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我国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未来的中国城市将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把城市建设的宜居、舒适,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城市市政道路的发展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城市市政道路发展重要性、存在问题及破解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城市发展;规划;现场管理
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是框架越拉越大,人口的不断积聚,造成城市发展必须向外寻找空间。我们都知道城市向外发展的第一步是修路,把市政路网架起来,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可以把市政道路比作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他支起了一座城市的躯体,同时往城市的各个角落输送各种“营养”,一个人的一个部位血管坏死,那么这个部位将同时面临坏死的境地。同样这个现象也适合当前的城市,城市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将离不开道路给他输送的“营养”。可见城市市政道路的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城市市政道路的发展出现了“骨质疏松”“血管堵塞”的病症。
一、城市市政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顺。一条道路的成型需要从规划到建设,最后到管养,主要分成这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多数有不同的部门来承担,规划往往由住建部门或者规划部门负责,道路的建设往往由重点工程建设部门来负责实施,最后建成后管理往往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这种规、建、管三家分离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让专业部门干专业的事,形成各司其职的工作局面。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存在有效分离,联系不够的问题。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存在一规了之、一建了之的现象,一线的管理部门往往都是被动接管,管理过程中市民实际需求和经验教训,没有有效传递给规划和建设部门。城市市政道路的规、建、管三者之间需要各司其职,更需要彼此联系。
2、规划引领不够。上兵伐谋、规划先行,规划的重要性大家不言而喻,说规划是百年大计绝不为过。市政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道路规划前瞻性不足,对市政道路发展引领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道路规划中对周边区域的定位没有充分考虑,往往追求横平竖直,一个标准通到底,比如在学校区域,在道路规划中就没有预留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空间,上学放学时候极易形成道路堵点。二是部门道路规划没有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估。一条路建好后,没几年发现通行能力不够,只好重新扩宽改建,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同时频繁的封路修路也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三是规划过程市民参与程度不够高。当前市民参与的渠道主要还是网站公示获悉,渠道单一,编制单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不一定透彻,这导致编制的规划与实际有脱节,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往往没有得到反映。
3、建设协调管理力度不足。城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其承载着城市运行所必需的的交通、电力、供排水、燃气、通讯等多种功能。市政道路建设注定需要大量协调配合工作。当前道路建设过程中协调配合出现问题较为突出,易造成工程延期或影响工程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较差。市政道路因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往往市民反映强烈。首先是出行问题,道路建设之前没有为市民出行建设必要、安全、便捷的便道,直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出行。其次噪音问题,因施工企业安排不合理,夜间施工存在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市民投诉率高;二是协调配合建设问题突出。因市政道路建设涉及面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配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没有提前与各方做好协调配合等工作,往往因某项配套项目建设延误整个工期,不仅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安排,更是影响市民生活出行,这类项目也被市民戏称为“世纪工程”。
二、破解城市市政道路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建设体制机制。一条市政道路的建成从规划、建设到管理存在多个环节,且各环节之间关联性很强。如何能让各自分工明确,又互相无缝衔接,就务必健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体制。我认为健全市政道路建设体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通过成立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领导组,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与,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通过领导组的形式将各部门有效衔接起来,增强彼此联系,交流沟通经验和想法;二是要明确各自职责。建好一条路,需要各部门的认真履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道路最终的使用。要在制度上明确各自职责,让规划、建设、管理三个部门都明确职责内容和界限,同时要防止一规了之、一建了之,要明确规划部门在施工建设和移交管养过程中的职责,明确建设部门在移交管养后承担的工作职责。通过细化职责,不仅让各自把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服务于道路的整个生命历程。
2、进一步强化市政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规划具有龙头引领作用,做好市政道路规划,是市政道路建好的前提。如何发挥出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我想应该严把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科学性要发挥出规划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科学性要求规划的制定不仅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同时要广泛倾听民意,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把市民的意见融入到规划中,这样才能让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权威性要发挥出规划的战略性、严肃性和管控性。规划的权威性就是要祛除规划朝令夕改的痹症,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凌驾于规划之上,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执行,对于偷建漏建改建的违法行为,坚决给予打击,要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规划权威性的氛围。
3、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现场协调管理的水平。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有序的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施工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进行技术准备、资金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机械准备等常规准备工作,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配套建设好临时通行道路,做好施工围挡,尽可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二是做好施工协调工作,因为道路施工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做好协调工作对整个工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方要尽可能与相关部门提前对接,提前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建设单位要牵头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议,让施工整个过程能有序推进。
三、结语
城市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市民在一座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建设管理好市政道路可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也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将市政道路发展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让市政道路的建设助推城市化的发展,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舒适,更加有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朱桂平,徐智龙,试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协调[J];城乡建设,2011年02期
[2]谢渊培,侯培钰,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浅析[J];居舍,2018年14期
