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由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日益频繁、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解决渠道和途径日益法制化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和关注的焦点。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根据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一、校园安全故事故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⒈校内安全十大隐患
①来自学生之间的暴力、打斗行为。②来自学生之间的欺诈、侵权行为。③放学后,来自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④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聚伙吸烟、打斗行为。⑤商店、食堂、小卖点的食品安全。⑥由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⑦校园内部的丢窃,包括自行车丢失。⑧失火、触电、溺水、中毒。⑨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⑩课间、室外活动时行走、上下楼或违纪攀爬造成的伤害。
2.校外安全十大隐患
①校门外道路交通事故。②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伤害行为。③学校周边发生的敲诈、侵权行为。④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脅。⑤在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侵权和伤害。⑥因学生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⑦上网游戏、聊天、不健康书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⑧社会黄赌毒现象影响学生产生的不安全因素。⑨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拉拢、教唆。⑩父母离异、单亲、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3.教育不当产生的十大安全隐患
①学校制度制订不当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②学校预防管理不当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③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造成的伤害。④场地设施提醒不当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⑤学习、人际关系等出现心理压力造成的意外。⑥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意外。⑦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当引发孩子过激行为。⑧教师处理问题有失公正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出现偏激。⑨期望值过高带来心理压力,造成不良后果。⑩逆反心理、特殊个性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基于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防范工作:
1. 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要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离开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这个基本前提是不可能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如:学校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校内保安、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巡查制等。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要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及时修复,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对危险场所或尚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设置警示标牌、采取有效安全保卫措施。学校对危险场所要加强疏导、管理。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订出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出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
2. 大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
校园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并且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自护和救护知识十分匮乏。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更该引起每一位家长、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学校要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主题夏令营、防灾自救演习等各种有效灵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等各种安全自救训练,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课,使学生对常规安全知识烂熟于胸。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辅导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
3. 切实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
在我国所有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体罚及变相体罚为违法行为,但每年因此而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比例都很高。由此可见,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学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和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培养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提高教师处理、教育违纪学生方式方法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杜绝教师队伍中的违法现象,更重要的是使学校的施教者具备现代教育的素质。
4. 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创造安全健康的外部社会环境
作为学生,青少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剖析诸多校园安全事故案例,会发现其中的校园暴力、非法出版物、伪劣用品等因素都是一些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解决青少年安全问题,应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消除各种隐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对当前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以便争取支持和加以解决。要协助配合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如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积极清理、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以及对营业性网吧、游戏厅吸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总之,校园伤害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论及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小学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校园安全故事故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⒈校内安全十大隐患
①来自学生之间的暴力、打斗行为。②来自学生之间的欺诈、侵权行为。③放学后,来自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④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聚伙吸烟、打斗行为。⑤商店、食堂、小卖点的食品安全。⑥由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⑦校园内部的丢窃,包括自行车丢失。⑧失火、触电、溺水、中毒。⑨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⑩课间、室外活动时行走、上下楼或违纪攀爬造成的伤害。
2.校外安全十大隐患
①校门外道路交通事故。②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伤害行为。③学校周边发生的敲诈、侵权行为。④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脅。⑤在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侵权和伤害。⑥因学生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⑦上网游戏、聊天、不健康书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⑧社会黄赌毒现象影响学生产生的不安全因素。⑨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拉拢、教唆。⑩父母离异、单亲、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3.教育不当产生的十大安全隐患
①学校制度制订不当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②学校预防管理不当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③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造成的伤害。④场地设施提醒不当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⑤学习、人际关系等出现心理压力造成的意外。⑥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意外。⑦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当引发孩子过激行为。⑧教师处理问题有失公正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出现偏激。⑨期望值过高带来心理压力,造成不良后果。⑩逆反心理、特殊个性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基于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防范工作:
1. 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要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离开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这个基本前提是不可能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如:学校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校内保安、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巡查制等。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要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及时修复,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对危险场所或尚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设置警示标牌、采取有效安全保卫措施。学校对危险场所要加强疏导、管理。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订出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出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
2. 大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
校园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并且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自护和救护知识十分匮乏。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更该引起每一位家长、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学校要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主题夏令营、防灾自救演习等各种有效灵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等各种安全自救训练,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课,使学生对常规安全知识烂熟于胸。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辅导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安全工作意识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
3. 切实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
在我国所有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体罚及变相体罚为违法行为,但每年因此而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比例都很高。由此可见,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学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和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培养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提高教师处理、教育违纪学生方式方法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杜绝教师队伍中的违法现象,更重要的是使学校的施教者具备现代教育的素质。
4. 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创造安全健康的外部社会环境
作为学生,青少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剖析诸多校园安全事故案例,会发现其中的校园暴力、非法出版物、伪劣用品等因素都是一些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解决青少年安全问题,应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消除各种隐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对当前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以便争取支持和加以解决。要协助配合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如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积极清理、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以及对营业性网吧、游戏厅吸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总之,校园伤害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论及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小学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