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俄语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举止行为动词是俄语社会活动动词的一个重要次范畴,对于解读人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举止行为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构建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角度去理清该类动词的语义、语义次范畴化标准、语义次范畴类型,并尝试从共性及区分性语义参数着手呈现其次范畴化的分布机制。
  【关键词】俄语举止行为动词;语义次范畴化;语义参数
  (一)引言
  关于俄语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界定,俄罗斯语言学界P. M. Гайсина首次提出该类动词,对其的语义界定遵循的主要是同义词组替换法,即能由держать себя,вести себя,поступать,совершать поступки,проявлять в поступках来替换的动词均可以进入举止行为动词聚合体(P. M. Гайсина 1973);类似的观点还包括“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界定模式”(Л. М. Васильев 1981;И. Г. Галенко 1982),部分语言学家基于此将情感评价要素引入举止行为动词语义界定(Л. М. Васильев 1981;О. П. Жданова 1985),最终确定出举止行为动词的核心成员(Е. В. Сенько 1990;Шведова 2011:202),上述学者认为,举止行为动词词汇群是一个复杂的语义系统,基于其典型语义特征可以构建一个语义核心稳定的多层级词汇分类树,由底层到顶层的延展是语义细化及区分性语义特征渐显的过程。
  我国学者对该类动词的描写不多,多为与其相关的阐释动词,诸如分析了阐释动词的语义内涵、特征及分类,主要将阐释动词分为行为阐释动词和意见阐释动词。其中行为阐释动词属于概括活动范畴,意见阐释动词属于意见评价范畴,但并不是所有的概括活动范畴动词都属于阐释动词,其中表示概括活动意义的行为动词如предавать,клеветать,изменять应属于阐释动词,而表示具体活动意义的行为动词капризничать,баловать虽包含评价意义,应属于举止行为动词。(孙寰,2009:44)研究发现,阐释动词语义中的“阐释性”参数与举止行为动词中的“评价性”相通。对于上述两类动词的相关性Е. В. Падучева 和Ю. Д. Апресян也曾论述过,对于部分动词如изменять,ошибаться等词学界说法不一。
  (二)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界定
  俄罗斯语言学界因为其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任务,所划定的举止行为类动词研究范围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动词词条整理后得出举止行为类动词的共性语义参数为“自主性”、“评价性”、“方式性”。其中“自主性”指行为的发生由行为主体意志控制;“评价性”是指动词语义中包含说话人或信源主体对行为的主观评价,也“充分表达了说话人对该举止或行为的态度。”(О. П Жданова,1982:55);“方式性”与“评价性”是相互贯通的,其中“方式性”是“评价性”的核心,二者相互融合,基于此本文整理出6种举止行为类动词的释义模式,其中基础模式4种,扩展模式2种,所有模式都以“方式性”和“评价性”为核心释义,例如:
  释义模式①:вести(держать)себя как-либо,кем,как,кто
  释义模式②:поступать как-либо,так,как кто
  释义模式③:проявлять какое-либо качество,что-либо по отношению к кому-либо
  释义模式④:быть каким-л.,кем-л.
  释义模式⑤:同义词释义法,经过多层级阐释,依然可以落到“举止行为类动词”的核心“行为(поступок)”和“举止(поведение)”上。
  释义模式⑥:同义词释义法,主要的释义结构为совершать(заниматься)+поступок(абстрактный)
  综上,本文认为举止行为类动词(глаголы поступка и поведения)是指社会活动关系事件中,观察者主体基于自身认识、用意和态度等因素,对社会其他成员或社会团体的行为活动的性质、特点等做出某种评判、断言的动词。
  (三)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标准
  本文以“自主性”、“评价性”和“方式性”作为核心语义参数,以各详解词典为基础,根据确定出的举止行为类动词的典型语义“вести себя каким-л. образом,поступать как-л.”及总结出的释义模式,本文提出“行为规范性”、“行为性质”、“指向性”、“目的性”、“评价属性”作为区分性语义参数。具体如下:
  1.“行为规范性”指约定俗成或是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本文将“行为规范性”参数分解为个人行为规范、集体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等三个指标。
  2.“行为性质”参数主要指行为的“持续性/界限性”意义,“持续性”的核心思想为举止行为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同质性/异质性”两个参数指标上。
  3.“指向性”指行为主体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把明确的语义指向纳入行为内涵之中,“语义指向”是举止行为表示的事件中主体行为对客体事物的达及性。
  4.“目的性”有时与“诱因性”相符,描述行为主体实施行为的目的和原因。
  5.“评价属性”描述的是对主体实施行为的评价,包括“隐形/显性”评价。
  (四)举止行为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化体系
  本文基于共性及區分性语义参数,将举止行为动词划分为“生活方式”类动词、“性情品质”类动词、“态度表达”类动词、“情绪反应”类动词、“社会影响”类动词。下面从各语义参数入手,对这4个次范畴动词展开语义分析。   1.“生活方式”类动词
  “生活方式”类动词,主要指行为主体保持着某种生活方式。参数特征如下:
  “生活方式”类动词属于个人行为规范范畴内的典型动词,该类动词主要为具备负面评价意义的生活方式类动词。例如:Смолоду офицеры щеголяют,барствуют.(军官们从年轻时起就讲究衣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生活方式”类动词具备泛时持续意义,并无“界限性”体现,属于其中的异质行为类动词,该类动词常兼容“持续时间”语,例如:Бригада целый день бездельничает.(作业队无所事事地空闲了一整天)。
  “生活方式”类动词具备“语义回指性”,即行为只指向语义主体本身,例如:Хватит бездельничать,пора тебе приниматься за работу.(你已經闲散够了,该开始工作了)。
  “生活方式”类动词具备“隐性评价”。例如:Мы работаем,а она дармоедничает.(我们干活,她吃闲饭)中的评价语与动词语义中的负面评价前后呼应。
  2.“性情品质”类动词
  “性情品质”类动词主要指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是对其性情品质的一种呈现描述的是主体的某种性情品质,对应的参数如下:
  “性情品质”类动词属于个人行为规范范畴内的典型动词,例如:Из-за чего суетятся,актёрствуют,самые презренные люди?(为何这些无耻之徒忙来忙去,卑躬屈膝?)。
