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被赋予了浓重政治和种族色彩的比赛。
1936年6月19日,纽约洋基(Yankee)体育馆,美国拳坛新秀黑人乔•路易斯正与德国拳王马克斯•施梅林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这场比赛已经逾越了体育运动本身自由竞技的精神,成了一场“肤色之战”。当时,体育专栏作家讽刺施梅林为“纳粹走狗”。然而,当施梅林经过12回合打败乔•路易斯后,数以百计的美国白人打电报向施梅林表示祝贺,庆祝白人的胜利。德国方面,希特勒致电施梅林“最诚挚的祝贺”;“兴登堡”号的船长给施梅林安排了一个特等舱,他得胜一周后乘坐此轮衣锦还乡。而路易斯则悄悄隐没在白人的视线中。
事隔两年,1938年6月22日,乔•路易斯东山再起,向施梅林发起了复仇之战。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正在疯狂地推行领土扩张政策,残忍迫害犹太人,国际形势剑拔弩张。当时美国的媒体号召美国人支持乔•路易斯打败德国敌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鼓励乔•路易斯打败施梅林,破例在白宫召见了这位黑人拳王。他说:“路易斯,我们需要你这样身强体壮的年青人打败德国人……”而在德国,希特勒也叫嚣“雅利安人种至上论”,称施梅林一定能够打败乔•路易斯。双方的敌对情绪一触即发。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浓重的政治和种族色彩。
赛前,乔•路易斯曾对一位体育专栏作家说:“一个回合就能见分晓了。”
1938年6月22日美国纽约时间晚上10点,这场举世瞩目的“世纪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洋基体育馆内外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体育馆外,反纳粹的组织成员散发传单,要求美国公民抵制德国货;共产党人也分发传单,要求观众为路易斯加油。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没法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人都静静守侯在他们的收音机旁等待比赛直播。年轻的吉米•卡特,未来的美国总统,正在乔治亚州他父亲的农场里同许多工人一块收听比赛实况;乔•路易斯的父亲在阿拉巴马州西南部一家州立黑人精神病院里,焦急地等待儿子的战况。
“女士们,先生们,本世纪最精彩最刺激的比赛即将开始,我猜各位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的,让我们抛开种族、宗教和肤色的差异……愿强者胜。”解说员麦卡锡开始他的现场播报。“重达198磅,穿着黑色短裤的,来自底特律的新晋拳王黑人乔•路易斯挑战前世界重量级拳王,德国人马克斯•施梅林。现在,请选手们上场。”
乔•路易斯站起来,热身,然后准备进攻。观众席上一阵骚动。“路易斯,好样的,干掉这个纳粹走狗。”
施梅林从座位上站起来,戴上手套,双手握拳护胸,向观众席深深鞠躬。观众席上一阵哗然,施梅林尴尬地笑了。
施梅林原本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德国纳粹把施梅林视为他们的象征和代表,这无形中引起了一场对抗。美国公众舆论也逐渐把乔•路易斯视为美国官方力量的代表。赛前,当施梅林来到纽约时,美国公众的敌对情绪上升到了极点。媒体也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强调这是美国人同德国人战争的前奏。据后来施梅林回忆:虽然25名警察护送他入场,但是他不得不用毛巾罩住头部,遮挡观众掷过来的香烟头、香蕉皮和肮脏的纸杯。然而现场的报道几乎对这一幕只字未提,这是前所未有的。
谁也没料到,短短的2分零4秒比赛就结束了,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比赛正式开始,裁判阿瑟•多诺万将两名选手引到台中,“胜者为王,预备,开始!”
