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宗旨意识不强、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基层党员的现状不相适应、自身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亟需改善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在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激发主体活力,着力加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 完善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加强农村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执政基础
当前,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是服务,关键在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贵在长期坚持,标准是群众满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服务水平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是否能适时调整和改进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目前许多农民党员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工作理念陈旧,领导发展能力不强;2、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级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对改革思路不清,错失许多发展良机,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步伐缓慢;3、落实方针政策能力不强。村干部综合素质低,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显得力不从心,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人浮于事;4、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一些村级党组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
(二)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宗旨意识不强
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思想先进性不足,一直制约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在我们调查的5个县(市)区的122名村两委成员中,学历总体偏低,大专学历以上所占比例较低(16.5.4%),35岁以下的年轻成员比例低(11%),51岁以上的比例占43%,老龄化程度教高,思想难以很快转变,导致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缺乏组织观念,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从当前来看,多数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抢机遇发展的意识不强,这就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及其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很难转变固有落后觀念;2、许多老党员本身入党时学历偏低,思想水平较低;3、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期学习能力下降或学习松散或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不对路,导致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从而行动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使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激烈市场竞争、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基层党员的现状不相适应
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民党员已不再单纯地靠自家土地吃饭,而是进城或到外地打工。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是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对党员的服务和权利保障。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管理理念很难相适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党组织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仅仅停留在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台账上(65.8%),而不够重视返乡期间的教育培训(29.5%)、定期关心慰问外出务工党员家庭留守成员(26.2%)、颁发流动党员证(18.9%)。许多党员时间难以集中,人员难到齐,思想难沟通导致难以开展集体活动,原有的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按时交纳党费的规定等都很难做到,这使得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同时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这表明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基层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调整。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完善
1、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其他组织不健全,如集体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等,有的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一切事务均由党支部包揽,各自无法开展活动。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职责不清、运行不畅有矛盾。
2、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资待遇偏低,干部中普遍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
3、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这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约束。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问题。
(五)服务保障能力亟需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有27%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在10万以上,22%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5—10万元,21%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1—5万元,7%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1万元以下,特别是26%的人其所在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匮乏,使村党组织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无力救助困难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也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服务上存在着服务平台不多,开展务实惠民的活动少,服务效果不实,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1、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选拔方式、广开选人视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拓宽选拔渠道,根据本村实际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
2、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主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目标管理,重点了解村党组织书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并对目标任务完成差、群众意见较大甚至违法乱纪的,及时进行组织处理或调整職务。同时,农村党员干部应切实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3、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家以及外出务工青年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激发主体活力,着力加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
1、要重点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为重点,以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先锋形象、发挥先锋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名先锋旗手。
2、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落到实处。村级党组织根据党员的年龄、能力、特长、政治素质以及党员个人的意见等情况设置合理的岗位,比如农业发展类、养殖业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思想政治类等岗位,使广大党员能够明确责任,发挥个人能力,带动全村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98.4%)和有奉献精神、主动服务群众上(62.4%)。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工作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
4、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9.4%的被调查者认为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三)完善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群众诉求多种多样。如果习惯于依靠发布命令、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下达指示等方式推动工作,必然导致信息堵塞、沟通失灵、信任下降、隔膜产生。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工作职能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根据人民群众不同的服务诉求,采取“入党员户、入上访户、入困难户”,“问需、问政、问计”等不同形式,找准与党员群众利益需求的对接点,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个性化服务。要善于办惠民、富民、安民的民生小事,通过主动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致富政策、种养技术等多元化的服务措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宅基地纠纷等敏感问题上,要千方百计消除群众的疑虑,化解群众的心结,赢得群众的信任。切实将工作重点放在诸如带领群众发家致富(62%),职业技能培训服务(43%),政策咨询、证照办理(40%)等创造发展条件和保障服务上来。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加强农村服务保障能力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帮助村级组织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养殖、流转闲置土地、兴办经济实体、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开展有偿服务等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把能力建设作为切入点、把推动发展作为出发点、把群众需要作为根本点、把健全机制作为关键点,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
