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作为大学生就业重要推动者与实施者的高等院校应主动顺应潮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本文将河北高校毕业生视作研究对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高校 大学生就业
一、引言
当前,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分配相对失衡、流向较为集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京津冀高校毕业生都想到北京或天津就业,相比之下,河北省较为冷清。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河北省应主动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及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国务院与党中央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重点任务。2016年是贯彻推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经过两年的推行与准备,其步入了“2.0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战略,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又涉及文化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等。2.0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更加全面,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应再局限于非经济领域,同时需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特别要加大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就目前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循序渐进的展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带来重大时代机遇,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无论是社会发展、产业经济还是人才培养、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充足的人才资源。为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紧抓机遇,吸引优秀人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从而为社会经济飞跃发展提供保障。
2.现状。
2.1就业竞争力不高。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治力不高具体体现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就业心理偏差,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热情不高,处于消极状态,既缺乏良好的自我认识,又缺乏良好的职业认识;第二,专业竞争力不高,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有些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相对不完善,教育缺乏针对性,促使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第三,综合素质不高,高校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对就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但实际上,不少高校毕业生都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述、集体合作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
2.2.就业薪资福利较低。就薪资福利来说,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的薪资福利都比河北要高,加之受子女教育、地理位置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京津地区高校毕业生不愿选择到河北就恶意,而河北高校毕业生则受户籍制度、出身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步入北京或天津地区就业。可见,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有待完善。第一,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做到及时评估、全方位检测;第二,各就业部门和高等院校之间没有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影响了政策制定参考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促使就业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第三,就业服务有待加强,河北省并未创建统一就业服务体制,就业市场缺乏规范性,影响了就业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动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策略
1.紧抓机遇,引导人才有效流动。京津冀都市圈环境优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主要依托两大工业园区,即京唐港与曹妃甸工。在滨海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有效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地区人才想此区域汇集,所以,京津翼地区在抓住此机遇的同时还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人才需求规划编制,人才战略制定,从而促进河北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以及加强京津冀地区人才的良好合作。
2.优化社会环境,创建宽松和谐的社会就业氛围。社会环境对人才流向有着重要影响,是提高区域人才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河北省需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具体来说: 首先,健全社会就业保障制度,政府应依据实际发展情况主动健全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氛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研究基金与奖学金等,创建产业园区,促进和谐工作环境的形成;强化京津翼地区人才良好合作,逐渐缩短京津翼政策法规系统的距离,猪獒设计人才流动与社会保障等系统,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才市场体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创建开放、透明的人才流动环境,维护人才的话语权及资源调度权,充分尊重研究规律,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注重教育事业发展,住房问题改善,卫生医疗水平提高,更好地吸引人才,使人才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創建和谐的社会就业环境,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创新毕业生就业观念,河北高校毕业生都是参与高等教育的学生,理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此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很有可能处于两难状态,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创新就业观念,创建和谐的社会就业环境,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
3.加强职业指导,创新毕业生就业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津翼协同发展会促进产业转型,作为京津重要承接地的河北,自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广泛接纳人才,所以,河北高校毕业生培养方案应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力度,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式,将地区经济增长视作就业方向、择业方向,紧抓京津翼协同发展机遇,拓展就业领域,合理选取就业区域,推动河北经济发展。
4.坚持学生为本,注重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要提供多项政策保障,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据学生具体需求,从多个方面实行创新与调整,如课程内容与职业生涯等,促进教育、服务与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为京津翼协同发展提供服务,从根本上创新毕业生思想,将口头所说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河北就业。
5.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了促进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加强市场资源及市场建设的有效整合,经济一体化可以推动教育发展,实现京津翼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加强市场整合,利用北京、天津区域优势促进河北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协同发展;第二,利用《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书》,提升异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存档管控的规范性,加强京津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人才资源交流、共享的实现,为河北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紧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河北就业,从而促进河北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伏彬,董建梅,郑艳玲. 河北高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6(04) .
[2]张亚,王世龙. 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和路径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12) .
