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多元解读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重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首先,教师自身要进行多元解读。教师在撰写教案之前,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并对文本有自身的思考。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進行多元解读。第三,师生要交流解读成果,达到共同进步。多元解读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中职语文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注意合理、适度地进行多元解读。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
  【分类号】G633.33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取了“一元解读”的方式,即唯《教师教学用书》和参考答案是听,在教学中缺乏多元解读的精神。本文就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尝试探讨,力争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师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一、分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对阅读教学进行备课时,只是简单的阅读一下文本,然后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和别人的教学设计,写作教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按照教师用书和参考答案进行讲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言论的记录者。这样的课堂自然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不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首先,教师自身没有深入的解读文本,这使得教师无法进行多元解读。第二,学生没有仔细的阅读文本,这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文本。第三,师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入交流,这使得师生对文本的领悟不深刻。
  (一)教师没有深入阅读文本
  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自身没有深入地阅读文本。这就造成教师自身缺乏对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惰性”,即缺乏对文本深入的思考,只是简单的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和参考答案进行教学。而有些参考资料的观点本身就存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参考资料、参考答案不加思考和辨别,容易造成对文本的误读,进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没有深入阅读文本
  很多中职学生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上课时,一般只是粗略的阅读一下课文,然后就听教师解说,把老师讲的记录下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被动的记录者,而非主动的学习者。学生没有仔细的阅读文本,自然也谈不上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三)师生缺乏交流
  在中职语文的阅读课堂上,一些教师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创精神不强,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文本缺乏深入解读,尤其是缺乏学生自己独特的解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尤其要注重多元解读。师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读出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二、阐释多元解读的必要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视角、经历、感受都是不同的,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分析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所谓多元解读,指不同的读者阅读同样的文本,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阅读情景和阅读心态下阅读同一文本,由于阅读心理、阅读期待、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在与文本进行阅读对话时,切入文本的角度、审视文本的视野、关照文本的层次就会有所不同,对文本意义的见解也会随之产生差异。”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行为。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动的学习,主动去构建知识。在进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解读文本,让学生主动的建构对文本的概念、判断等。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构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三、探究多元解读的步骤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多元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然后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最后,师生要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对文本的认识。
  (一)教师进行多元解读
  教师在撰写教案之前,要重视文本的深入解读,并力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此步骤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要求教师反复阅读文本,形成对文本的初步印象;然_____________
  ①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策略[J]. 教育评论,2011(4):96.后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探究;最后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反思,形成对文本独特的思考。
  1. 多次阅读文本
  教师要想对文本进行多次解读,必须多次阅读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文本,能使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更准确。在阅读时,教师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此步骤实质为教师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2.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对文本进行初读阅读后,要去查找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作者同期的一些作品、作者的生平等资料,这些对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认真地阅读这些资料后,教师回过来再次阅读文本,对文本会有更深刻的感悟。此步骤实质为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3.形成自身思考
  教师在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后,要有自身的思考。教师要重视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和体悟,不要迷信教参上的说法,更不要人云欲云。此步骤实质为教师对文本和教参的质疑反思。这一步是教师进行多元解读时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只有专业基础过硬,才能正确的把握和提取文本中的信息。教师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教师要广泛的摄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阅读文本时提出个人独特的且深刻的见解。另外,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对文本和教参等资料有质疑的精神,不要迷信这些资料。对这些资料,教师要取其精华,弃其不当之处。
  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以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多元解读做铺垫。
  (二)学生进行多元解读
  要想使中职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多元解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第三,师生要对文本进行深入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1.教师要教学生方法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常用方法。要解读一个文本,首先要多读、多查找作者写作此文的相关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不要将文本肢解成若干片段,更不要断章取义。有些文本一旦把它肢解开,会变得面目全非,完全与作者的本意背道而驰。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要注意文本中夹杂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这些语句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谢大有帮助。另外,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点睛之笔和独特之处,如优美的词句,精巧的构思等。
  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特的解读。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体验是不同的。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主张“百家争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教师要正确分析,对合理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师生交流解读成果
  建构主义认为,师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通过交流,师生将自身对文本的解读结合起来,达到思想的交汇,使得双方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正确。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认为学生对文本的所有解读都是对的,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多元解读,并非意味者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随意解读甚至“瞎读”,否则只会糟蹋文本,糟蹋经典。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妹妹”,但是,这个“林妹妹”首先要是一位女性。如果学生对“林妹妹”进行随意解读,那是很不恰当的。所以,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元解读要适度和适当。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平时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引导。这样,学生的解读才能正确和深刻。
  通过师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和学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梳理多元解读对教师的要求
  多元解读对中职语文教师及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端正工作态度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多元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要端正工作的态度。有些教师在教学前只是简单的阅读一下教参,没有深入的阅读文本;教学时简单地按照教参组织教学。这其实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在备课时要认真并反复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的内涵;然后适当的阅读教参,并对教参上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不当之处。备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做铺垫。
  (二)转变教学理念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多元解读,还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的理念。教师要认真阅读现当代先进的教育和教学理论著作,并以之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去深入的解读文本,并进行独特的思考,从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三)转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质疑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这也是不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
  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选用教学方法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专业特点。选用的教学方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提高自身素质
  不管是教师自身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还是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综合知识,还需要懂得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学要符合《教育學》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规律。例如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每个人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要。在解读文本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只要是合理的,教师就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观点存在价值观、人生观等问题,教师应该明确指出)这样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多元解读。
  (五)多元解读要适度
  多元解读并非随意解读,也并非“瞎读”。它首先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多元解读必须正确到位。这需要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第二,教师在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注意解读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借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水平,即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中职学生阅读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复杂,提出的解读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多元解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各中职语文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多元解读的指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邵宗杰 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策略[J]. 教育评论,2011,(4): 95-98.
  [6]孙丽曼.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背影》的多元解读[J].喀什师范学院报,2012,(11):88-90.
  [7]鲍道宏.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31-35.
  [8]叶春英.关于“多元解读”的一些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6):40-41.
其他文献
目的:牙周炎是由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关
不少业内人士透露,小吃店的选址是有口诀的:“十字路口占前三;丁字路口选一端;千万别进死胡同;单边商业要慎重;隔离带、高台阶、最好开到商业街;学校、工厂、写字楼,看看人流稠不稠。”   具体而言,如果小吃店要选择在十字路口,门店的位置一定要在从路口往里数,前三个店铺中的任意一家,否则因距离路口远,顾客看不到,不会给小吃店带来太多的人流量;而要是选择丁字路口时,一定要守住一端,因为丁字路口相当于是一
摘要: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换句话说阅读就是打开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阅读对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为了培养我国全民读书的习惯,就必然要从小抓起。鉴于此,笔者通过一定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可谓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性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字:阅读实践 有效性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自国以来,我国就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读完卷书,行
目的:探讨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几种固位形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病例的纳入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修复科就诊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共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作文写作,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记叙类文章应源于生活。而高年级的小学生活泼贪玩,观察能力较低,写起文章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生动形象的将所闻所见完全的表达出来。为此,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一些小学高年级记叙文的写作窍门,以供交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窍
[摘要]写作往往是初中生较为薄弱的环节,“没话说”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文章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作文教学策略的探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分析  【分类号】G633.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让教师和学生普遍头疼的环节之一。对于教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