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主题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一、由具体有效的情境引出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材的编排是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或实物投影仪,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算,如:4÷2 8÷4 16÷4 25÷5 30÷6 18÷3……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好铺垫。
2.先按一定顺序整体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他(她)们分别在干什么。(若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图意图,教师应及时引导。)
3.启发学生把主题图分成三个小画面,让三个小组依次仔细观察、思考,并根据图中第一小组的“我们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第二小组的“我们做了49颗小星,分给7个小组”和第三小组的“我们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挂一行”等信息提出问题:①平均每行挂几面?②平均每组分几颗?③可以挂几行?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再引入例1的教学:
“56面彩旗,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这是根据主题图第1组的信息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彩旗”,“用除法算”,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进而引出除数是8的除法。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用口诀计算56÷8的计算方法。“什么数乘8得56”,这个数就是要求的数,于是利用口诀七八五十六得出56÷8=7即每行7面。将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挂成8行”变换为问题:“要是挂成7行呢?”从而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学生自己尝试计算56÷7的计算方法。想:“7和几相乘等于56”。由口诀七()五十六,算出56÷7=8。
4.抓住有密切联系的乘除法算式,让学生在比较计算中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形成用一句口诀算两道除法算式的知识结构。如由7×4=28→28÷4= 28÷7= 8×2=16→16÷2= 16÷8=
5.根据主题图第2、3组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自主探索,计算除数是7、9的除法,然后进一步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二、用好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要强化计算训练,通过练习,使学生计算时能脱口而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用童话表述的习题编成小故事,或组织小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练习中的第一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或每个学生都来扮小猴,谁算得最快而且又正确,就最先爬上梯子摘到桃子。第二题小兔过河采蘑菇、第三题小鸟回家、第四题小猪吹泡泡等,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竞赛活动,比一比哪只“小兔”最聪明?哪只“小鸟”先回到家?哪头“小猪”最棒?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使每个学生的计算技能达到较熟练的程度。活动要讲究“度”,教师应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使活动有丰富的数学内涵。
三、自制“学具”,熟练掌握表内除法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揭示它们的内部规律是灵活掌握乘、除法基本口算的重要前提。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合作编写表内除法练习表。
表中从左往右或从上到下依次写出所有表内除法的被除数(即表中任一数都是它对应的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的积)。让学生准备分别写有1、2、3……8、9数字的9张卡片,学生任意拿出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对应的竖行或横行下(后)面,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依次说出除得的商。如,拿出写着3的数字卡片放在第三行的后面,依次算3÷3、6÷3、9÷3……27÷3,算除数是8的除法可用倒数第二行的每个数分别作被除数计算,如8÷8、16÷8……72÷8,还可以把横行与竖行连接起来拐弯算,如算5的除法,可以先用第5横行或竖行,算到25÷5时再接下去按竖行或横行计算,也可以让一个学生任意指着表中的一个数,另一个学生很快说出除以某个数所得的商。同桌交流,相互配合,使之熟练。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新店村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一、由具体有效的情境引出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材的编排是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或实物投影仪,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算,如:4÷2 8÷4 16÷4 25÷5 30÷6 18÷3……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好铺垫。
2.先按一定顺序整体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他(她)们分别在干什么。(若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图意图,教师应及时引导。)
3.启发学生把主题图分成三个小画面,让三个小组依次仔细观察、思考,并根据图中第一小组的“我们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第二小组的“我们做了49颗小星,分给7个小组”和第三小组的“我们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挂一行”等信息提出问题:①平均每行挂几面?②平均每组分几颗?③可以挂几行?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再引入例1的教学:
“56面彩旗,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这是根据主题图第1组的信息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彩旗”,“用除法算”,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进而引出除数是8的除法。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用口诀计算56÷8的计算方法。“什么数乘8得56”,这个数就是要求的数,于是利用口诀七八五十六得出56÷8=7即每行7面。将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挂成8行”变换为问题:“要是挂成7行呢?”从而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学生自己尝试计算56÷7的计算方法。想:“7和几相乘等于56”。由口诀七()五十六,算出56÷7=8。
4.抓住有密切联系的乘除法算式,让学生在比较计算中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形成用一句口诀算两道除法算式的知识结构。如由7×4=28→28÷4= 28÷7= 8×2=16→16÷2= 16÷8=
5.根据主题图第2、3组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自主探索,计算除数是7、9的除法,然后进一步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二、用好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要强化计算训练,通过练习,使学生计算时能脱口而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用童话表述的习题编成小故事,或组织小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练习中的第一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或每个学生都来扮小猴,谁算得最快而且又正确,就最先爬上梯子摘到桃子。第二题小兔过河采蘑菇、第三题小鸟回家、第四题小猪吹泡泡等,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竞赛活动,比一比哪只“小兔”最聪明?哪只“小鸟”先回到家?哪头“小猪”最棒?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使每个学生的计算技能达到较熟练的程度。活动要讲究“度”,教师应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使活动有丰富的数学内涵。
三、自制“学具”,熟练掌握表内除法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揭示它们的内部规律是灵活掌握乘、除法基本口算的重要前提。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合作编写表内除法练习表。
表中从左往右或从上到下依次写出所有表内除法的被除数(即表中任一数都是它对应的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的积)。让学生准备分别写有1、2、3……8、9数字的9张卡片,学生任意拿出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对应的竖行或横行下(后)面,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依次说出除得的商。如,拿出写着3的数字卡片放在第三行的后面,依次算3÷3、6÷3、9÷3……27÷3,算除数是8的除法可用倒数第二行的每个数分别作被除数计算,如8÷8、16÷8……72÷8,还可以把横行与竖行连接起来拐弯算,如算5的除法,可以先用第5横行或竖行,算到25÷5时再接下去按竖行或横行计算,也可以让一个学生任意指着表中的一个数,另一个学生很快说出除以某个数所得的商。同桌交流,相互配合,使之熟练。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新店村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