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会会员证,朱红封面,印有银白色的两行简体字。内页的白纸早已泛黄,蓝色钢笔字迹也已泛黄,但清晰可辨。一寸泛黄的黑白照片,是母亲二十二岁时的青春模样——我非常喜欢母亲这张年轻时候的照片。
母亲生前非常珍视这个工会会员证。在我四十多年的漫长记忆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搬家,但母亲始终保存在身边,从未遗失。
会员证内页显示,母亲出生日期是1938 年4 月9 日,入会日期是1960 年7 月1日,发证单位是巩县棉麻纺织厂工会。母亲说棉麻纺织厂在1961 年停办了。
1963 年,父亲和母亲结婚,父亲在洛阳教书,母亲婚后仍是农业户口。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母亲一直在娘家务农。
我出生成长在外婆家。
小时候,我和姐姐的棉衣、棉裤、棉鞋,都是母亲手工做的。记得家里有一本《人民画报》杂志,彩页里夹着许多母亲裁好的厚纸鞋样。红色的竹编筐子里,不同颜色的线,各种型号的针、顶针、锥子,一应俱全。每逢秋末,天冷之前,母亲认真地准备布料、棉花和鞋面。男孩是蓝黑色条绒鞋面,女孩是枣红色条绒鞋面。母亲白天忙完了地里的农活,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赶做棉鞋。母亲做的棉鞋,针脚整齐,美观;穿着舒适,暖和。每年冬季,我都有新棉鞋穿。母亲用千针万线,织就温暖,呵护我走过风雪严寒。
1983 年,父亲教龄满25 年,母亲、二姐和我,户口迁往洛阳。当时大姐已到武汉上大学。
宁静夏夜,月光如水。火车停了,停在了故乡的小站。母亲背着行李,牵着我的手,还有从外地返乡的几位同伴,走出站台,走下河堤。
南面不远处的河边,一条木船上,一盏油灯闪烁着黄晕的光芒。我们一行人向着灯光走去。伊洛河淙淙流淌,月光在水面平铺了一条发亮明净的路。船夫摇动着双桨,汩汩水声相送,将母亲、我、几位同乡,送过南岸。
一条小路,两侧杨树成行,在麦田中延伸。河风吹来了成熟的麦穗的清香。母亲牵着我的手,步伐轻快。耳畔是几位同乡的脚步声,爽朗的谈笑声,还有路旁杨树茂盛枝叶间,蝉儿的合奏,繁密如雨。
走了一段路程。年少的我,腿脚疼痛,走不动了。母亲就背着我,往前走。我趴在母亲背上,头贴紧母亲乌黑的秀发,两手搂着母亲的脖颈,母亲艰难地走着。
这是麦收时节,一个静美的夜晚,母亲带着我,乘坐火车从洛阳返乡的记忆。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黑发变白发,衰老了。母親病重住院时,从轮椅,到病床;或从病床,到轮椅,大多由我抱起母亲。
此时,母亲双手搂紧我,面容安然踏实,嘴角漾起笑容。我艰难地抱着母亲,正如年少时母亲艰难地背着我一样。
母亲去世,近四年。
深秋来了,扫墓的日子到了。天气晴好,风,并不寒冷。
青草泛黄,长势茂盛,几乎无法辨认母亲坟茔的具体位置。
我和家人仔细地清理了一丛丛黄绿相间的茂草。黄土堆,已经矮小了很多的黄土堆,裸露了出来。
坟上保留了一株构树。树,并不大,枝】叶葱绿依然,坚韧地迎风摇曳。
四围麦田凝碧,在临近中午的明澈光线的照射下,流泻银光。南面几百米高铁线上,传来列车疾驰而过的呼啸声。
哦,是不是母亲在喊我?
母亲生前非常珍视这个工会会员证。在我四十多年的漫长记忆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搬家,但母亲始终保存在身边,从未遗失。
会员证内页显示,母亲出生日期是1938 年4 月9 日,入会日期是1960 年7 月1日,发证单位是巩县棉麻纺织厂工会。母亲说棉麻纺织厂在1961 年停办了。
1963 年,父亲和母亲结婚,父亲在洛阳教书,母亲婚后仍是农业户口。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母亲一直在娘家务农。
我出生成长在外婆家。
小时候,我和姐姐的棉衣、棉裤、棉鞋,都是母亲手工做的。记得家里有一本《人民画报》杂志,彩页里夹着许多母亲裁好的厚纸鞋样。红色的竹编筐子里,不同颜色的线,各种型号的针、顶针、锥子,一应俱全。每逢秋末,天冷之前,母亲认真地准备布料、棉花和鞋面。男孩是蓝黑色条绒鞋面,女孩是枣红色条绒鞋面。母亲白天忙完了地里的农活,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赶做棉鞋。母亲做的棉鞋,针脚整齐,美观;穿着舒适,暖和。每年冬季,我都有新棉鞋穿。母亲用千针万线,织就温暖,呵护我走过风雪严寒。
1983 年,父亲教龄满25 年,母亲、二姐和我,户口迁往洛阳。当时大姐已到武汉上大学。
宁静夏夜,月光如水。火车停了,停在了故乡的小站。母亲背着行李,牵着我的手,还有从外地返乡的几位同伴,走出站台,走下河堤。
南面不远处的河边,一条木船上,一盏油灯闪烁着黄晕的光芒。我们一行人向着灯光走去。伊洛河淙淙流淌,月光在水面平铺了一条发亮明净的路。船夫摇动着双桨,汩汩水声相送,将母亲、我、几位同乡,送过南岸。
一条小路,两侧杨树成行,在麦田中延伸。河风吹来了成熟的麦穗的清香。母亲牵着我的手,步伐轻快。耳畔是几位同乡的脚步声,爽朗的谈笑声,还有路旁杨树茂盛枝叶间,蝉儿的合奏,繁密如雨。
走了一段路程。年少的我,腿脚疼痛,走不动了。母亲就背着我,往前走。我趴在母亲背上,头贴紧母亲乌黑的秀发,两手搂着母亲的脖颈,母亲艰难地走着。
这是麦收时节,一个静美的夜晚,母亲带着我,乘坐火车从洛阳返乡的记忆。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黑发变白发,衰老了。母親病重住院时,从轮椅,到病床;或从病床,到轮椅,大多由我抱起母亲。
此时,母亲双手搂紧我,面容安然踏实,嘴角漾起笑容。我艰难地抱着母亲,正如年少时母亲艰难地背着我一样。
母亲去世,近四年。
深秋来了,扫墓的日子到了。天气晴好,风,并不寒冷。
青草泛黄,长势茂盛,几乎无法辨认母亲坟茔的具体位置。
我和家人仔细地清理了一丛丛黄绿相间的茂草。黄土堆,已经矮小了很多的黄土堆,裸露了出来。
坟上保留了一株构树。树,并不大,枝】叶葱绿依然,坚韧地迎风摇曳。
四围麦田凝碧,在临近中午的明澈光线的照射下,流泻银光。南面几百米高铁线上,传来列车疾驰而过的呼啸声。
哦,是不是母亲在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