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粉世家》描述了三种不同的爱情,但都以同一种悲怆结局结尾,造成他们爱情不幸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在探讨这些爱情究竟是苦戏还是悲剧的同时,作为金家大家族中一位不起眼的侍女小怜,在面对爱情时表现出比主人公们更加值得思考的态度,即作为一个自由个体的选择、勇气与承担意识。从这位小人物身上发掘《金粉世家》中更值得思考的自由伦理,带给当下人们对待爱情、婚姻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标准。
关键词:悲劇与苦戏 自由伦理 爱情悲剧 责任意识
一、是悲剧还是苦戏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主要讲述了三种爱情,金燕西与冷清秋两情相悦却最终分道扬镳的爱情;白秀珠对金燕西由痴爱到阴谋;柳春江和小怜真心相爱却牺牲在封建世俗伦理的束缚之下。金燕西与冷清秋虽然在爱情道路上有遭受门当户对的曲折,但更多的还是反映个人作为主体在追求爱情与被追求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在婚姻生活中个人主义如何被集体主义打败,并最终是二人自己导致了婚姻生活的不幸,反映的是恋爱与婚姻生活中的个我问题。白秀珠对金燕西的爱情虽然是纯粹的痴情,但从始至终一直没有摆脱她哥哥白雄起的政治干扰,为了仕途对自己妹妹与总理金家七少爷的爱情持犹疑的态度,在政党间徘徊,最后的阴谋也与社会的变迁、金家的衰落紧密相关。而小怜作为金家豪门中的一个侍女,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小人物,但她和柳春江却是最明白爱情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一起那么简单,同时在他俩的爱情中反映的是家国的伦理制度,比前两种爱情中包含的个我与社会所反映的关系更为深刻。三种爱情无一圆满,虽然不全称得上是悲剧,但其中的爱情伦理依旧值得读者去思考,尤其是在侍女小怜身上更是体现了一种悲剧价值。
不幸的事故并不等同于悲剧,悲剧应具有命运的不可抗性,表达出的是真理、价值的真谛,而不仅仅只是换取观众的几滴泪水,泪干之后留下点什么才是作家让苦戏上升到悲剧应该思考的问题。“苦戏的实质性价值并不在文学,它能够让我们从中认识到的主要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情状;较之于悲剧不难见出,苦戏罕有观照精神领域的用心。”{1}美好的事物往往有一点“遥远”,距离的概念在悲剧中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至今仍让读者不能忘怀的原因之一,如果不顾艺术的追求按照主观情感为他们为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那么作品的水准则会大大降低。
“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灾难和痛苦,不能称之为‘悲剧’,因为他们没有悲剧中理想的人物和形式的美。”{2}白秀珠被金燕西抛弃后,假如在冷清秋与金燕西成婚的日子里,她也身着一袭白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就这样画上句号,可以称之为悲剧。但事实上在这段爱情里,白秀珠身为一个被宠坏的大小姐,为了争取自己的爱人想尽了各种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在旁人眼里看起来不太适宜,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哥哥据理力争,不想被当成哥哥仕途的筹码,只是想守护住自己心爱的人,不能不算作是爱情悲剧中的理想人物。后来她出国留学接受了一些所谓的家庭教育学,开始以各种手段破坏金燕西的婚姻,呼应文中一直提到的电影《阴谋与爱情》,其中的动机有爱也有不甘,但在这场阴谋中她已经不是真正的自己了,如金燕西有所察觉,她就收起自己的锋芒变成燕西的知己。即便后来得到燕西的求婚,她的阴谋得逞,但还是选择了与一个不一定爱自己、自己也不爱的人结婚。当初那个爱情中的理想人物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她哥哥的替身,一个阴谋家。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讲到,悲剧应同时产生两种效果,英雄气魄和恐惧,而不仅是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作品并不能称之为悲剧的原因。《窦娥冤》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诅咒,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等等,虽旨在控诉无情的统治者,但这些诅咒无不是加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悲剧感应和崇高感一样,其中塑造的宏大壮观的形象会让读者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在小怜身上即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她身为一个丫鬟在金家的艰难处境,面对金家大少爷的骚扰,她并不屈从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对金家所有人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与爱人私奔,即便当时的冷清秋与金燕西也未敢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对不幸的抗争也就无所谓悲剧,小怜对命运的抗争虽然还是没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那失败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的失败,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3}。
