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从人际关系压力、学校环境压力以及适应性压力三个方面分析残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提出缓解这些不健康心理压力的方法,为促进残障学生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合体育教育残障学生心理压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8
残障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参加体育运动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各种不同的残障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残障学生的特殊状况,尽量满足他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心理能力得到增強,因残障引起的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获得回归主流社会的快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人际压力方面
残障学生因残障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大多数健康人能参加的体育活动,他们是不能参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念头。即使他们能够参加某些体育活动,但因自卑感也不愿意去参加;即使个别学生参加某些健康人的体育活动,也是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偷偷锻炼,他们不愿意别人看到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自卑,把自己的能力隐藏起来,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心理不健康因素不断增加,导致自卑感严重,最终走向了极端。融合型体育教育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能给残障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已经具备的运动能力,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忘记自己是一名残障学生,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有的残障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这时候体育教师就要尊重他们,在满足他们要求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们加以心理辅导,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鼓励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环境压力方面
校园很多体育设施都是针对健康人群设计的,很少能够考虑到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愿意或者有运动意愿的残障学生无法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体都是正常学生,这样残障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使他们无法融入一个和谐的群体之中,行为和心理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会涌现出来,使他们在美丽的校园里没有安全感和藏身之处。无论多么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们从心理上已经排斥体育课,排斥学校体育教育。学校的主管部门在体育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体育需求,只有满足残障学生体育需求的体育设施才是健全的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残障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的体育活动才能开展得红红火火,才能真正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彩,才能促进我们国家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育文化素质和运动素质。
三、适应性压力方面
残障学生抗压能力很弱,他们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表现得比较极端。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很强的应急能力,要求他们反应灵敏,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胜败不要过分在乎。而残障学生本身因残障引起的心理压力就很大,对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不利因素表现得比较极端,有时候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运动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摆正心态,努力适应体育运动环境,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总之,残障学生不是一个同质人群,各种不同的残障和残障程度的不同对体育的要求也不同,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要努力满足残障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合理需求,使残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增强残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幸福感,促进残障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融合体育教育残障学生心理压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8
残障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参加体育运动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各种不同的残障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残障学生的特殊状况,尽量满足他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心理能力得到增強,因残障引起的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获得回归主流社会的快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人际压力方面
残障学生因残障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大多数健康人能参加的体育活动,他们是不能参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念头。即使他们能够参加某些体育活动,但因自卑感也不愿意去参加;即使个别学生参加某些健康人的体育活动,也是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偷偷锻炼,他们不愿意别人看到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自卑,把自己的能力隐藏起来,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心理不健康因素不断增加,导致自卑感严重,最终走向了极端。融合型体育教育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能给残障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已经具备的运动能力,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忘记自己是一名残障学生,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有的残障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这时候体育教师就要尊重他们,在满足他们要求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们加以心理辅导,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鼓励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环境压力方面
校园很多体育设施都是针对健康人群设计的,很少能够考虑到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愿意或者有运动意愿的残障学生无法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体都是正常学生,这样残障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使他们无法融入一个和谐的群体之中,行为和心理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会涌现出来,使他们在美丽的校园里没有安全感和藏身之处。无论多么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们从心理上已经排斥体育课,排斥学校体育教育。学校的主管部门在体育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体育需求,只有满足残障学生体育需求的体育设施才是健全的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残障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的体育活动才能开展得红红火火,才能真正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多彩,才能促进我们国家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育文化素质和运动素质。
三、适应性压力方面
残障学生抗压能力很弱,他们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表现得比较极端。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很强的应急能力,要求他们反应灵敏,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胜败不要过分在乎。而残障学生本身因残障引起的心理压力就很大,对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不利因素表现得比较极端,有时候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运动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摆正心态,努力适应体育运动环境,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总之,残障学生不是一个同质人群,各种不同的残障和残障程度的不同对体育的要求也不同,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要努力满足残障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合理需求,使残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增强残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幸福感,促进残障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