施梅林是个典型的慢性子,他静静地站立着,等待时机;而跟他相反,路易斯是个急性子,他一踏上拳击台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两个人在拳击台3/4的地方停住,互相对视了7秒,然后路易斯开始主动攻击。他一个箭步蹿上去,使出了自己拿手的勾拳。他攻势之凌厉迅速令人叹服:第一记左勾拳把施梅林打得鼻青脸肿,另一记右勾拳打得对手的脑袋像个纺锤一样左右摇摆。施梅林措手不及,方寸大乱。路易斯更是乘胜追击,开始对其头部以及身体进行一系列的猛烈攻击,直将施梅林打到了拳击台的边角。在这过程中,施梅林只出了唯一一拳直逼路易斯疏于防守的下巴,但是眼疾手快的路易斯幸运地躲过了这一拳。比赛仅开始1分钟,施梅林就已经被打得头昏眼花、神志不清,除了躲闪,已无还击之力。
施梅林多次被打倒多次试图爬起来,但都被强大的路易斯牢牢控制了主动权。整个过程的攻击动作完全合乎拳击比赛的规则。久经沙场的裁判多诺万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出神入化的拳脚,特别是路易斯的勾拳是那么的迅疾又干净利索,力量之大,落点之危险,几乎要了施梅林的命。比赛只进行了2分4秒,施梅林便如一摊烂泥瘫软在拳击台上。裁判多诺万停止了比赛,举起路易斯的右手表示胜利,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比赛这么快结束着实让观众出乎意料。许多人因为出场买三文治,转身清理座位上的尘土或是在捡帽子的空隙就错过了这一精彩的瞬间而抱憾终生。
施梅林很快清醒,他很有风度地走过拳击台,拥抱了路易斯,那可能是当晚他的拳头唯一一次接触到路易斯的身体。然后,他静静回到自己的角落,失落地痛哭。
这场“世纪之战”打破了希特勒的“雅利安人种至上论”,使反法西斯运动士气大振。
对于黑人来说,路易斯的胜利就是他们黑人的胜利。黑人报纸把路易斯获冠军的消息放在了第一版显著位置,并在当夜出了特刊,比白人报纸都快。在哈雷姆区,成千上万的黑人涌到城市的街头通宵庆祝,场面极为热烈。纽约警察局局长命令:“让黑人乐吧,那是属于他们的胜利。”比黑人更兴奋的是犹太人,不论是美国自由的犹太人还是当时欧洲面临没顶之灾的犹太人,都为乔•路易斯祈祷,并赋诗赞美他。
与之相反,纳粹德国的报纸此时对施梅林的失败无不予以诋毁和低调处理。这场失败再加上之前他拒绝加入纳粹党,拒绝与捷克裔的妻子、演员安妮•昂德拉离婚,拒绝解雇他的美国籍犹太经理人雅各布斯、训练师马洪,再加上拯救和协助多名犹太人逃跑的前科,让希特勒恼羞成怒。但是因为施梅林在国际体坛的名声太盛,希特勒也只能对他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多年后,施梅林还是庆幸自己当年输给了路易斯。1975年,施梅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输给了路易斯,我很高兴。假如我拿了冠军,纳粹德国再授予我荣誉称号,那我真成了纳粹犯了。”
1936年6月19日,纽约洋基(Yankee)体育馆,美国拳坛新秀黑人乔•路易斯正与德国拳王马克斯•施梅林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这场比赛已经逾越了体育运动本身自由竞技的精神,成了一场“肤色之战”。当时,体育专栏作家讽刺施梅林为“纳粹走狗”。然而,当施梅林经过12回合打败乔•路易斯后,数以百计的美国白人打电报向施梅林表示祝贺,庆祝白人的胜利。德国方面,希特勒致电施梅林“最诚挚的祝贺”;“兴登堡”号的船长给施梅林安排了一个特等舱,他得胜一周后乘坐此轮衣锦还乡。而路易斯则悄悄隐没在白人的视线中。
事隔两年,1938年6月22日,乔•路易斯东山再起,向施梅林发起了复仇之战。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正在疯狂地推行领土扩张政策,残忍迫害犹太人,国际形势剑拔弩张。当时美国的媒体号召美国人支持乔•路易斯打败德国敌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鼓励乔•路易斯打败施梅林,破例在白宫召见了这位黑人拳王。他说:“路易斯,我们需要你这样身强体壮的年青人打败德国人……”而在德国,希特勒也叫嚣“雅利安人种至上论”,称施梅林一定能够打败乔•路易斯。双方的敌对情绪一触即发。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浓重的政治和种族色彩。
赛前,乔•路易斯曾对一位体育专栏作家说:“一个回合就能见分晓了。”
1938年6月22日美国纽约时间晚上10点,这场举世瞩目的“世纪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洋基体育馆内外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体育馆外,反纳粹的组织成员散发传单,要求美国公民抵制德国货;共产党人也分发传单,要求观众为路易斯加油。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没法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人都静静守侯在他们的收音机旁等待比赛直播。年轻的吉米•卡特,未来的美国总统,正在乔治亚州他父亲的农场里同许多工人一块收听比赛实况;乔•路易斯的父亲在阿拉巴马州西南部一家州立黑人精神病院里,焦急地等待儿子的战况。
“女士们,先生们,本世纪最精彩最刺激的比赛即将开始,我猜各位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的,让我们抛开种族、宗教和肤色的差异……愿强者胜。”解说员麦卡锡开始他的现场播报。“重达198磅,穿着黑色短裤的,来自底特律的新晋拳王黑人乔•路易斯挑战前世界重量级拳王,德国人马克斯•施梅林。现在,请选手们上场。”
乔•路易斯站起来,热身,然后准备进攻。观众席上一阵骚动。“路易斯,好样的,干掉这个纳粹走狗。”
施梅林从座位上站起来,戴上手套,双手握拳护胸,向观众席深深鞠躬。观众席上一阵哗然,施梅林尴尬地笑了。
施梅林原本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德国纳粹把施梅林视为他们的象征和代表,这无形中引起了一场对抗。美国公众舆论也逐渐把乔•路易斯视为美国官方力量的代表。赛前,当施梅林来到纽约时,美国公众的敌对情绪上升到了极点。媒体也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强调这是美国人同德国人战争的前奏。据后来施梅林回忆:虽然25名警察护送他入场,但是他不得不用毛巾罩住头部,遮挡观众掷过来的香烟头、香蕉皮和肮脏的纸杯。然而现场的报道几乎对这一幕只字未提,这是前所未有的。
谁也没料到,短短的2分零4秒比赛就结束了,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比赛正式开始,裁判阿瑟•多诺万将两名选手引到台中,“胜者为王,预备,开始!”