  “性情品质”类动词具备泛时持续意义,并无“界限性”体现,该类动词一般常兼容“持续时间”语,例如:Глеб постоянно ленится,не любит убирать комнаты.(格列布很懒,不喜欢收拾房间)。
  “性情品质”类动词具备“语义回指性”,例如:Автор мудрствует и любуется своими мудрствованиями.(作者往往故弄玄虚而且还对此颇为欣赏)。
  “性情品质”类动词具备“隐性评价”,评价隐含于动词语义中,并无相应句法表现,例如:Он опытный врач,но очень уж осторожничает.(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可是太谨小慎微)。
  3.“态度表达”类动词
  “态度表达”类动词主要指行为主体对他人的一种态度,该类动词一方面体现了主体的处事态度,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构建关系的积极性。对应的参数如下:
  “态度表达”类动词属于集体行为规范范畴内的动词类型,该类动词主要为具备负面评价意义的积极态度类动词和消极态度类动词,例如:Аркадий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 прислуживался княжне.(阿尔卡季乖巧地向公爵小姐献媚)。
  “态度表达”类动词具备“持续性”,属于其中的异质行为类动词,例如:Лиля не может переступить через обиду на пасынка,который постоянно ей хамит.(莉莉娅无法忘怀对她一直十分粗暴的前夫之子给她带来的委屈)。
  “态度表达”类动词具备“语义定指性”,例如:Кавалеры волочатся за дамами.(男舞者们向女士们献着殷勤)。
  含消极意义的“态度表达”类动词常兼含行为的“诱因”,例如:Он постоянно хамил отцу от злости и обиды.(他之前因为恨和委屈一直对父亲很无礼)。
  含积极意义的“态度表达”类动词常兼含特定的“目的”,以兼容“目的”语形式体现,例如:Помните,как он юлил перед вами,когда искал места через ваше посредство? (您还记得他通过您找工作时是怎样对您大献殷勤的吗?)。
  “态度表达”类动词具备“隐性评价”,例如:Царск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угодничало перед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буржуазией.(沙皇政府曾讨好欧洲资产阶级)。
  4.“情绪反应”类动词
  “情绪反应”类动词主要指行为主体受某种外在原因的刺激或影响,而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语义参数特征如下:
  “情绪反应”类动词属于集体行为规范范畴内的典型动词。例如:Он тогда задорился и спорил со старшим.(那时他发起了火,和长辈们争论了起来)中的задориться(发起火来)与社会所普遍认可的礼貌、和谐的行为相悖。
  “情绪反应”类动词属于举止行为动词中的特殊动词,既包含具备“持续性”的同质类动词,例如:Он всегда петушится,этот паренёк.(这个小孩总是爱发火);也包含具备“界限性”意义的情绪反应类动词,例如:Весь класс вдруг переполошился с приездом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я.(老师来了,全班突然都慌了起来)。
  “情绪反应”类动词具备“语义回指性”,例如:Он вскипятился и наговорил много резких слов.(他勃然大怒,说了很多刺耳的话)。
  “情绪反应类”行为具备明显的诱因,虽然情绪的产生是突发性的,但是导致情绪产生的诱因是前提性的,例如:Власов,узнав об этом,вообще распетушился.(沃拉索夫知道这个事之后完全爆发了)。
  “情绪反应”类动词具备“隐性评价”。例如:Раскольников ужасно разозлился.(拉斯科尼科夫发了很大的火。)   (五)结束语
  从语义参数特征上看,举止行为类动词的“自主性”、“评价性”、“方式性”参数参与的是动词语义界定及收词范围的确定过程,而区分性语义参数“行为规范性”、“行为性质”、“指向性”、“目的性”、“评价属性”参与的是语义次范畴分类的过程,且体现的程度有所差异,因此次范畴动词内部也会出现核心次范畴和边缘次范畴之分。举止行为类动词中的“生活方式”类、“性情品质”类动词数量最多,稳定性最强,为核心次范畴动词,而“情绪反应类”动词的数量较少,但是评价色彩较强,虽属于边缘次范畴,也正是因为举止行为动词语义特征的差异体现,造成了语义范畴内成员地位的不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Гайсина P. M. Наблюдения над сочетаемостью поведенческих глаголов[A]. Синтаксис и инотация[C]. Уфа:БашкГУ,1973.
  [2]Васильев Л. М. Семан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глагола[M]. М.:Высшая школа,1981.
  [3]Галенко И. Г. Мотивизация глаголов поведения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A].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классы русских глаголов[C]. Свердловск:УрГУ,1982.
  [4]Жданова О. П. 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ая и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ая оценочность глаголов поведения[M]. Новосибирск:НГУ,1985:55.
  [5]Сенько Е. В. Новые компоненты в 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м поле глаголов поведения [A].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семантике[C]. Уфа:БашГУ,1990.
  [6]Шведова Н. Ю. Русский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IV.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систе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по классам слов и значений[Z]. М.:Азбуковник,2007.
  [7]Бабенко Л. Г.,Волчкова И. М. и др.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их глаголов:Ид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Z]. М.:АСТ-ПРЕСС,1999.
