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称代词是人类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和理解人称代词可确保交际过程的顺畅,反之则可能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失败。
关键词:人称代词;变化;使用条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一、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的含义
词的一类,用于人的称谓。如:我、我们、你们、他、她们……
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人”字,可译为“别人”“人家”。
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从古到今的,其用词也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一人称称为第一身指称。在现代汉语中,“我、我们”是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咱、咱们”则是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三)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用来指称听话人一方。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二人称称为第二身指称。如“你”、“你们”等。在现代汉语中,“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您”是“你”的尊称。
(四)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在言语活动中,指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的,为第三人称。还可以称代事物。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三人称称为第三身指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用后面加“们”表示。书面上分别写作“他们”、“她们”和“它们”。“他们”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还有“别人”、“人家”等。
二、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比现代汉语多。
就第一人称而言,常用的就有“吾”“我”“余”“予”等,再加上自谦等词语,数不胜数。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语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二人称,常用的有“尔”“汝”“女”“若”“乃”“而”等。现在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常用的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现在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
那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人称代词呢?我认为语言的最基础的单位就是言语交际,语言是以言语交际的方式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语言存在的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
首先,语言的存在状态要求有交际对象,人称代词也是如此。有存在一个固定的交际对象,我们才能够使语言有意义的产生。如果没有交谈的对象,就无所谓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自称对称他称这些名称。只有一个人,是无法产生对话的。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言语交际,即不包括电话,网络,只是面对面的交际。
其次是言语交际的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同一个言语交际的语境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选择、关照的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只有在同一个语境内,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建立听话人与实际人物的关系,相当于只有面对面,通过一定的眼神和手势才能确定谁是说话人,谁是听话人。
再者,是交际关系。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互相认识或者熟悉。尤其是在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时,更是如此。第三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或物必须与说话人和听话人有所联系,第三人称代词才能够使用。如果是在听话人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说话人要先对所指代的人或物进行一番描述之后,才能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例如在文章中就经常会出现对某个人物的描写,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所印象,再到后来提到的话,就用第三人称指代。在言语交际中亦是如此。
最后是要用交际意图。说话人和听话人是有一定原因才会进行交流,才会使用人称代词的。比如在逛街时发现某个女生或者男生的衣服很好看,或者是他或她的某样东西很喜欢,这个时候就会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或批评,或赞美,是出于一定目的或者原因进行的对话,从而使用人称代词。所以说交际意图也是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沈建林.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J].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4年08期.
[2]陈正清.汉语中的人称代词[J].语文天地,2010年08期.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第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语文教学及研究,2000年02期.
[6]蒋思钰.汉语言人称代词的古今流变[J].华章,2013年25期.
[7]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
[8]吴媛媛.第三人称代词流变探微[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9]贾志峰.汉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演变及原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贾李娟.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人称代词;变化;使用条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一、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的含义
词的一类,用于人的称谓。如:我、我们、你们、他、她们……
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人”字,可译为“别人”“人家”。
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从古到今的,其用词也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一人称称为第一身指称。在现代汉语中,“我、我们”是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咱、咱们”则是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三)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用来指称听话人一方。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二人称称为第二身指称。如“你”、“你们”等。在现代汉语中,“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您”是“你”的尊称。
(四)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在言语活动中,指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第三方的,为第三人称。还可以称代事物。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第三人称称为第三身指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用后面加“们”表示。书面上分别写作“他们”、“她们”和“它们”。“他们”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还有“别人”、“人家”等。
二、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比现代汉语多。
就第一人称而言,常用的就有“吾”“我”“余”“予”等,再加上自谦等词语,数不胜数。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语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二人称,常用的有“尔”“汝”“女”“若”“乃”“而”等。现在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常用的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现在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
那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人称代词呢?我认为语言的最基础的单位就是言语交际,语言是以言语交际的方式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语言存在的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
首先,语言的存在状态要求有交际对象,人称代词也是如此。有存在一个固定的交际对象,我们才能够使语言有意义的产生。如果没有交谈的对象,就无所谓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自称对称他称这些名称。只有一个人,是无法产生对话的。当然这些都是指一般的言语交际,即不包括电话,网络,只是面对面的交际。
其次是言语交际的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同一个言语交际的语境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所选择、关照的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只有在同一个语境内,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建立听话人与实际人物的关系,相当于只有面对面,通过一定的眼神和手势才能确定谁是说话人,谁是听话人。
再者,是交际关系。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互相认识或者熟悉。尤其是在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时,更是如此。第三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或物必须与说话人和听话人有所联系,第三人称代词才能够使用。如果是在听话人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说话人要先对所指代的人或物进行一番描述之后,才能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例如在文章中就经常会出现对某个人物的描写,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所印象,再到后来提到的话,就用第三人称指代。在言语交际中亦是如此。
最后是要用交际意图。说话人和听话人是有一定原因才会进行交流,才会使用人称代词的。比如在逛街时发现某个女生或者男生的衣服很好看,或者是他或她的某样东西很喜欢,这个时候就会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或批评,或赞美,是出于一定目的或者原因进行的对话,从而使用人称代词。所以说交际意图也是人称代词的使用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沈建林.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J].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4年08期.
[2]陈正清.汉语中的人称代词[J].语文天地,2010年08期.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第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语文教学及研究,2000年02期.
[6]蒋思钰.汉语言人称代词的古今流变[J].华章,2013年25期.
[7]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
[8]吴媛媛.第三人称代词流变探微[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9]贾志峰.汉语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演变及原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贾李娟.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