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有效教学的种子生长,发展和延续的肥沃土壤。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设计,营造氛围,激趣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巧妙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巧用多种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易于感知、乐于学习。
1.创设情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易于理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乐在其中。如:小学低、中段教师可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辑成简短的动漫小故事,增加趣味性,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高段可创设调动激发思考的探究性情境,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教师要适时适量地创设各种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受感染,融入其中,兴趣盎然。
2.开展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显得轻松自然,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比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乐学。又如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以电视剧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理解,而且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了创造的快乐。
3.巧用语言。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巧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既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通俗准确的说明,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用亲切、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少责备,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自然爱学,其乐融融。
4.讲究策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好动、自制力差、易于受到外界干扰,当教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注意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可以提一个比较有兴趣的问题,让他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小学生天生就比较天真、活泼学习状态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和情感的驱使,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对话,编排情境剧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生硬、呆板的传统教学,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课堂互动和引导
1.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获知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快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课前预习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从而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前预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之后,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难题,这样就会在课堂上有目标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通过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备课工作,也要安排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
2.善于评析归纳学生。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也很大,教师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地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团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整体优化诸要素,有序构建,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大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和表达。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内容,但是作为读和说来讲,因为不在考核之列,作为隐性知识内容,往往被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真正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但关注学生对于显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特别注重隐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才是显性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对小学生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和表达,这是有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三、有效教学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同理教师树人,则需每日反思而有改进。那么教学反思什么呢?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事实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求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学。课后,教师可以思考自己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接着,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然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最后,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有效教学的种子生长,发展和延续的肥沃土壤。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设计,营造氛围,激趣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巧妙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巧用多种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易于感知、乐于学习。
1.创设情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易于理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乐在其中。如:小学低、中段教师可创设故事化的情境,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辑成简短的动漫小故事,增加趣味性,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高段可创设调动激发思考的探究性情境,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教师要适时适量地创设各种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受感染,融入其中,兴趣盎然。
2.开展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显得轻松自然,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比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乐学。又如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以电视剧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理解,而且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了创造的快乐。
3.巧用语言。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巧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既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通俗准确的说明,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用亲切、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少责备,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自然爱学,其乐融融。
4.讲究策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好动、自制力差、易于受到外界干扰,当教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注意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可以提一个比较有兴趣的问题,让他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小学生天生就比较天真、活泼学习状态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和情感的驱使,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对话,编排情境剧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生硬、呆板的传统教学,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课堂互动和引导
1.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前获知课堂上即将学习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快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课前预习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从而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课前预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之后,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难题,这样就会在课堂上有目标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通过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备课工作,也要安排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
2.善于评析归纳学生。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差异也很大,教师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通过讨论与交流,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清晰地归纳,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在共享团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整体优化诸要素,有序构建,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教师对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大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和表达。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内容,但是作为读和说来讲,因为不在考核之列,作为隐性知识内容,往往被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真正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但关注学生对于显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特别注重隐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才是显性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对小学生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和表达,这是有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三、有效教学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修身,每日反思而有所得。同理教师树人,则需每日反思而有改进。那么教学反思什么呢?当然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事实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求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指导自己的教学。课后,教师可以思考自己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接着,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然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最后,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