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相比较进行介绍,浅显的谈论了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界中的建设工程中将发挥得有效作用。
关键词:结构;受力;建设工程;建筑结构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设工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的结构方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有点和长处。钢结构拥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设工程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然而混凝土结构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有效的将这两种结构利用联合在一起的所有优势为高层以建设工程的发展来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据数字调查显示出,高层建设工程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大概是为钢结构的百分之七十,然而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进度与全钢结构差不多相差无几,在全面兼顾考虑施工的时间、结构所占据利用的土地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将完全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结合在一起的经济标准。
近来建设部和国家冶金工业局在颁布的《建设工程用钢技术政策》当中,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列为要大力推广的建设工程新技术。可以明显的看出,将来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设工程中将会有着大范围的使用。
一、索张拉结构
索张拉结构基本受力构件有三类: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
对于受压构件,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由于构件会发生整体失稳,构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受弯构件,由于构件截面应力不均匀,截面边缘的最 大应力往往控制构件的设计,使得构件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受拉构件,截面的应力均匀,不会发生整体失稳,如利用高强钢索做成受拉构件,能最大限度地 发挥受拉构件的作用,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结构体系中巧妙利用张拉构件,结合少数刚性受压构件,可构成受力合理的高效张拉结构体系,不仅承载力高、刚度大,且能使各种材料的强度均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索穹顶结构
索穹顶结构实际上是一处特殊的索-膜结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其外形类似于穹顶,而主要的构件是钢索,由 始终处于张力状态的索段构成穹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因此被命名为索穹顶。由于整个结构除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张力状态,所以充分发挥了钢索的强度,只要 能避免柔性结构可能发生的结构松弛,索穹顶结构便无弹性失稳之虞,所以,这种结构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可具有新颖的造型,经济合理,被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大 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结构。
三、膜结构
膜结构是张力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以具有优良性能的柔软织物为膜材,由膜内的空气压力支承膜面(充气式膜结构或所承式膜结构),或利用钢索或风 性支承结构向膜内预施加张力(张力膜结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空间的结构体系。膜结构采用的薄膜的材料,大多采用涂层织物薄膜,分为两部 分,内部为基材织物,主要决定膜材的力学性质,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外层为涂层,主要解决膜材的物理性质,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等,常用膜材一般为聚酯织物涂敷氯乙烯涂层膜材、玻璃纤维织物涂敷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有机硅树酯涂层膜材。膜材并接的结构接缝多采用热焊,非结构接缝 采用缝合。
膜结构具有如下特点:造型活泼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自重轻,适合大跨度的建设工程,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价格相对低廉,施工速度快;结构抗震性能好。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在低拱度大跨度建设工程中的单层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以保持一定气压差。在气候恶劣的地方,空气膜结构的维护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建设工程曾遭意外的漏气而下瘪。
四、高效预应力结构体系
高效预应力结构是指用高强度材料、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设工程起来的预应力结构,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用途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建设工程 结构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设工程结构都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如,大型公共建设工程、大跨重载工业建设工程、高层建设工程、大中跨度桥梁、大 型特种结构、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这一技术。
近年来,高效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制定专门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也很丰富。典型工程实例有:面 积最大的单体预应力工程是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每层建设工程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设工程面积约35平方米,在混凝土板、墙、框架、柱以及钢屋架、钢梁 和钢管网架中大量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柱网最大的预应力工程是深圳车港工程,标准层平面尺寸 159×103.5米,标准柱网16×25米,总建设工程面积9.5万平方米;最在的预应力钢桁架工程是北京西站主站房工程,该预应力钢桁架跨度45米,桁架 上承40米高的中式门楼,门楼总重5400余吨;层数最多的预应力工程是广东国际大夏主楼,总计63层;高度最高的预应力工程是青岛中银大厦,总高度 241米,58层,等等因篇幅所限,文章重点介绍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和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全面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仅无粘结预应力筋量就达4000余吨堪称本世纪国内最大的预应力工程之一。新航站楼的 基础为整体预应力平板片筏基础,上部结构采用了预应力框架、剪力墙体系和预应力板柱、剪力墙体系,部分屋面采用了预应力空间焊接钢管屋架。
