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关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谈点看法。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秩序的状况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孟母三迁”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学校大门要极具时代特征,“八”字形开放式敞开,两旁建上“办人民满意教育,育国家合格人才”巨幅标语墙,教学楼墙壁写上校风、作风、教风、学风,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贴上祖国地图、世界地图、长城图案、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发挥出重要的育人作用,使师生时时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二、开发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 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 (有计划、有教案、 有纪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 、(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 、“三落实” (组织、经费、器材)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 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教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既要有思想性的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的和实践性的,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庆六一、庆元旦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三、创造多彩的舆论文化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为“从众心理” 。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典型教育故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常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四、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读书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五、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 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2006年4月25日
[2]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5]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6]丁柏铨胡治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秩序的状况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孟母三迁”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学校大门要极具时代特征,“八”字形开放式敞开,两旁建上“办人民满意教育,育国家合格人才”巨幅标语墙,教学楼墙壁写上校风、作风、教风、学风,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贴上祖国地图、世界地图、长城图案、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发挥出重要的育人作用,使师生时时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二、开发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 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 (有计划、有教案、 有纪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 、(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 、“三落实” (组织、经费、器材)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 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教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既要有思想性的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的和实践性的,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庆六一、庆元旦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三、创造多彩的舆论文化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为“从众心理” 。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典型教育故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常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四、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读书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五、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 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四、注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2006年4月25日
[2]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5]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6]丁柏铨胡治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