作者简介:张占辉(1964.11—),男,汉族,副教授,任职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党建。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执政基础
当前,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是服务,关键在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贵在长期坚持,标准是群众满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服务水平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是否能适时调整和改进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目前许多农民党员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工作理念陈旧,领导发展能力不强;2、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级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对改革思路不清,错失许多发展良机,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步伐缓慢;3、落实方针政策能力不强。村干部综合素质低,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显得力不从心,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人浮于事;4、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一些村级党组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
(二)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宗旨意识不强
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思想先进性不足,一直制约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在我们调查的5个县(市)区的122名村两委成员中,学历总体偏低,大专学历以上所占比例较低(16.5.4%),35岁以下的年轻成员比例低(11%),51岁以上的比例占43%,老龄化程度教高,思想难以很快转变,导致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缺乏组织观念,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从当前来看,多数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抢机遇发展的意识不强,这就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及其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很难转变固有落后觀念;2、许多老党员本身入党时学历偏低,思想水平较低;3、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期学习能力下降或学习松散或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不对路,导致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从而行动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使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激烈市场竞争、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基层党员的现状不相适应
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民党员已不再单纯地靠自家土地吃饭,而是进城或到外地打工。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是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对党员的服务和权利保障。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管理理念很难相适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党组织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仅仅停留在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台账上(65.8%),而不够重视返乡期间的教育培训(29.5%)、定期关心慰问外出务工党员家庭留守成员(26.2%)、颁发流动党员证(18.9%)。许多党员时间难以集中,人员难到齐,思想难沟通导致难以开展集体活动,原有的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按时交纳党费的规定等都很难做到,这使得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同时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这表明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基层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调整。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完善
1、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其他组织不健全,如集体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等,有的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一切事务均由党支部包揽,各自无法开展活动。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职责不清、运行不畅有矛盾。
2、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资待遇偏低,干部中普遍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
3、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这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约束。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问题。
(五)服务保障能力亟需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有27%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在10万以上,22%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5—10万元,21%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1—5万元,7%的人其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的年收入为1万元以下,特别是26%的人其所在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匮乏,使村党组织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无力救助困难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也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服务上存在着服务平台不多,开展务实惠民的活动少,服务效果不实,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1、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选拔方式、广开选人视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拓宽选拔渠道,根据本村实际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
2、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主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目标管理,重点了解村党组织书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并对目标任务完成差、群众意见较大甚至违法乱纪的,及时进行组织处理或调整職务。同时,农村党员干部应切实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3、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家以及外出务工青年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激发主体活力,着力加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
1、要重点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为重点,以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先锋形象、发挥先锋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名先锋旗手。
2、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落到实处。村级党组织根据党员的年龄、能力、特长、政治素质以及党员个人的意见等情况设置合理的岗位,比如农业发展类、养殖业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思想政治类等岗位,使广大党员能够明确责任,发挥个人能力,带动全村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98.4%)和有奉献精神、主动服务群众上(62.4%)。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工作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
4、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9.4%的被调查者认为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三)完善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群众诉求多种多样。如果习惯于依靠发布命令、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下达指示等方式推动工作,必然导致信息堵塞、沟通失灵、信任下降、隔膜产生。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工作职能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根据人民群众不同的服务诉求,采取“入党员户、入上访户、入困难户”,“问需、问政、问计”等不同形式,找准与党员群众利益需求的对接点,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个性化服务。要善于办惠民、富民、安民的民生小事,通过主动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致富政策、种养技术等多元化的服务措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在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宅基地纠纷等敏感问题上,要千方百计消除群众的疑虑,化解群众的心结,赢得群众的信任。切实将工作重点放在诸如带领群众发家致富(62%),职业技能培训服务(43%),政策咨询、证照办理(40%)等创造发展条件和保障服务上来。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加强农村服务保障能力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帮助村级组织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养殖、流转闲置土地、兴办经济实体、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开展有偿服务等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把能力建设作为切入点、把推动发展作为出发点、把群众需要作为根本点、把健全机制作为关键点,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
作者简介:张占辉(1964.11—),男,汉族,副教授,任职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