作者介绍:郑丽智(1986—)女。民族:汉。硕士研究生,讲师承德医学院。
※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态度和行为研究,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4030301.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高校 大学生就业
一、引言
当前,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分配相对失衡、流向较为集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京津冀高校毕业生都想到北京或天津就业,相比之下,河北省较为冷清。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河北省应主动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及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国务院与党中央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重点任务。2016年是贯彻推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经过两年的推行与准备,其步入了“2.0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战略,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又涉及文化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等。2.0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更加全面,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应再局限于非经济领域,同时需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特别要加大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就目前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循序渐进的展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带来重大时代机遇,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无论是社会发展、产业经济还是人才培养、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充足的人才资源。为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紧抓机遇,吸引优秀人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从而为社会经济飞跃发展提供保障。
2.现状。
2.1就业竞争力不高。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治力不高具体体现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就业心理偏差,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热情不高,处于消极状态,既缺乏良好的自我认识,又缺乏良好的职业认识;第二,专业竞争力不高,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有些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相对不完善,教育缺乏针对性,促使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第三,综合素质不高,高校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对就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但实际上,不少高校毕业生都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述、集体合作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
2.2.就业薪资福利较低。就薪资福利来说,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的薪资福利都比河北要高,加之受子女教育、地理位置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京津地区高校毕业生不愿选择到河北就恶意,而河北高校毕业生则受户籍制度、出身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步入北京或天津地区就业。可见,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有待完善。第一,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做到及时评估、全方位检测;第二,各就业部门和高等院校之间没有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影响了政策制定参考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促使就业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第三,就业服务有待加强,河北省并未创建统一就业服务体制,就业市场缺乏规范性,影响了就业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动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策略
1.紧抓机遇,引导人才有效流动。京津冀都市圈环境优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主要依托两大工业园区,即京唐港与曹妃甸工。在滨海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有效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地区人才想此区域汇集,所以,京津翼地区在抓住此机遇的同时还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人才需求规划编制,人才战略制定,从而促进河北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以及加强京津冀地区人才的良好合作。
2.优化社会环境,创建宽松和谐的社会就业氛围。社会环境对人才流向有着重要影响,是提高区域人才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河北省需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具体来说: 首先,健全社会就业保障制度,政府应依据实际发展情况主动健全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氛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研究基金与奖学金等,创建产业园区,促进和谐工作环境的形成;强化京津翼地区人才良好合作,逐渐缩短京津翼政策法规系统的距离,猪獒设计人才流动与社会保障等系统,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才市场体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创建开放、透明的人才流动环境,维护人才的话语权及资源调度权,充分尊重研究规律,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注重教育事业发展,住房问题改善,卫生医疗水平提高,更好地吸引人才,使人才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創建和谐的社会就业环境,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创新毕业生就业观念,河北高校毕业生都是参与高等教育的学生,理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此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很有可能处于两难状态,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创新就业观念,创建和谐的社会就业环境,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
3.加强职业指导,创新毕业生就业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津翼协同发展会促进产业转型,作为京津重要承接地的河北,自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广泛接纳人才,所以,河北高校毕业生培养方案应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力度,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式,将地区经济增长视作就业方向、择业方向,紧抓京津翼协同发展机遇,拓展就业领域,合理选取就业区域,推动河北经济发展。
4.坚持学生为本,注重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要提供多项政策保障,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据学生具体需求,从多个方面实行创新与调整,如课程内容与职业生涯等,促进教育、服务与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为京津翼协同发展提供服务,从根本上创新毕业生思想,将口头所说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河北就业。
5.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了促进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加强市场资源及市场建设的有效整合,经济一体化可以推动教育发展,实现京津翼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加强市场整合,利用北京、天津区域优势促进河北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协同发展;第二,利用《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书》,提升异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存档管控的规范性,加强京津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人才资源交流、共享的实现,为河北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紧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拓展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河北就业,从而促进河北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伏彬,董建梅,郑艳玲. 河北高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6(04) .
[2]张亚,王世龙. 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和路径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12) .
作者介绍:郑丽智(1986—)女。民族:汉。硕士研究生,讲师承德医学院。
※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态度和行为研究,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40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