施梅林是个典型的慢性子,他静静地站立着,等待时机;而跟他相反,路易斯是个急性子,他一踏上拳击台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两个人在拳击台3/4的地方停住,互相对视了7秒,然后路易斯开始主动攻击。他一个箭步蹿上去,使出了自己拿手的勾拳。他攻势之凌厉迅速令人叹服:第一记左勾拳把施梅林打得鼻青脸肿,另一记右勾拳打得对手的脑袋像个纺锤一样左右摇摆。施梅林措手不及,方寸大乱。路易斯更是乘胜追击,开始对其头部以及身体进行一系列的猛烈攻击,直将施梅林打到了拳击台的边角。在这过程中,施梅林只出了唯一一拳直逼路易斯疏于防守的下巴,但是眼疾手快的路易斯幸运地躲过了这一拳。比赛仅开始1分钟,施梅林就已经被打得头昏眼花、神志不清,除了躲闪,已无还击之力。
施梅林多次被打倒多次试图爬起来,但都被强大的路易斯牢牢控制了主动权。整个过程的攻击动作完全合乎拳击比赛的规则。久经沙场的裁判多诺万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出神入化的拳脚,特别是路易斯的勾拳是那么的迅疾又干净利索,力量之大,落点之危险,几乎要了施梅林的命。比赛只进行了2分4秒,施梅林便如一摊烂泥瘫软在拳击台上。裁判多诺万停止了比赛,举起路易斯的右手表示胜利,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比赛这么快结束着实让观众出乎意料。许多人因为出场买三文治,转身清理座位上的尘土或是在捡帽子的空隙就错过了这一精彩的瞬间而抱憾终生。
施梅林很快清醒,他很有风度地走过拳击台,拥抱了路易斯,那可能是当晚他的拳头唯一一次接触到路易斯的身体。然后,他静静回到自己的角落,失落地痛哭。
这场“世纪之战”打破了希特勒的“雅利安人种至上论”,使反法西斯运动士气大振。
对于黑人来说,路易斯的胜利就是他们黑人的胜利。黑人报纸把路易斯获冠军的消息放在了第一版显著位置,并在当夜出了特刊,比白人报纸都快。在哈雷姆区,成千上万的黑人涌到城市的街头通宵庆祝,场面极为热烈。纽约警察局局长命令:“让黑人乐吧,那是属于他们的胜利。”比黑人更兴奋的是犹太人,不论是美国自由的犹太人还是当时欧洲面临没顶之灾的犹太人,都为乔•路易斯祈祷,并赋诗赞美他。
与之相反,纳粹德国的报纸此时对施梅林的失败无不予以诋毁和低调处理。这场失败再加上之前他拒绝加入纳粹党,拒绝与捷克裔的妻子、演员安妮•昂德拉离婚,拒绝解雇他的美国籍犹太经理人雅各布斯、训练师马洪,再加上拯救和协助多名犹太人逃跑的前科,让希特勒恼羞成怒。但是因为施梅林在国际体坛的名声太盛,希特勒也只能对他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多年后,施梅林还是庆幸自己当年输给了路易斯。1975年,施梅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输给了路易斯,我很高兴。假如我拿了冠军,纳粹德国再授予我荣誉称号,那我真成了纳粹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