  [8]孫寰. 俄语阐释动词及语义分析[J]. 外语研究,2009,(1). 第44-47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俄语举止行为动词语义研究”(批准号:19YYC147)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当前的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生物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领会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在研究生物相关问题时形成的观念与运用的方法。生物教师在设置和完善教学目标时,要全面地对高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量,把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探讨适用于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精准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强化思想教育效果,规范学生行为以及加大家校合作力度,促进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等方法,希望能为有效提升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  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部分学生进入中职院校,虽然有一定职业规划,但较为缺乏自信心,加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所有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备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双边教学形式。笔者在本文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设计课堂问题要把握好两度”、“设计课堂问题要做到生活化”以及“设计课堂问题要做到面向全体”这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的有效课堂提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语文问题,是点燃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课堂提问,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为了更好地落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的改革,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校分层走班教学的政策及理论依据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7〕84号)指出: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初中学习中部分学科分化相对严重的现象,因材施教,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尊重学情差异、体现
期刊
【摘要】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物理实验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有效的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为贯彻落实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标准,则需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研究,通过物理实验中本质的探究、物理实验的演示、简单性与实效性统一的实现等方法,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围绕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初中数学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并且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学生探究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感悟及探索能力,故而,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问题是其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应该在问题导向下开展
期刊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 – 1886)was born in Amherst,Massachusetts from a socially prominent family. She attended Amherst Academy and 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 Around 1850 she began to write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生心理变化最敏感的时期,处于这个关键阶段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尤其要关注这个时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有学生出现情绪不好,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等心理障碍问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与其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正确引导,使他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视频,来宣传一种积极的思想,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
期刊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作为一门比较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比很大,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对高考成绩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其涉及内容多,知识间连续性比较强,在学习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需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避免知识遗留对后期学习造成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应该通过什么方法学好数学,来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从而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  【关键词】高中生;角度;探讨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创新和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质量。文章总结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电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