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力提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七号(1999年)明确规定继续教育是教师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现阶段,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尤其是缺乏实效性这个问题更是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 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对“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一观点“认同”和“非常认同”的占38.9%,“无所谓”、“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占61.1%。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教师依然存在着“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观念。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已经是一个具有教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学习与否、培训与否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只要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就没有下岗、落聘的后顾之忧。许多教师在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有72.5%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迫于上级规定和晋升职称的压力。特别晋升职称的压力,让许多教师很无奈,为了评职称,只能在沉重的教学压力下抛家舍业参加学习,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
2 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集中培训是继续教育实践中采取比较多的一种培训模式,往往采取大课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育,形成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其明显缺陷是针对性差,难以满足学员“缺啥补啥”的需求,导致培训效率极其低下。
①培训内容上和组织管理上,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忽视了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差异性,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
②缺乏对学员的研究,忽视了参训教师的成人心理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人的记忆、想象、注意等已呈下降趋势,而概念、判断、推理、综合、分析、概括、具体化等则在不断成长。
3 工学矛盾和教师经济负担问题突出。
3.1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小学教师一般每个星期都有20多节课,而中学教师还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因此平常没有多少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此,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都选在节假日来进行,而且往往是集中几天完成一定的内容,使得参训教师身心疲惫。
3.2参加培训的教师经济负担过重。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近五年内参加一次培训的费用在200元以下的仅占61%,200~500元的占31.7%,500元以上的占7.7%。而参加培训的教师中有68.7%是个人负担,18.8%是由“个人和学校”各负担一定比例。可见大部分教师的参培费用都是自掏腰包,由学校和主管部门负担的只占极少数。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他们的参训积极性。
调查显示,有61.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工学矛盾和经费问题”。
4 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与评价过于简单、肤浅。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评价活动反映了人民对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追求。评价活动具有四种最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是以中小学教师的特定培训需要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过程和培训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制定培训决策和促进有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与评价基本上是看是否完成学时、学员的出勤情况、学员完成作业和论文情况、培训结束时的考试情况等,至于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怎么做的,学生是否发生变化等等都没有加以考虑。调查数据显示,有80.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评价方法不科学,选择了“非常严重”、“严重”、“一般”,仅有19.1%的人选择了“不严重”和“不存在”。在访谈中有学校领导抱怨教师参加培训后,在工作上没什么变化,而教师却抱怨培训结束后回到学校没有实践的机会,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没有用武之地,学校领导并不支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评价和考核知识局限在表面上,是非常肤浅的。这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培训机构对培训的评估总是赞歌一片。
5 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够。对继续教育的师资把关不严。很多培训课程的老师有的不是本课程的学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有的甚至根本不是本学科的老师在主讲。而有的老师虽然是高文凭高职称,专业也很对口,但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师训机构,缺少必要的中小学实践经验,致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让参与的老师觉得这样的培训没有实用性,大大打击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以上不足有些是社会或者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师训机构的努力能做到的,当前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继续教育和当前工作的关系,把教师继续教育切实提到工作议程上,在改变领导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改变教师本身的继续教育理念。
②在培训模式上,不仅要落实集中轮训制度,更要利用送教下乡的方式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送教下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经济负担,不用他们额外增加车旅费、餐费和住宿费。另外还可以大力开展网上教学等远距离继续教育模式,这对缓解“工学矛盾”和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更有很大的作用。
③要让继续培训走进广大中小学的课堂,切实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主讲老师不仅要各好培训教材,更要备好学员以及学员面对的广大中小学生。主讲老师的选择不能局限在师训机构内部,更要面对所有的中小学教师,从中选拔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实师训力量。对师训机构的教师也要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加强同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继续教育教有所用、学有所用。
1 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对“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一观点“认同”和“非常认同”的占38.9%,“无所谓”、“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占61.1%。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教师依然存在着“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观念。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已经是一个具有教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学习与否、培训与否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只要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就没有下岗、落聘的后顾之忧。许多教师在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有72.5%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迫于上级规定和晋升职称的压力。特别晋升职称的压力,让许多教师很无奈,为了评职称,只能在沉重的教学压力下抛家舍业参加学习,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
2 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集中培训是继续教育实践中采取比较多的一种培训模式,往往采取大课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育,形成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其明显缺陷是针对性差,难以满足学员“缺啥补啥”的需求,导致培训效率极其低下。
①培训内容上和组织管理上,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忽视了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差异性,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
②缺乏对学员的研究,忽视了参训教师的成人心理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人的记忆、想象、注意等已呈下降趋势,而概念、判断、推理、综合、分析、概括、具体化等则在不断成长。
3 工学矛盾和教师经济负担问题突出。
3.1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小学教师一般每个星期都有20多节课,而中学教师还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因此平常没有多少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此,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都选在节假日来进行,而且往往是集中几天完成一定的内容,使得参训教师身心疲惫。
3.2参加培训的教师经济负担过重。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近五年内参加一次培训的费用在200元以下的仅占61%,200~500元的占31.7%,500元以上的占7.7%。而参加培训的教师中有68.7%是个人负担,18.8%是由“个人和学校”各负担一定比例。可见大部分教师的参培费用都是自掏腰包,由学校和主管部门负担的只占极少数。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他们的参训积极性。
调查显示,有61.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工学矛盾和经费问题”。
4 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与评价过于简单、肤浅。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评价活动反映了人民对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追求。评价活动具有四种最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是以中小学教师的特定培训需要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过程和培训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制定培训决策和促进有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与评价基本上是看是否完成学时、学员的出勤情况、学员完成作业和论文情况、培训结束时的考试情况等,至于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怎么做的,学生是否发生变化等等都没有加以考虑。调查数据显示,有80.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评价方法不科学,选择了“非常严重”、“严重”、“一般”,仅有19.1%的人选择了“不严重”和“不存在”。在访谈中有学校领导抱怨教师参加培训后,在工作上没什么变化,而教师却抱怨培训结束后回到学校没有实践的机会,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没有用武之地,学校领导并不支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评价和考核知识局限在表面上,是非常肤浅的。这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培训机构对培训的评估总是赞歌一片。
5 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够。对继续教育的师资把关不严。很多培训课程的老师有的不是本课程的学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有的甚至根本不是本学科的老师在主讲。而有的老师虽然是高文凭高职称,专业也很对口,但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师训机构,缺少必要的中小学实践经验,致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让参与的老师觉得这样的培训没有实用性,大大打击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以上不足有些是社会或者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师训机构的努力能做到的,当前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继续教育和当前工作的关系,把教师继续教育切实提到工作议程上,在改变领导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改变教师本身的继续教育理念。
②在培训模式上,不仅要落实集中轮训制度,更要利用送教下乡的方式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送教下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经济负担,不用他们额外增加车旅费、餐费和住宿费。另外还可以大力开展网上教学等远距离继续教育模式,这对缓解“工学矛盾”和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更有很大的作用。
③要让继续培训走进广大中小学的课堂,切实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主讲老师不仅要各好培训教材,更要备好学员以及学员面对的广大中小学生。主讲老师的选择不能局限在师训机构内部,更要面对所有的中小学教师,从中选拔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实师训力量。对师训机构的教师也要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加强同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继续教育教有所用、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