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但尽管科学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意在对改进或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量涌现,不得不承认当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了科技竞争,这本质上也是人才竞争。而这种竞争对教育,尤其是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标准的要求。科学教育的改革也正逐步从面向少数人“科技精英教育”转为面向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世界各国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科学及科学教育。为迎接全球科技竞争对我国科学教育的挑战,我国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公民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并且在今年,教育部通过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上国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教育情况,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各学教育体系。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阻碍,各地在贯彻落实政策方面不可否认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利于教育全局的协调、均衡发展。教育督导作为监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作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从形式上对教学的硬件设施量化打分、评优,而非注重教学器材配备后的使用频率、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问题。
(二)中观上学校整体情况不乐观
受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在高考中分值比例高的学科,受到重视的程度就越高。虽然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方案,却对科学学科却很少涉及,这样就无法遏制以升学率至上的校长、教师、家长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淡化。科学教育的呼唤声震聋欲耳,却不能打动以高考为至高点的校长、教师、家长的陈旧观念。高考作为中国筛选人才的一个标准,人们对筛选出的学科地位及重要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剩下的学科的重视性低下,投入的关注度也微乎其微,科学课存在的一大重要问题。当然,学校对科学课程的经济支出并不多,有的甚至没有,这就造成了科学课应该有的硬件设施都没有设置齐全,这直接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也影响了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然而,有些以科学教育名义进行的教学活动,科学教师在毕业前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学学习,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掌握牢固致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高涨,但越学越失去积极性。可见。当前高等师范教育中,需要设立独立的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多么重要。
(三)微观上支援力量不到位
科学课的器材配备和科学课的师资力量有同样的病痛,城市的小学科学教育器材配备情况良好,有基础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在一线的城市中学校还配备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和器材储备室。而农村地区小学的科学器材配备情况却令人担忧,学校器材配备陈旧,老偏远山区无配备科学课器材,科学探究更无法谈及。在现有的器材配备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设备使用率依然比较低。因科学教育专项资金不足,科学器材一旦配备到位,学校就会把这些设备视若珍宝,对其使用率不重视,只重视其在各种教育检查督导中量化考核的比重。还有一种情况是重视硬件配发,忽视对设备使用的培训和保护,致使大量崭新的仪器损坏或沦为陈列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致使教材虽然及时更新,但器材设备却不匹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解决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国家政策实施有效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督导监督
国家政策的颁布,在宏观上对教育有着指导作用,对教育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明确指引。政策的颁布是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开始,政策的有效落实才是政策颁布真正目的。国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条例细则来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做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指在硬件设施投资上、相关备件的量化上,还要更加具体化。做到政策宏观导向、条例划分职责、专项专人,只有这样强化每个步骤、每个关键及每个细节才能趋于完善科学教育的实施。
(二)社会与家庭积极参与和支持
科学教育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成长,两者的积极投入、参与、支持都将为科学教育的长足发展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交流、探讨创新的科技氛围,定能为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铺一条康平大道。人的发展主要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需要社会、家庭给予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营造科学教育环境
科学教育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层面的关注和投入,更需要重视科学教育环境的营造。科学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学习科学打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可以从以下三各方面入手①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③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鼓励小发明、小创作。如:在班级中可以布置科技图书一角,让大家相互交换科技知识书籍,交流思想,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知识动手做起来,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分享给其他同学,共享知识,分享快乐。课余时间的个人开发研制或非正式群体小组合作制作,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3(8).
[2]丁邦平.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02).
[3]王萌,胡美.浅谈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發展[J].科技信息,2012(0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量涌现,不得不承认当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了科技竞争,这本质上也是人才竞争。而这种竞争对教育,尤其是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标准的要求。科学教育的改革也正逐步从面向少数人“科技精英教育”转为面向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世界各国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科学及科学教育。为迎接全球科技竞争对我国科学教育的挑战,我国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公民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并且在今年,教育部通过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上国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教育情况,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各学教育体系。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阻碍,各地在贯彻落实政策方面不可否认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利于教育全局的协调、均衡发展。教育督导作为监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作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从形式上对教学的硬件设施量化打分、评优,而非注重教学器材配备后的使用频率、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问题。
(二)中观上学校整体情况不乐观
受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在高考中分值比例高的学科,受到重视的程度就越高。虽然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方案,却对科学学科却很少涉及,这样就无法遏制以升学率至上的校长、教师、家长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淡化。科学教育的呼唤声震聋欲耳,却不能打动以高考为至高点的校长、教师、家长的陈旧观念。高考作为中国筛选人才的一个标准,人们对筛选出的学科地位及重要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剩下的学科的重视性低下,投入的关注度也微乎其微,科学课存在的一大重要问题。当然,学校对科学课程的经济支出并不多,有的甚至没有,这就造成了科学课应该有的硬件设施都没有设置齐全,这直接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也影响了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然而,有些以科学教育名义进行的教学活动,科学教师在毕业前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学学习,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掌握牢固致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高涨,但越学越失去积极性。可见。当前高等师范教育中,需要设立独立的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多么重要。
(三)微观上支援力量不到位
科学课的器材配备和科学课的师资力量有同样的病痛,城市的小学科学教育器材配备情况良好,有基础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在一线的城市中学校还配备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和器材储备室。而农村地区小学的科学器材配备情况却令人担忧,学校器材配备陈旧,老偏远山区无配备科学课器材,科学探究更无法谈及。在现有的器材配备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设备使用率依然比较低。因科学教育专项资金不足,科学器材一旦配备到位,学校就会把这些设备视若珍宝,对其使用率不重视,只重视其在各种教育检查督导中量化考核的比重。还有一种情况是重视硬件配发,忽视对设备使用的培训和保护,致使大量崭新的仪器损坏或沦为陈列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致使教材虽然及时更新,但器材设备却不匹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解决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国家政策实施有效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督导监督
国家政策的颁布,在宏观上对教育有着指导作用,对教育的发展方向给予了明确指引。政策的颁布是科学教育发展的良好开始,政策的有效落实才是政策颁布真正目的。国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条例细则来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做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指在硬件设施投资上、相关备件的量化上,还要更加具体化。做到政策宏观导向、条例划分职责、专项专人,只有这样强化每个步骤、每个关键及每个细节才能趋于完善科学教育的实施。
(二)社会与家庭积极参与和支持
科学教育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成长,两者的积极投入、参与、支持都将为科学教育的长足发展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交流、探讨创新的科技氛围,定能为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铺一条康平大道。人的发展主要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需要社会、家庭给予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营造科学教育环境
科学教育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层面的关注和投入,更需要重视科学教育环境的营造。科学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学习科学打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可以从以下三各方面入手①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③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鼓励小发明、小创作。如:在班级中可以布置科技图书一角,让大家相互交换科技知识书籍,交流思想,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知识动手做起来,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分享给其他同学,共享知识,分享快乐。课余时间的个人开发研制或非正式群体小组合作制作,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3(8).
[2]丁邦平.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02).
[3]王萌,胡美.浅谈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發展[J].科技信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