二、爱情中的自由与责任
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是美好的,婚姻却是不幸的。身边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经过千辛万苦争取来的两情相悦的爱情,却为什么草草收场,倒还不如他们哥哥嫂嫂门当户对的婚姻维系的牢固。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婚姻是社会的,爱情则属于个人”{4},很多人将婚姻的要求强加给爱情,这些要求有利于婚姻的维系,却并不利于爱情中二人个性的生长。金燕西眼中的冷清秋是一株百合,只会在角落静静开放,不会像白秀珠那样干涉他的任何行动。他对于冷清秋而言则是一颗永远朝着太阳的向日葵,点燃了少女心中的火焰。但他们在爱情中仅仅看到吸引对方的一个点,而其他方面尤其对方的个性容易被忽略掉,因此,内在本身存在的分歧导致了他们婚姻生活的不幸。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写道:“为自我负责,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金燕西自始至终要求绝对的自由,他选择冷清秋而不是白秀珠当他的妻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受不了和他同样骄纵的大小姐来管教他。但他又寄生在金家这个大家庭之中,他所谓的自由只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自由,是一种随意挥霍的公子哥的任性。直到金家衰败,他由从前高高在上、受人追捧的地位一落千丈,人走茶凉的现实让这位公子哥在白秀珠面前彻底丧失了人格,还彻头彻尾地像个傻瓜一样向间接导致自己父亲去世的白家乞求一个职位。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生活中,金燕西都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对父母、对家族、对妻子、对孩子,而冷清秋在婚前只看到了他不同于其他公子哥们的吟诗作赋、为了爱情追求的勇气就以为他和那些纨绔子弟不同,少女时代沉浸在美好幻想中,最后也只能自咽这段爱情的苦果。 冷清秋不同于那些出身豪门、从小被金钱、地位充斥头脑的少奶奶们,她是一位知识女性,她接受新的思想,但也没有摆脱不自由的境遇,尤其在婚后更是掉入没有自由的牢笼,处处受金家对女性家规的束缚。虽然她也有反抗,出去教学自谋生路,但这些反抗终究是微小并且不彻底的。正如《海上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艾力达直到她获得自由并自愿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对丈夫和孩子应承担的重任,才能无怨无悔并且心满意足地留在她丈夫和孩子身边。冷清秋在婚姻生活中虽然一直想要自食其力,但她并没有承担起对丈夫的责任,从文中多处可以看到她对金燕西的妥协,甚至到最后也是一味强忍,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前女友一起离开。
如果说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是因为内在的分歧,那么小怜和柳公子之间是不存在这个障碍的。小怜身为一个丫鬟,她的不自由比起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说是从始至终的,但她却比常人有十倍的勇气选择自由。没有委曲求全接受金家大爷的戏弄,也没有选择大家族为她安排的将她嫁给一个穷书生的命运,所以她不会有巴金的《家》中鸣凤一般的命运,而是决定和自己心爱的柳公子在一起,并为之付出一切与封建伦理制度作斗争。虽然刚开始也有害怕、犹疑,但在爱情面前她选择勇敢面对,和柳公子一起私奔,由于柳家的阻拦,他们的这次行动没有成功。在尼姑庵里她静静度过了一些日子,没有剃发修行说明她对爱情的一丝放心不下,但在强大的门第观念面前,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还是决定回到金家自愿接受自己不能自主的命运。柳春江在知道自己的爱人只是一个丫鬟时,并没有感到一丝失望,可能因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他明白自己爱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供他人审视的身份,他的选择始终都是出于自愿,所以才心甘情愿为爱情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为了找到小怜离家出走,因为他明白自己对小怜负有责任。
