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一词的解释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从解释中可以看出,童话是一种文学样式,读者的设定是“儿童”,在内容上是“幻想的”、“趣味的”,在文体上是“故事的”。童话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童话具有幻想的特点。幻想使得童话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学特色。第二,童话的语言通俗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童话的语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并且语言与儿童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能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适的材料营造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阅读指导,让他们体会课堂上的乐趣。
童话具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情节,学生根据这些情节,很容易发挥想象力。有些孩子还会异想天开,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改编原来的故事情节。通过想象及初步的审美知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儿童充分融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中。
情境创设可以为精彩的课堂奠定基础,让学生从这里快乐地起航。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创设充满想象力的情境,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在教学《小猫种鱼》时,在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看看题目,为什么小猫要种鱼呢?小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此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答案是多样的。有的说:“小猫等啊等,也没见小鱼长出来。”有的说:“于是小猫决定探探究竟,它扒开土一看,哎呀!小鱼怎么只剩下鱼骨头呢?”老师可以接着同学们的想象继续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猫一定非常好奇,准备回家问问妈妈,大家说妈妈会怎么回答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他们发挥想象,模拟大人的口气说:“傻孩子,做事一定要动脑筋,生搬硬套可不行啊!玉米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鱼和它们不一样,是生活在水里的,不能种在地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帮小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小鱼,有的说:“可以拿网到河边去捞鱼。”有的说:“到市场上能买到很多鱼。”这样,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童话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篇童话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不同的童话应根据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不可用同一模式来教学,方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不同意见和观点,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學《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小马过了河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松鼠、老牛、妈妈,它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想象,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延伸:假如有一只狗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狗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颖,与众不同。让学生讲哪种动物说得正确,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更能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掀起争论的高潮。这时,教师不下定结论,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从中判断哪种观点正确。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说一句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上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理解,深入挖掘教材。
又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师设计问题:“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也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也能让乌鸦喝到水呢?”以此,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的说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秆儿;有的说可以找来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里;也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设置童话表演,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服饰、头饰(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接着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发散创造性思维,在说与演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
《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就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木偶的孩子一直保持微笑,没有其他表情。从学生的扮演情况来看,他们明显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已经十分熟悉。当小木偶遇到小红狐时,扮演小红狐的小孩子一会儿可怜兮兮地对熊警官说:“是它拿了我的东西。”一会儿又狡黠地对小木偶说:“你就只会笑嘻嘻的,没有人会相信你的!”孩子们的即兴创作水到渠成,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动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闪现着创造的火花。像《小蝌蚪找妈妈》、《去年的树》、《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等课文,都可以运用童话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将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童话联系现实,提高学生审美感
优秀的童话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应该以一颗未泯的童心进行换位思考,全方位挖掘出童话的美学价值,并为学生建构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与作品人物的情感交流中自主地、自然地完成审美活动。
孩子们都是富有想象力的,而让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让想象力与审美力共同提高,在童话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美丽动人的童话,学习了这篇童话,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拨动着学生心弦,在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里的温暖与幸福,为了发展孩子们这种情感,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语言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可见,通过这篇童话,孩子们都知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又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的花园》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只有乐于与他人分享,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接着让学生续写《巨人的花园》,或者为花园写一则介绍。任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一首首稚嫩的儿歌闪耀着想象的火花。
童话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将营造课堂氛围、采取多样教学、设置童话表演、童话联系现实等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力求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童话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湘云.对小学童话有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语言文学研究,2011(03)
[2]李萍.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J].魅力中国,2010(05)
[3]王曙明.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一词的解释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从解释中可以看出,童话是一种文学样式,读者的设定是“儿童”,在内容上是“幻想的”、“趣味的”,在文体上是“故事的”。童话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童话具有幻想的特点。幻想使得童话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学特色。第二,童话的语言通俗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童话的语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并且语言与儿童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时,能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适的材料营造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阅读指导,让他们体会课堂上的乐趣。
童话具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情节,学生根据这些情节,很容易发挥想象力。有些孩子还会异想天开,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改编原来的故事情节。通过想象及初步的审美知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儿童充分融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中。
情境创设可以为精彩的课堂奠定基础,让学生从这里快乐地起航。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创设充满想象力的情境,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在教学《小猫种鱼》时,在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看看题目,为什么小猫要种鱼呢?小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此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答案是多样的。有的说:“小猫等啊等,也没见小鱼长出来。”有的说:“于是小猫决定探探究竟,它扒开土一看,哎呀!小鱼怎么只剩下鱼骨头呢?”老师可以接着同学们的想象继续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猫一定非常好奇,准备回家问问妈妈,大家说妈妈会怎么回答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他们发挥想象,模拟大人的口气说:“傻孩子,做事一定要动脑筋,生搬硬套可不行啊!玉米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鱼和它们不一样,是生活在水里的,不能种在地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帮小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小鱼,有的说:“可以拿网到河边去捞鱼。”有的说:“到市场上能买到很多鱼。”这样,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童话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篇童话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不同的童话应根据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不可用同一模式来教学,方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不同意见和观点,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學《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小马过了河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松鼠、老牛、妈妈,它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想象,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延伸:假如有一只狗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狗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颖,与众不同。让学生讲哪种动物说得正确,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更能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掀起争论的高潮。这时,教师不下定结论,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从中判断哪种观点正确。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说一句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上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理解,深入挖掘教材。
又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师设计问题:“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也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也能让乌鸦喝到水呢?”以此,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的说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秆儿;有的说可以找来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里;也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设置童话表演,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服饰、头饰(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接着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发散创造性思维,在说与演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
《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就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木偶的孩子一直保持微笑,没有其他表情。从学生的扮演情况来看,他们明显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已经十分熟悉。当小木偶遇到小红狐时,扮演小红狐的小孩子一会儿可怜兮兮地对熊警官说:“是它拿了我的东西。”一会儿又狡黠地对小木偶说:“你就只会笑嘻嘻的,没有人会相信你的!”孩子们的即兴创作水到渠成,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动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闪现着创造的火花。像《小蝌蚪找妈妈》、《去年的树》、《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等课文,都可以运用童话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将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童话联系现实,提高学生审美感
优秀的童话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应该以一颗未泯的童心进行换位思考,全方位挖掘出童话的美学价值,并为学生建构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与作品人物的情感交流中自主地、自然地完成审美活动。
孩子们都是富有想象力的,而让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让想象力与审美力共同提高,在童话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美丽动人的童话,学习了这篇童话,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拨动着学生心弦,在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里的温暖与幸福,为了发展孩子们这种情感,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语言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可见,通过这篇童话,孩子们都知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又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的花园》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只有乐于与他人分享,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接着让学生续写《巨人的花园》,或者为花园写一则介绍。任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一首首稚嫩的儿歌闪耀着想象的火花。
童话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将营造课堂氛围、采取多样教学、设置童话表演、童话联系现实等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力求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童话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湘云.对小学童话有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语言文学研究,2011(03)
[2]李萍.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J].魅力中国,2010(05)
[3]王曙明.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