验自主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再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概念、加强动手能力。
物理课本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只要进行深化就能很容易找到生活的源头。因此要想实现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将物理学科的应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让课堂与生活有所联系、有所接轨。只有这样,物理教学才能逐渐体现出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且在边学边用的基础上,逐渐摆脱对老師的依赖性,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实践。使老师与学生切实完成有效地“教与学”,继而为我国的物理教学事业发展与学生物理能力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莫辉良.浅析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4(11):224.
[2]王祥.浅析民航机务维修中的SMS建设及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