在旁人眼中小怜一直是一个与别的丫鬟不同的女子,不仅因为她相貌出众还识一些字,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丫鬟样儿、奴才相。她选择与柳公子在一起,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安分、自视甚高的一种举动,或许会以为她想嫁入大家族当少奶奶。但当得知柳春江因为她得了痴病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柳家照顾他,后来金燕西看到柳春江病得厉害要带她回金家,她并没有和七少爷一起回去,因为小怜知道自己对一个爱人的责任,即便柳公子病到从此再也认不出她,那也是她的爱人。她对他负有责任,对于这点出身高贵的金燕西和受过教育的冷清秋却都不懂得。但与封建婚姻制度的斗争岂是小怜一个人能战胜得了的,为了能让自己爱的人获得幸福,她同意假结婚让柳春江误以为是和自己结婚,其实是和另一位父母安排的大小姐在一起。她看透无法改变的这一切与自己无力抗争的命运,没有选择回到金家的牢笼,只能求助于出家来让她放下所有经历的这一切。柳春江则是彻底地成为这不合理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口吐鲜血倒在自己爱人出家的门下,为这段抗争到底的爱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能不承认,他们这段感情有着爱情悲剧的崇高感,“悲剧的产生正是由于两种互不相容的伦理力量的冲突”{5}。小怜和柳春江则是我们对爱情理解中的理想人物,虽然小怜选择出家而不是继续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我们依旧感到个人在社会伦理制度、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法掌控自我的恐惧,更让我们体会到小怜身上散发的勇敢气魄,唤起普通小人物的價值感。这正是悲剧应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而不仅仅是让我们同情小怜与柳公子爱情的不幸。
三、女性在爱情面前
一提到爱情,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快乐、幸福等美好的词语,这本身就是对爱情的一种误读,规避了其中包含的痛苦而赋予爱情一种乌托邦的幻想,使很多女性将爱情视为理想,进入婚姻生活后不免又会失望、觉得乏味。爱情首先应建立在理性个体自由选择的前提之下,理性又与获得知识的多少无关。就好像在爱情面前,冷清秋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并未比一直身为侍女的小怜明白得彻底。在面对爱情时,同样有两种选择摆在冷清秋面前,一个是风度翩翩的金家七少爷,一个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欧阳于坚,出于虚荣也罢,耽于恋爱的轰轰烈烈也好,冷清秋不顾母亲“齐大非偶”的劝告,有勇气地走进了金家的大门却在婚后的生活中表现得唯唯诺诺。进入金家之后,她也试着融入这个大家庭,但巨大的生活悬殊又让她不管怎么努力都显得格格不入,面对金家对女性不合理的家规,她虽有反抗但也收效甚微,并且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在小怜面前同样有选择或拒绝柳公子这两种情况,虽然知道前路艰难,但看到冷清秋和金燕西最后走到一起,受七少奶奶清秋的启发小怜也勇敢地又迈出了一步。法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是被变成女人的。”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文化传统统治下被扭曲、被压抑、被异化的“他者”地位。《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和金燕西的冲突源自彼此的出身及习惯的不同,也源自两者都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小怜没有像冷清秋一样被爱情的甜蜜冲昏头脑,她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没有得到祝福的爱情注定不会走向圆满,所以面对柳家父母的无理要求,她孤身一人也只能放弃自己的爱人,决然地出走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小怜在面对爱情时是自由的,她没有像冷清秋一样渴望成为金家的一分子,而是单纯地希望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才愿意和柳春江一起逃离柳家和金家的束缚,小怜和柳春江比起冷清秋和金燕西是十分有勇气的。冷清秋在进入金家之后,害怕自己出身贫寒被人瞧不起,所以一直谨小慎微,迎合着金家所有人,直到受到三少奶奶的冷嘲热讽,她才鼓起勇气为自己说了一句话。但小怜面对的不仅是这些人的眼色,还有两个大家庭对她的施压,即便如此,她还是两次自愿选择了与柳春江在一起。柳春江相比金燕西又是一个尊重女性、能够给予女性平等地位的人,所以他不在乎小怜的身份。因为是小怜自己的选择,所以她也无怨无悔地在后来承担起照顾生病的柳春江的责任。一旦选择就意味着承担,爱情中同样如此,承担就需要勇气来面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这一点冷清秋不明白,爱情中的很多女性也不明白,她们更多的是苦恼婚后生活的无趣。抉择、勇气、责任,这些全部应在婚姻中具备的素质,则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丫鬟身上,比《金粉世家》中任何一位主人公表现得更加彻底。
{1}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理论视野》2011年第5期,第20页。
{2}{3}{5}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2版,第58页,第270页,第157页。
{4} 路文彬:《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187页。
参考文献:
[1] 张恨水.金粉世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路文彬.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J].理论视野,2011(5).
[4] 伊格尔顿.甜蜜的暴力[M].方杰,方宸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6] 张向辉.自我放逐的悲剧[J].美与时代,2005(9).
