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曾经主导着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如何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一直在努力。
一、课堂再现
我在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学生自主研读课文10分钟后,学生“你问我答”环节开始了。
生:他的妈妈在中午放学时在校门口为什么没碰到她的儿子?
生:可能那么多孩子一起出校门,他的妈妈没有注意到。而且他的妈妈好久没看到他了(他的妈妈都不知道他在几年级几班了),可能也不大认识了,即使从眼前经过,也可能认不出。
生:可能小亮根本就没出校门,后面文章交代“小亮背起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那块冷馍可能就是小亮的午餐。
生:我觉得前面那位同学的问题应该改一个字,把“碰”字改成“找”字更为恰当。
……
生:“门卫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生:他可能明白了这个女人就是小亮的妈妈。
生:他可能明白了这个女人作为母亲,在儿子的生日想给自己的孩子送点生日礼物,却又找不到的痛苦心情。
……
生:“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快乐,只有老师……”为什么老师不和同学一起分享快乐,而是悄悄背过了身,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同学们和小亮分享着快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去,可能老师知道小亮的家庭情况,对小亮的生活比较了解。因为上一句交代小亮穿的鞋是“张了嘴的破鞋”,而且天气又冷;小亮跟着后妈过,生活比较艰辛,下面文章也交代了,真是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后妈带的孩子草都不如。所以同学们在一起欢乐时,老师的内心确实比较难受,她又不好让同学看到,所以背过了身去。
生:我想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老师悄悄地背过身去,流下了眼泪”。
……
生:“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而文章开头却说“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糖在还有积雪的晚上能融化吗,这是真的吗?
生:我认为这不够真实,起码是不能令人信服。我不相信那糖会全部融化了。
生:我也不相信。因为晚上的气温一般要比白天低,文中交代,天还是很冷的,怎么可能在一晚上糖全部融化了呢?
生:这真是意料之外,却又不在情理之中啊。作者这样写真让人不明白。
师: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但是作者却偏偏这样写了。那么经过一夜的时间,地温的回升,奶糖就一定不会融化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做个试验,把糖埋在泥土里,看看经过一夜的时间,奶糖会不会融化。在这里,作者这样写了,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作者的一种艺术构思,这一构思富有诗情画意。当然如果同学们坚信奶糖不能融化,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相信呢?
生:如果在夏天,把奶糖埋在地下融化了,我就信了。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改写一下课文,把这件事安排在夏天发生呢?课后请同学试试。
……
二、教学反思
这是我教《甜甜的泥土》这课的部分课堂实录。这堂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在教学中,我的阅读教学固定模式“你问我答”这一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这么说,课前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其实在“你问我答”这一环节都已经解决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这一模式被“你问我答”所代替,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课堂讨论气氛浓厚,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占了主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了引导作用。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我们该走的路还很长。我们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主导着课堂,霸占着课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强加灌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我还记得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个别学校的做法,就是强制教师在课堂上讲话不能超过15分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也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怎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你问我答”这一模式的应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紧扣文本,思维活跃,对话有效,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学延伸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本来是快乐的、动情的、深思的过程,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阅历,通晓做人的道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的。但是,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上,传统都是事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围绕着问题去阅读,课堂阅读成为了让学生达到解决教师设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变的模式。阅读教学显然走进的是一个封闭的胡同。长期下去,难怪教师埋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很快地提高。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而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师居高临下强加给学生任务或命令的一种表现。学生成为一个被服从的角色。对教师而言,主导成为了领导,对话变成了问话。课堂教学自然成为问题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如果这种教学方式不更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过去,我们一味地强调学生主体,让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踊跃发言。但因为被限定在教师所设置问题范围之内,所以学生陷入问题圈里,即便是课堂教学再热闹再红火,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吗?能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吗?这样做只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的就是阅读时要有个性,是以教师没有事先设置问题作为前提的。教师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塞给学生,就等于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问题教学就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多样化的理解,破坏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也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一种重要表现。相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又被教师的问题所占用,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感悟、思考、提高呢?更不用说深入地研读文本进行再创造性阅读了!
