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素质教育尤其必要;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和素质教育的作用,并且要身体力行地去为体育的素质教育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 体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24-0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种变革迅速、高度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的时代。为了迅速提高全民族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搞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普及意识;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的体育教育,在教学上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哪些对策呢?
1 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明确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要广泛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些教学目的是与过去的“应试教育”、“尖子教育”,所造成的学生苦学,教师苦教,体育被占用,学生身心受损是背道而驰的。
2 要明确体育教学的作用,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2.1 体育教学的作用
(1)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能使其肌肉,筋骨,经受磨练,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协调运动,从而强健体魄,增强体质。
(2)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正常智力、愉快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协调行为,是成功的基础。
(3)体育教学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科学已经证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学习时,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提高学习质量。并且体育教学能协调左右脑的发展。
(4)体育教学能促进审美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具有健壮的体魄,优美的示范,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伶俐的言语,熟练、自如、富有节奏的动作,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激励学生对美的追求。
(5)体育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运动内容包括了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游戏、武术以及军事体育活动和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身体等等。田径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球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荣誉感等优良品质;游泳,可培养学生不畏风险,勇敢顽强的意志;武术、军事体育,可提高学生军事国防意志。体育教学中的这些优点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
2.2 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处理,使其更好地为素质教学服务,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的教学原则。“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原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曾客观地、合理地论述:“根据中国的国情,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目的、任务很明确,但必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重视体育卫生保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适应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因此,教学内容也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和处理体育课教材。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着重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锻炼价值、体验到运动价值的乐趣,为学生体质和终生锻炼打基础。
3 要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表现为学生的习惯、志趣、毅力、意向、情感、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心理特征。在过去应试教育中,人们对素质的衡量偏重于智力,对于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很不够。只强调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一切为了高分,急功近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刻苦性,不利于学生形式良好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征,也就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提到教育教学的日程上来。
4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传统的“教导式”、“填充式”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口、眼、手、心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开展充分的、自由的讨论。当一个动作概念经过学生的讨论、争论,加深了理解,加深了认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广泛地让学生参与讨论之外,其次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等等。而更高层次的则是让学生质疑,就是教师提供不同的具体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再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先是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但是对自己做出了一个客观判断,而且也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然后再给他人评价,在给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公正、科学合理地推理和判断,对被评价者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5 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课外活动能有利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思想品德。开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体育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开展的过程中还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并且要讲求实效。
【关键词】 体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24-0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种变革迅速、高度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的时代。为了迅速提高全民族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搞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普及意识;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的体育教育,在教学上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哪些对策呢?
1 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明确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要广泛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些教学目的是与过去的“应试教育”、“尖子教育”,所造成的学生苦学,教师苦教,体育被占用,学生身心受损是背道而驰的。
2 要明确体育教学的作用,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2.1 体育教学的作用
(1)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能使其肌肉,筋骨,经受磨练,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协调运动,从而强健体魄,增强体质。
(2)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正常智力、愉快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协调行为,是成功的基础。
(3)体育教学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科学已经证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学习时,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提高学习质量。并且体育教学能协调左右脑的发展。
(4)体育教学能促进审美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具有健壮的体魄,优美的示范,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伶俐的言语,熟练、自如、富有节奏的动作,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激励学生对美的追求。
(5)体育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运动内容包括了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游戏、武术以及军事体育活动和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身体等等。田径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球类,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荣誉感等优良品质;游泳,可培养学生不畏风险,勇敢顽强的意志;武术、军事体育,可提高学生军事国防意志。体育教学中的这些优点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
2.2 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根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处理,使其更好地为素质教学服务,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的教学原则。“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原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曾客观地、合理地论述:“根据中国的国情,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目的、任务很明确,但必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重视体育卫生保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适应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因此,教学内容也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和处理体育课教材。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着重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锻炼价值、体验到运动价值的乐趣,为学生体质和终生锻炼打基础。
3 要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表现为学生的习惯、志趣、毅力、意向、情感、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心理特征。在过去应试教育中,人们对素质的衡量偏重于智力,对于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很不够。只强调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一切为了高分,急功近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刻苦性,不利于学生形式良好的情感状态和个性特征,也就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提到教育教学的日程上来。
4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传统的“教导式”、“填充式”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口、眼、手、心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开展充分的、自由的讨论。当一个动作概念经过学生的讨论、争论,加深了理解,加深了认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广泛地让学生参与讨论之外,其次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等等。而更高层次的则是让学生质疑,就是教师提供不同的具体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再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先是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不但是对自己做出了一个客观判断,而且也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然后再给他人评价,在给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公正、科学合理地推理和判断,对被评价者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5 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体育课外活动能有利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思想品德。开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体育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开展的过程中还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并且要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