[7] 张艳丽.《金粉世家》婚恋观新探[J].名作欣赏,2012(5).
[8] 翟晓燕.论《金粉世家》的悲剧叙事性特点[J].作家杂志,2008(4).
关键词:悲劇与苦戏 自由伦理 爱情悲剧 责任意识
一、是悲剧还是苦戏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主要讲述了三种爱情,金燕西与冷清秋两情相悦却最终分道扬镳的爱情;白秀珠对金燕西由痴爱到阴谋;柳春江和小怜真心相爱却牺牲在封建世俗伦理的束缚之下。金燕西与冷清秋虽然在爱情道路上有遭受门当户对的曲折,但更多的还是反映个人作为主体在追求爱情与被追求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在婚姻生活中个人主义如何被集体主义打败,并最终是二人自己导致了婚姻生活的不幸,反映的是恋爱与婚姻生活中的个我问题。白秀珠对金燕西的爱情虽然是纯粹的痴情,但从始至终一直没有摆脱她哥哥白雄起的政治干扰,为了仕途对自己妹妹与总理金家七少爷的爱情持犹疑的态度,在政党间徘徊,最后的阴谋也与社会的变迁、金家的衰落紧密相关。而小怜作为金家豪门中的一个侍女,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小人物,但她和柳春江却是最明白爱情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一起那么简单,同时在他俩的爱情中反映的是家国的伦理制度,比前两种爱情中包含的个我与社会所反映的关系更为深刻。三种爱情无一圆满,虽然不全称得上是悲剧,但其中的爱情伦理依旧值得读者去思考,尤其是在侍女小怜身上更是体现了一种悲剧价值。
不幸的事故并不等同于悲剧,悲剧应具有命运的不可抗性,表达出的是真理、价值的真谛,而不仅仅只是换取观众的几滴泪水,泪干之后留下点什么才是作家让苦戏上升到悲剧应该思考的问题。“苦戏的实质性价值并不在文学,它能够让我们从中认识到的主要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情状;较之于悲剧不难见出,苦戏罕有观照精神领域的用心。”{1}美好的事物往往有一点“遥远”,距离的概念在悲剧中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至今仍让读者不能忘怀的原因之一,如果不顾艺术的追求按照主观情感为他们为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那么作品的水准则会大大降低。
“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灾难和痛苦,不能称之为‘悲剧’,因为他们没有悲剧中理想的人物和形式的美。”{2}白秀珠被金燕西抛弃后,假如在冷清秋与金燕西成婚的日子里,她也身着一袭白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就这样画上句号,可以称之为悲剧。但事实上在这段爱情里,白秀珠身为一个被宠坏的大小姐,为了争取自己的爱人想尽了各种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在旁人眼里看起来不太适宜,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哥哥据理力争,不想被当成哥哥仕途的筹码,只是想守护住自己心爱的人,不能不算作是爱情悲剧中的理想人物。后来她出国留学接受了一些所谓的家庭教育学,开始以各种手段破坏金燕西的婚姻,呼应文中一直提到的电影《阴谋与爱情》,其中的动机有爱也有不甘,但在这场阴谋中她已经不是真正的自己了,如金燕西有所察觉,她就收起自己的锋芒变成燕西的知己。即便后来得到燕西的求婚,她的阴谋得逞,但还是选择了与一个不一定爱自己、自己也不爱的人结婚。当初那个爱情中的理想人物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她哥哥的替身,一个阴谋家。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讲到,悲剧应同时产生两种效果,英雄气魄和恐惧,而不仅是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作品并不能称之为悲剧的原因。《窦娥冤》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诅咒,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等等,虽旨在控诉无情的统治者,但这些诅咒无不是加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悲剧感应和崇高感一样,其中塑造的宏大壮观的形象会让读者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在小怜身上即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她身为一个丫鬟在金家的艰难处境,面对金家大少爷的骚扰,她并不屈从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对金家所有人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与爱人私奔,即便当时的冷清秋与金燕西也未敢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对不幸的抗争也就无所谓悲剧,小怜对命运的抗争虽然还是没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那失败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的失败,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3}。
二、爱情中的自由与责任