长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使我感到,单靠教师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不能持续长久。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地继续下去,只有坚决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问我答”,这一模式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你问”,还是“我答”,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真正激发起来了。当然,课堂上培养学生“你问我答”的能力,还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
一、课堂再现
我在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学生自主研读课文10分钟后,学生“你问我答”环节开始了。
生:他的妈妈在中午放学时在校门口为什么没碰到她的儿子?
生:可能那么多孩子一起出校门,他的妈妈没有注意到。而且他的妈妈好久没看到他了(他的妈妈都不知道他在几年级几班了),可能也不大认识了,即使从眼前经过,也可能认不出。
生:可能小亮根本就没出校门,后面文章交代“小亮背起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那块冷馍可能就是小亮的午餐。
生:我觉得前面那位同学的问题应该改一个字,把“碰”字改成“找”字更为恰当。
……
生:“门卫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生:他可能明白了这个女人就是小亮的妈妈。
生:他可能明白了这个女人作为母亲,在儿子的生日想给自己的孩子送点生日礼物,却又找不到的痛苦心情。
……
生:“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快乐,只有老师……”为什么老师不和同学一起分享快乐,而是悄悄背过了身,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同学们和小亮分享着快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去,可能老师知道小亮的家庭情况,对小亮的生活比较了解。因为上一句交代小亮穿的鞋是“张了嘴的破鞋”,而且天气又冷;小亮跟着后妈过,生活比较艰辛,下面文章也交代了,真是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后妈带的孩子草都不如。所以同学们在一起欢乐时,老师的内心确实比较难受,她又不好让同学看到,所以背过了身去。
生:我想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老师悄悄地背过身去,流下了眼泪”。
……
生:“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而文章开头却说“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糖在还有积雪的晚上能融化吗,这是真的吗?
生:我认为这不够真实,起码是不能令人信服。我不相信那糖会全部融化了。
生:我也不相信。因为晚上的气温一般要比白天低,文中交代,天还是很冷的,怎么可能在一晚上糖全部融化了呢?
生:这真是意料之外,却又不在情理之中啊。作者这样写真让人不明白。
师: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但是作者却偏偏这样写了。那么经过一夜的时间,地温的回升,奶糖就一定不会融化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做个试验,把糖埋在泥土里,看看经过一夜的时间,奶糖会不会融化。在这里,作者这样写了,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作者的一种艺术构思,这一构思富有诗情画意。当然如果同学们坚信奶糖不能融化,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相信呢?
生:如果在夏天,把奶糖埋在地下融化了,我就信了。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改写一下课文,把这件事安排在夏天发生呢?课后请同学试试。
……
二、教学反思
这是我教《甜甜的泥土》这课的部分课堂实录。这堂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在教学中,我的阅读教学固定模式“你问我答”这一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这么说,课前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其实在“你问我答”这一环节都已经解决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这一模式被“你问我答”所代替,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课堂讨论气氛浓厚,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占了主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了引导作用。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我们该走的路还很长。我们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主导着课堂,霸占着课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强加灌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我还记得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个别学校的做法,就是强制教师在课堂上讲话不能超过15分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也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怎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你问我答”这一模式的应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紧扣文本,思维活跃,对话有效,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学延伸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本来是快乐的、动情的、深思的过程,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阅历,通晓做人的道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的。但是,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上,传统都是事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围绕着问题去阅读,课堂阅读成为了让学生达到解决教师设置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变的模式。阅读教学显然走进的是一个封闭的胡同。长期下去,难怪教师埋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很快地提高。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而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教师居高临下强加给学生任务或命令的一种表现。学生成为一个被服从的角色。对教师而言,主导成为了领导,对话变成了问话。课堂教学自然成为问题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如果这种教学方式不更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过去,我们一味地强调学生主体,让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踊跃发言。但因为被限定在教师所设置问题范围之内,所以学生陷入问题圈里,即便是课堂教学再热闹再红火,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吗?能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吗?这样做只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的就是阅读时要有个性,是以教师没有事先设置问题作为前提的。教师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塞给学生,就等于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问题教学就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多样化的理解,破坏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也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一种重要表现。相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又被教师的问题所占用,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感悟、思考、提高呢?更不用说深入地研读文本进行再创造性阅读了!
长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使我感到,单靠教师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不能持续长久。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地继续下去,只有坚决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问我答”,这一模式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你问”,还是“我答”,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真正激发起来了。当然,课堂上培养学生“你问我答”的能力,还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