[3]吴宇中,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浅析[J];商业文化,2012年06期
作者简介:胡良为(1990.9)男,汉,安徽六安,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工作单位: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关键词:市政道路;城市发展;规划;现场管理
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是框架越拉越大,人口的不断积聚,造成城市发展必须向外寻找空间。我们都知道城市向外发展的第一步是修路,把市政路网架起来,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可以把市政道路比作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他支起了一座城市的躯体,同时往城市的各个角落输送各种“营养”,一个人的一个部位血管坏死,那么这个部位将同时面临坏死的境地。同样这个现象也适合当前的城市,城市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将离不开道路给他输送的“营养”。可见城市市政道路的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城市市政道路的发展出现了“骨质疏松”“血管堵塞”的病症。
一、城市市政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顺。一条道路的成型需要从规划到建设,最后到管养,主要分成这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多数有不同的部门来承担,规划往往由住建部门或者规划部门负责,道路的建设往往由重点工程建设部门来负责实施,最后建成后管理往往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这种规、建、管三家分离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让专业部门干专业的事,形成各司其职的工作局面。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存在有效分离,联系不够的问题。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存在一规了之、一建了之的现象,一线的管理部门往往都是被动接管,管理过程中市民实际需求和经验教训,没有有效传递给规划和建设部门。城市市政道路的规、建、管三者之间需要各司其职,更需要彼此联系。
2、规划引领不够。上兵伐谋、规划先行,规划的重要性大家不言而喻,说规划是百年大计绝不为过。市政道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道路规划前瞻性不足,对市政道路发展引领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道路规划中对周边区域的定位没有充分考虑,往往追求横平竖直,一个标准通到底,比如在学校区域,在道路规划中就没有预留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空间,上学放学时候极易形成道路堵点。二是部门道路规划没有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估。一条路建好后,没几年发现通行能力不够,只好重新扩宽改建,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同时频繁的封路修路也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三是规划过程市民参与程度不够高。当前市民参与的渠道主要还是网站公示获悉,渠道单一,编制单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不一定透彻,这导致编制的规划与实际有脱节,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往往没有得到反映。
3、建设协调管理力度不足。城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其承载着城市运行所必需的的交通、电力、供排水、燃气、通讯等多种功能。市政道路建设注定需要大量协调配合工作。当前道路建设过程中协调配合出现问题较为突出,易造成工程延期或影响工程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较差。市政道路因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往往市民反映强烈。首先是出行问题,道路建设之前没有为市民出行建设必要、安全、便捷的便道,直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出行。其次噪音问题,因施工企业安排不合理,夜间施工存在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市民投诉率高;二是协调配合建设问题突出。因市政道路建设涉及面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配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没有提前与各方做好协调配合等工作,往往因某项配套项目建设延误整个工期,不仅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安排,更是影响市民生活出行,这类项目也被市民戏称为“世纪工程”。
二、破解城市市政道路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建设体制机制。一条市政道路的建成从规划、建设到管理存在多个环节,且各环节之间关联性很强。如何能让各自分工明确,又互相无缝衔接,就务必健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体制。我认为健全市政道路建设体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通过成立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领导组,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与,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通过领导组的形式将各部门有效衔接起来,增强彼此联系,交流沟通经验和想法;二是要明确各自职责。建好一条路,需要各部门的认真履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道路最终的使用。要在制度上明确各自职责,让规划、建设、管理三个部门都明确职责内容和界限,同时要防止一规了之、一建了之,要明确规划部门在施工建设和移交管养过程中的职责,明确建设部门在移交管养后承担的工作职责。通过细化职责,不仅让各自把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服务于道路的整个生命历程。
2、进一步强化市政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规划具有龙头引领作用,做好市政道路规划,是市政道路建好的前提。如何发挥出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我想应该严把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科学性要发挥出规划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科学性要求规划的制定不仅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同时要广泛倾听民意,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把市民的意见融入到规划中,这样才能让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权威性要发挥出规划的战略性、严肃性和管控性。规划的权威性就是要祛除规划朝令夕改的痹症,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凌驾于规划之上,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执行,对于偷建漏建改建的违法行为,坚决给予打击,要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规划权威性的氛围。
3、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现场协调管理的水平。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有序的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施工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要进行技术准备、资金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机械准备等常规准备工作,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配套建设好临时通行道路,做好施工围挡,尽可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二是做好施工协调工作,因为道路施工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做好协调工作对整个工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方要尽可能与相关部门提前对接,提前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建设单位要牵头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议,让施工整个过程能有序推进。
三、结语
城市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市民在一座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建设管理好市政道路可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也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将市政道路发展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让市政道路的建设助推城市化的发展,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舒适,更加有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朱桂平,徐智龙,试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协调[J];城乡建设,2011年02期
[2]谢渊培,侯培钰,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浅析[J];居舍,2018年14期
[3]吴宇中,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浅析[J];商业文化,2012年06期
作者简介:胡良为(1990.9)男,汉,安徽六安,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工作单位: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