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反复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知识。
2.走近主人公——香菱。
幻灯片出示《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播放《叹香菱》曲。
二、整体感知
1.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活动的要点。
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
从以上归纳,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2.问题探讨:三首诗哪首最好,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关注诗中真情。
三、合作探究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沦为呆霸王薛蟠的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刻苦学诗,终有所成。
2.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黛玉热情指导。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神态和细节描写生动自然。
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香菱境遇的同情和惋惜。
四、课堂总结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在于它的所有回目交错纵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网;它在故事情节中更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它的人物形象立体多面,不再呈脸谱化。
五、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中香菱相关的情节。练习人物描写。■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反复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知识。
2.走近主人公——香菱。
幻灯片出示《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播放《叹香菱》曲。
二、整体感知
1.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活动的要点。
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
从以上归纳,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2.问题探讨:三首诗哪首最好,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关注诗中真情。
三、合作探究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沦为呆霸王薛蟠的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刻苦学诗,终有所成。
2.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黛玉热情指导。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神态和细节描写生动自然。
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香菱境遇的同情和惋惜。
四、课堂总结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在于它的所有回目交错纵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网;它在故事情节中更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它的人物形象立体多面,不再呈脸谱化。
五、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中香菱相关的情节。练习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