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是美好的,婚姻却是不幸的。身边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经过千辛万苦争取来的两情相悦的爱情,却为什么草草收场,倒还不如他们哥哥嫂嫂门当户对的婚姻维系的牢固。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婚姻是社会的,爱情则属于个人”{4},很多人将婚姻的要求强加给爱情,这些要求有利于婚姻的维系,却并不利于爱情中二人个性的生长。金燕西眼中的冷清秋是一株百合,只会在角落静静开放,不会像白秀珠那样干涉他的任何行动。他对于冷清秋而言则是一颗永远朝着太阳的向日葵,点燃了少女心中的火焰。但他们在爱情中仅仅看到吸引对方的一个点,而其他方面尤其对方的个性容易被忽略掉,因此,内在本身存在的分歧导致了他们婚姻生活的不幸。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写道:“为自我负责,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金燕西自始至终要求绝对的自由,他选择冷清秋而不是白秀珠当他的妻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受不了和他同样骄纵的大小姐来管教他。但他又寄生在金家这个大家庭之中,他所谓的自由只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自由,是一种随意挥霍的公子哥的任性。直到金家衰败,他由从前高高在上、受人追捧的地位一落千丈,人走茶凉的现实让这位公子哥在白秀珠面前彻底丧失了人格,还彻头彻尾地像个傻瓜一样向间接导致自己父亲去世的白家乞求一个职位。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生活中,金燕西都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对父母、对家族、对妻子、对孩子,而冷清秋在婚前只看到了他不同于其他公子哥们的吟诗作赋、为了爱情追求的勇气就以为他和那些纨绔子弟不同,少女时代沉浸在美好幻想中,最后也只能自咽这段爱情的苦果。 冷清秋不同于那些出身豪门、从小被金钱、地位充斥头脑的少奶奶们,她是一位知识女性,她接受新的思想,但也没有摆脱不自由的境遇,尤其在婚后更是掉入没有自由的牢笼,处处受金家对女性家规的束缚。虽然她也有反抗,出去教学自谋生路,但这些反抗终究是微小并且不彻底的。正如《海上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艾力达直到她获得自由并自愿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对丈夫和孩子应承担的重任,才能无怨无悔并且心满意足地留在她丈夫和孩子身边。冷清秋在婚姻生活中虽然一直想要自食其力,但她并没有承担起对丈夫的责任,从文中多处可以看到她对金燕西的妥协,甚至到最后也是一味强忍,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前女友一起离开。
如果说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是因为内在的分歧,那么小怜和柳公子之间是不存在这个障碍的。小怜身为一个丫鬟,她的不自由比起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说是从始至终的,但她却比常人有十倍的勇气选择自由。没有委曲求全接受金家大爷的戏弄,也没有选择大家族为她安排的将她嫁给一个穷书生的命运,所以她不会有巴金的《家》中鸣凤一般的命运,而是决定和自己心爱的柳公子在一起,并为之付出一切与封建伦理制度作斗争。虽然刚开始也有害怕、犹疑,但在爱情面前她选择勇敢面对,和柳公子一起私奔,由于柳家的阻拦,他们的这次行动没有成功。在尼姑庵里她静静度过了一些日子,没有剃发修行说明她对爱情的一丝放心不下,但在强大的门第观念面前,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还是决定回到金家自愿接受自己不能自主的命运。柳春江在知道自己的爱人只是一个丫鬟时,并没有感到一丝失望,可能因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他明白自己爱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供他人审视的身份,他的选择始终都是出于自愿,所以才心甘情愿为爱情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为了找到小怜离家出走,因为他明白自己对小怜负有责任。
在旁人眼中小怜一直是一个与别的丫鬟不同的女子,不仅因为她相貌出众还识一些字,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丫鬟样儿、奴才相。她选择与柳公子在一起,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安分、自视甚高的一种举动,或许会以为她想嫁入大家族当少奶奶。但当得知柳春江因为她得了痴病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柳家照顾他,后来金燕西看到柳春江病得厉害要带她回金家,她并没有和七少爷一起回去,因为小怜知道自己对一个爱人的责任,即便柳公子病到从此再也认不出她,那也是她的爱人。她对他负有责任,对于这点出身高贵的金燕西和受过教育的冷清秋却都不懂得。但与封建婚姻制度的斗争岂是小怜一个人能战胜得了的,为了能让自己爱的人获得幸福,她同意假结婚让柳春江误以为是和自己结婚,其实是和另一位父母安排的大小姐在一起。她看透无法改变的这一切与自己无力抗争的命运,没有选择回到金家的牢笼,只能求助于出家来让她放下所有经历的这一切。