现浇无粘结双向平板是国际公认的最经济的大柱网楼板现浇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平板是美国针对多层、高层建筑中要求采用大柱网楼盖发展起来的。这种用单根张锚的无粘结钢绞线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吨位小,有利于在板类结构中分散布筋,也有利于增大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与抗弯力臂;张拉设备轻,施工方便。这种无粘结双向平板可以做得比较薄,一般8m×8m办公楼房的厚度仅为20cm,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同时用钢量少,造价低,因之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成为美国用量最广的一种结构体系。
现浇无粘结双向平板是国际公认的最经济的大柱网楼板现浇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平板是美国针对多层、高层建筑中要求采用大柱网楼盖发展起来的。这种用单根张锚的无粘结钢绞线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吨位小,有利于在板类结构中分散布筋,也有利于增大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与抗弯力臂;张拉设备轻,施工方便。这种无粘结双向平板可以做得比较薄,一般8m×8m办公楼房的厚度仅为20cm,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同时用钢量少,造价低,因之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成为美国用量最广的一种结构体系。
五、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预先看到,伴随着高性能预应力材料(高强混凝土、高强预应力筋、新型纤维塑料筋等)的大范围推广使用以及结构规划理念和规划的深入进步发展,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将在我们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明天会有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发挥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进行建设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建设工程的施工情况来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 包世华.新编高层建设工程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闰冬.SAP2000结构工程分析及实例详解[M].北京:中国建设工程工业出版社,2009.
[3] 曹裕阳,刘开强.高层建设工程结构分阶段施工的受力分析[J].四川建设工程,2007(6).
[4] 方东平,耿川东,祝宏毅,等.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分析与安全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2(2).
[5] 赵挺生,龙奋杰,方东平,等.钢筋混凝土建设工程结构施工短暂状况设计分析[J].工程力学,2004(4).
关键词:结构;受力;建设工程;建筑结构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设工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的结构方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有点和长处。钢结构拥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设工程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然而混凝土结构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有效的将这两种结构利用联合在一起的所有优势为高层以建设工程的发展来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据数字调查显示出,高层建设工程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大概是为钢结构的百分之七十,然而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进度与全钢结构差不多相差无几,在全面兼顾考虑施工的时间、结构所占据利用的土地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将完全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结合在一起的经济标准。
近来建设部和国家冶金工业局在颁布的《建设工程用钢技术政策》当中,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列为要大力推广的建设工程新技术。可以明显的看出,将来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设工程中将会有着大范围的使用。
一、索张拉结构
索张拉结构基本受力构件有三类: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
对于受压构件,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由于构件会发生整体失稳,构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受弯构件,由于构件截面应力不均匀,截面边缘的最 大应力往往控制构件的设计,使得构件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受拉构件,截面的应力均匀,不会发生整体失稳,如利用高强钢索做成受拉构件,能最大限度地 发挥受拉构件的作用,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在结构体系中巧妙利用张拉构件,结合少数刚性受压构件,可构成受力合理的高效张拉结构体系,不仅承载力高、刚度大,且能使各种材料的强度均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索穹顶结构
索穹顶结构实际上是一处特殊的索-膜结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其外形类似于穹顶,而主要的构件是钢索,由 始终处于张力状态的索段构成穹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因此被命名为索穹顶。由于整个结构除少数几根压杆外都处于张力状态,所以充分发挥了钢索的强度,只要 能避免柔性结构可能发生的结构松弛,索穹顶结构便无弹性失稳之虞,所以,这种结构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可具有新颖的造型,经济合理,被成功地应用于一些大 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结构。
