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教学计划调整及理论知识融合,将会计资格考证融入高职会计教学,可提高高职会计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有效解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部分课程难度超出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接受能力差,丧失学习兴趣等问
一、教学计划调整
专业会计课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以会计方法(主要是会计反映方法)为主线进行组合;一种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设置课程;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会计的对象(可抽象为资金、成本、利润)划分课程门类。在现实中,大多是以会计对象为主线,以会计手段(或会计方法)为辅线设置会计课题,界定教学内容。
从会计对象来看: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它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基础会计的研究内容就是以资金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为主。从会计手段来看: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整体。会计考证的研究内容偏向核算和分析。从实际需要来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资金要素的核算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主;会计考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要素核算、分析的基础上追求细致化、深入化,还广泛涉及财经法规的内容。从递进顺序来看,合理界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会计业务的简繁和易难为标准,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先传统学科后新兴学科、先通用业务后特殊业务的逻辑顺序”,而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从工作程序来看:会计工作中核算是基础,技能证书又是核算的继续和深入。从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看,考证难于核算基础。所以在开课顺序上,先基础后考证,先核算后考核,符合上述原则。即先开基础会计,后同时开财务管理、会计考证,在成本会计之后开管理会计。
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会计基础基本就是会计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可以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讲授;而财经法规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由于教学计划中这三门课的开设时间跨度较长,所以教学计划中应将经济法基础在考前单设,以汇总巩固相关内容;而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内容包括高职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的相关内容,这两门课都已经包含在教学计划中,只要求这两门课在讲授时参考会计电算化证考试用书的相关内容。
二、在调整内容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内容安排
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只是研究的会计手段不同,针对同一研究对象,两者研究的会计手段呈递进关系。基础会计作为研究核算问题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应限于会计概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与常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对于那些既可在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又可在会计考证中安排的内容,尽量归入会计考证,体现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课程的递进关系,同时避免了两门课程的重复。
(二)基础会计与会计考证的交叉与分工问题
两门课程的交叉点主要是会计核算方法。课程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减少重复,基础会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谈核算方法,会计考证则从更理论化的角度谈会计对象。如基础会计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计量做一般性原则说明,会计考证则按照科目专门论述。实际学习中,前者泛泛介绍,后者在细化中讲授。
三、理论知识融合资格考证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这两者看起来有着不同的目的,但在教学设计中,只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从工作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的岗位技能,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条是满足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考取“助理会计师”等证书的需要,就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衔接和融通,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取双证书,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这样兼顾两者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以会计基础考证为例。在考证第一章总论中就有一个考点: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这一内容在“基础会计”中也有重复涉及。在教学中,先准备一份“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使得前者比后者少500元,同时设计库存实有现金(以练功券代替)与现金日记账一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进行仔细核对,发现出纳将一笔零星收入500元现金漏记现金日记账。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账簿少记500元,那现金就应该多出500元,为什么现金还能和日记账一致呢?最后问题只能在出纳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内部牵制原则的重要性,明白出纳岗位的特殊性。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基本能满足“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加深理解和参加考证的需要来看,这还是不够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三个内容:一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法规),应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思想。二是通过查账、对账的过程,使得学生明白会计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会计基础考证中财产清查的内容。结合本例,则是明确了现金清查的方法,还可以设计现金短款长款相对应的核算题目。三是结合出纳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抛出6个问题:1.企业一般对现金管理有哪些要求?2.现金的限额一般是多少?3.现金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4.转账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5.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有何区别?6.企业怎样来保管支票?有哪些要求?这6个涉及法规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和考点能够更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升华,弥补知识教学与从业资格证考试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断裂,满足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及从业资格证考取二者的有效衔接和融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一、教学计划调整
专业会计课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以会计方法(主要是会计反映方法)为主线进行组合;一种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设置课程;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会计的对象(可抽象为资金、成本、利润)划分课程门类。在现实中,大多是以会计对象为主线,以会计手段(或会计方法)为辅线设置会计课题,界定教学内容。
从会计对象来看: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它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基础会计的研究内容就是以资金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为主。从会计手段来看: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整体。会计考证的研究内容偏向核算和分析。从实际需要来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资金要素的核算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主;会计考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要素核算、分析的基础上追求细致化、深入化,还广泛涉及财经法规的内容。从递进顺序来看,合理界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会计业务的简繁和易难为标准,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先传统学科后新兴学科、先通用业务后特殊业务的逻辑顺序”,而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从工作程序来看:会计工作中核算是基础,技能证书又是核算的继续和深入。从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看,考证难于核算基础。所以在开课顺序上,先基础后考证,先核算后考核,符合上述原则。即先开基础会计,后同时开财务管理、会计考证,在成本会计之后开管理会计。
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会计基础基本就是会计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可以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讲授;而财经法规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由于教学计划中这三门课的开设时间跨度较长,所以教学计划中应将经济法基础在考前单设,以汇总巩固相关内容;而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内容包括高职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的相关内容,这两门课都已经包含在教学计划中,只要求这两门课在讲授时参考会计电算化证考试用书的相关内容。
二、在调整内容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内容安排
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只是研究的会计手段不同,针对同一研究对象,两者研究的会计手段呈递进关系。基础会计作为研究核算问题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应限于会计概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与常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对于那些既可在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又可在会计考证中安排的内容,尽量归入会计考证,体现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课程的递进关系,同时避免了两门课程的重复。
(二)基础会计与会计考证的交叉与分工问题
两门课程的交叉点主要是会计核算方法。课程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减少重复,基础会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谈核算方法,会计考证则从更理论化的角度谈会计对象。如基础会计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计量做一般性原则说明,会计考证则按照科目专门论述。实际学习中,前者泛泛介绍,后者在细化中讲授。
三、理论知识融合资格考证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这两者看起来有着不同的目的,但在教学设计中,只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从工作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的岗位技能,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条是满足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考取“助理会计师”等证书的需要,就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衔接和融通,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取双证书,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这样兼顾两者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以会计基础考证为例。在考证第一章总论中就有一个考点: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这一内容在“基础会计”中也有重复涉及。在教学中,先准备一份“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使得前者比后者少500元,同时设计库存实有现金(以练功券代替)与现金日记账一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进行仔细核对,发现出纳将一笔零星收入500元现金漏记现金日记账。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账簿少记500元,那现金就应该多出500元,为什么现金还能和日记账一致呢?最后问题只能在出纳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内部牵制原则的重要性,明白出纳岗位的特殊性。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基本能满足“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加深理解和参加考证的需要来看,这还是不够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三个内容:一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法规),应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思想。二是通过查账、对账的过程,使得学生明白会计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会计基础考证中财产清查的内容。结合本例,则是明确了现金清查的方法,还可以设计现金短款长款相对应的核算题目。三是结合出纳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抛出6个问题:1.企业一般对现金管理有哪些要求?2.现金的限额一般是多少?3.现金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4.转账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5.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有何区别?6.企业怎样来保管支票?有哪些要求?这6个涉及法规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和考点能够更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升华,弥补知识教学与从业资格证考试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断裂,满足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及从业资格证考取二者的有效衔接和融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