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主动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努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新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一、科学利用实物展示历史情境
历史知识虽然具有“过去性”,但又具有“直观性”很强的特点,包括如实物、模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和图表以及文物古迹等。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形成有效记忆的历史知识。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将仿制的秦“圆形方孔钱”向学生展示并作了适当介绍,并出示清朝的“康熙通宝”加以对比,使学生对“秦始皇规定以原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样式”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就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物对感官的刺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实物例证是学生获得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基础,它使学生能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历史,有条件的都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展示。
二、依托音乐平台,营造历史氛围,用心领悟历史
音乐的思想感情是强烈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反映社会生活,最能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许多有关的革命歌曲,如《长征组歌》《松花江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好这些革命歌曲。例如教师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跟唱,尝试着与歌曲融为一体,并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然后学生进入学习,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自由的讨论,配上组歌升华,学生们学习后会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陷、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具有极强的“过去性”特点,学生们无法对历史现象、史实进行直接观察,给出相应结论。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能逼真地再现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使历史事件较为真实地重现在学生眼前,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再现历史运动画面,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所有看、听、思等所有感官,投入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例如在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精神不振,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受到防毒反毒的教育。而且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学习中,能够形成离开课本也能在脑中再现历史画面的良好习惯,不易遗忘,推动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四、创设课堂讨论与表演情境,尝试合作学习
积极的课堂讨论能够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效推动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化。因此,历史教师要将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充实丰富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相互争辩中明事理、亮观点、提能力、赢尊重,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探究历史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迁西县旧城乡初级中学)
一、科学利用实物展示历史情境
历史知识虽然具有“过去性”,但又具有“直观性”很强的特点,包括如实物、模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和图表以及文物古迹等。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形成有效记忆的历史知识。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将仿制的秦“圆形方孔钱”向学生展示并作了适当介绍,并出示清朝的“康熙通宝”加以对比,使学生对“秦始皇规定以原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样式”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就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物对感官的刺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实物例证是学生获得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基础,它使学生能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历史,有条件的都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展示。
二、依托音乐平台,营造历史氛围,用心领悟历史
音乐的思想感情是强烈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反映社会生活,最能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许多有关的革命歌曲,如《长征组歌》《松花江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好这些革命歌曲。例如教师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跟唱,尝试着与歌曲融为一体,并体会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然后学生进入学习,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自由的讨论,配上组歌升华,学生们学习后会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陷、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具有极强的“过去性”特点,学生们无法对历史现象、史实进行直接观察,给出相应结论。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能逼真地再现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使历史事件较为真实地重现在学生眼前,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再现历史运动画面,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所有看、听、思等所有感官,投入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例如在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精神不振,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受到防毒反毒的教育。而且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学习中,能够形成离开课本也能在脑中再现历史画面的良好习惯,不易遗忘,推动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四、创设课堂讨论与表演情境,尝试合作学习
积极的课堂讨论能够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效推动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化。因此,历史教师要将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充实丰富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相互争辩中明事理、亮观点、提能力、赢尊重,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探究历史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迁西县旧城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