三、膜结构
膜结构是张力结构体系的一种,它以具有优良性能的柔软织物为膜材,由膜内的空气压力支承膜面(充气式膜结构或所承式膜结构),或利用钢索或风 性支承结构向膜内预施加张力(张力膜结构),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空间的结构体系。膜结构采用的薄膜的材料,大多采用涂层织物薄膜,分为两部 分,内部为基材织物,主要决定膜材的力学性质,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外层为涂层,主要解决膜材的物理性质,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等,常用膜材一般为聚酯织物涂敷氯乙烯涂层膜材、玻璃纤维织物涂敷聚四氟乙烯涂层或有机硅树酯涂层膜材。膜材并接的结构接缝多采用热焊,非结构接缝 采用缝合。
膜结构具有如下特点:造型活泼优美,富有时代气息;自重轻,适合大跨度的建设工程,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能源消耗;价格相对低廉,施工速度快;结构抗震性能好。
充气膜结构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形式,充气膜结构一般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能源供应,在低拱度大跨度建设工程中的单层膜结构必须是封闭的空间,以保持一定气压差。在气候恶劣的地方,空气膜结构的维护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建设工程曾遭意外的漏气而下瘪。
四、高效预应力结构体系
高效预应力结构是指用高强度材料、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设工程起来的预应力结构,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用途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建设工程 结构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设工程结构都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如,大型公共建设工程、大跨重载工业建设工程、高层建设工程、大中跨度桥梁、大 型特种结构、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这一技术。
近年来,高效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制定专门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也很丰富。典型工程实例有:面 积最大的单体预应力工程是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每层建设工程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设工程面积约35平方米,在混凝土板、墙、框架、柱以及钢屋架、钢梁 和钢管网架中大量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柱网最大的预应力工程是深圳车港工程,标准层平面尺寸 159×103.5米,标准柱网16×25米,总建设工程面积9.5万平方米;最在的预应力钢桁架工程是北京西站主站房工程,该预应力钢桁架跨度45米,桁架 上承40米高的中式门楼,门楼总重5400余吨;层数最多的预应力工程是广东国际大夏主楼,总计63层;高度最高的预应力工程是青岛中银大厦,总高度 241米,58层,等等因篇幅所限,文章重点介绍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和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全面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仅无粘结预应力筋量就达4000余吨堪称本世纪国内最大的预应力工程之一。新航站楼的 基础为整体预应力平板片筏基础,上部结构采用了预应力框架、剪力墙体系和预应力板柱、剪力墙体系,部分屋面采用了预应力空间焊接钢管屋架。
现浇无粘结双向平板是国际公认的最经济的大柱网楼板现浇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平板是美国针对多层、高层建筑中要求采用大柱网楼盖发展起来的。这种用单根张锚的无粘结钢绞线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吨位小,有利于在板类结构中分散布筋,也有利于增大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与抗弯力臂;张拉设备轻,施工方便。这种无粘结双向平板可以做得比较薄,一般8m×8m办公楼房的厚度仅为20cm,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同时用钢量少,造价低,因之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成为美国用量最广的一种结构体系。
现浇无粘结双向平板是国际公认的最经济的大柱网楼板现浇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平板是美国针对多层、高层建筑中要求采用大柱网楼盖发展起来的。这种用单根张锚的无粘结钢绞线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吨位小,有利于在板类结构中分散布筋,也有利于增大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与抗弯力臂;张拉设备轻,施工方便。这种无粘结双向平板可以做得比较薄,一般8m×8m办公楼房的厚度仅为20cm,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同时用钢量少,造价低,因之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而成为美国用量最广的一种结构体系。
五、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预先看到,伴随着高性能预应力材料(高强混凝土、高强预应力筋、新型纤维塑料筋等)的大范围推广使用以及结构规划理念和规划的深入进步发展,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将在我们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明天会有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发挥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进行建设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建设工程的施工情况来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 包世华.新编高层建设工程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闰冬.SAP2000结构工程分析及实例详解[M].北京:中国建设工程工业出版社,2009.
[3] 曹裕阳,刘开强.高层建设工程结构分阶段施工的受力分析[J].四川建设工程,2007(6).
[4] 方东平,耿川东,祝宏毅,等.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分析与安全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2(2).
[5] 赵挺生,龙奋杰,方东平,等.钢筋混凝土建设工程结构施工短暂状况设计分析[J].工程力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