柳春江则是彻底地成为这不合理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口吐鲜血倒在自己爱人出家的门下,为这段抗争到底的爱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能不承认,他们这段感情有着爱情悲剧的崇高感,“悲剧的产生正是由于两种互不相容的伦理力量的冲突”{5}。小怜和柳春江则是我们对爱情理解中的理想人物,虽然小怜选择出家而不是继续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我们依旧感到个人在社会伦理制度、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法掌控自我的恐惧,更让我们体会到小怜身上散发的勇敢气魄,唤起普通小人物的價值感。这正是悲剧应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而不仅仅是让我们同情小怜与柳公子爱情的不幸。
三、女性在爱情面前
一提到爱情,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快乐、幸福等美好的词语,这本身就是对爱情的一种误读,规避了其中包含的痛苦而赋予爱情一种乌托邦的幻想,使很多女性将爱情视为理想,进入婚姻生活后不免又会失望、觉得乏味。爱情首先应建立在理性个体自由选择的前提之下,理性又与获得知识的多少无关。就好像在爱情面前,冷清秋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并未比一直身为侍女的小怜明白得彻底。在面对爱情时,同样有两种选择摆在冷清秋面前,一个是风度翩翩的金家七少爷,一个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欧阳于坚,出于虚荣也罢,耽于恋爱的轰轰烈烈也好,冷清秋不顾母亲“齐大非偶”的劝告,有勇气地走进了金家的大门却在婚后的生活中表现得唯唯诺诺。进入金家之后,她也试着融入这个大家庭,但巨大的生活悬殊又让她不管怎么努力都显得格格不入,面对金家对女性不合理的家规,她虽有反抗但也收效甚微,并且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在小怜面前同样有选择或拒绝柳公子这两种情况,虽然知道前路艰难,但看到冷清秋和金燕西最后走到一起,受七少奶奶清秋的启发小怜也勇敢地又迈出了一步。法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是被变成女人的。”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文化传统统治下被扭曲、被压抑、被异化的“他者”地位。《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和金燕西的冲突源自彼此的出身及习惯的不同,也源自两者都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小怜没有像冷清秋一样被爱情的甜蜜冲昏头脑,她知道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没有得到祝福的爱情注定不会走向圆满,所以面对柳家父母的无理要求,她孤身一人也只能放弃自己的爱人,决然地出走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小怜在面对爱情时是自由的,她没有像冷清秋一样渴望成为金家的一分子,而是单纯地希望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才愿意和柳春江一起逃离柳家和金家的束缚,小怜和柳春江比起冷清秋和金燕西是十分有勇气的。冷清秋在进入金家之后,害怕自己出身贫寒被人瞧不起,所以一直谨小慎微,迎合着金家所有人,直到受到三少奶奶的冷嘲热讽,她才鼓起勇气为自己说了一句话。但小怜面对的不仅是这些人的眼色,还有两个大家庭对她的施压,即便如此,她还是两次自愿选择了与柳春江在一起。柳春江相比金燕西又是一个尊重女性、能够给予女性平等地位的人,所以他不在乎小怜的身份。因为是小怜自己的选择,所以她也无怨无悔地在后来承担起照顾生病的柳春江的责任。一旦选择就意味着承担,爱情中同样如此,承担就需要勇气来面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这一点冷清秋不明白,爱情中的很多女性也不明白,她们更多的是苦恼婚后生活的无趣。抉择、勇气、责任,这些全部应在婚姻中具备的素质,则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丫鬟身上,比《金粉世家》中任何一位主人公表现得更加彻底。
{1}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理论视野》2011年第5期,第20页。
{2}{3}{5}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2版,第58页,第270页,第157页。
{4} 路文彬:《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187页。
参考文献:
[1] 张恨水.金粉世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路文彬.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J].理论视野,2011(5).
[4] 伊格尔顿.甜蜜的暴力[M].方杰,方宸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6] 张向辉.自我放逐的悲剧[J].美与时代,2005(9).
[7] 张艳丽.《金粉世家》婚恋观新探[J].名作欣赏,2012(5).
[8] 翟晓燕.论《金粉世家》的悲剧叙事性特点[J].作家杂志,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