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bān 金文 篆文
会意字,从双玉,从刀。本义是用刀(リ )剖玉,故构形为刀(リ)在两“玉”之中。引申指分开,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的“班马”,即是分道而行的马,而非身有条纹的“斑马”。古代征战时为便于调动远征的军队,朝廷特制有兵符,此符一分为二,骑缝刻铭,或分刻阴阳文字,多似虎形,故称虎符,帝王将帅各持一半,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故有“符合”一词。“班师”即是传令的使者除诏书外,还要持朝廷的另一半兵符为凭证,两半兵符相合后,才能调动军队,故“班师回朝”不能写成“搬师回朝”。把玉剖开则有把整体分为部分义,所以现代按工作和学习性质分列而成的“班级”,按时间排列的段落所称谓的“早班”“中班”“晚班”以及“航班”“班車”等,均有把整体分化为部分的意思。教学时可提示,“玉”原来就写成“王”,三横等距,像绳系的三块玉,而大王的“王”原写成“ ”,中上两横挨得较近,三横不等距。但表玉的“王”与大王的“ ”在实际书写时常易混淆,为加以区别,俗字便加点写作“玉”,现规范汉字以“玉”为正体,但作偏旁时仍写作“王”,如“珍、珠、玩、玲、珏、琳”等。据此,“班”的两个“王”实际上是“玉”;“刀”作偏旁在右变写作“刂”,在中则写作“リ”,如“班、辨”。理解了“王”是“玉”,“リ”是“刀”,用刀剖开瑞玉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就能清晰理解。
形义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刀字变リ在中间,
双王是玉分两边;
整体分成若干段,
班级班组和航班。
斑bān 篆文 今篆
会意字,从双玉,从文。“玉”作部件省点作“王”,两“玉”之间有“文”(通“纹”),由玉中斑纹的驳杂不纯引申为杂色或斑点。斑马是因其身上的条纹而命名,故“斑马”“斑马线”不能写成“班马”和“班马线”。“斑痕”是指物件上显露出的别种颜色的印迹,故用从“文”的“斑”;“瘢痕”是指伤口愈合后留下的印痕,与疾病伤痛有关,故用从“疒”的“瘢”,“瘢痕”与“斑痕”不能混用。成语“管中窥豹”的接续语是“可见一斑”,从管中窥看豹子见的是其身上的某一斑纹,既是“斑纹”就不能写成“可见一班”或“可见一般”了。“斑”是后起字,篆文为 ,是从文,辡声的形声字。教学时可从“班”引出“斑”,“文”的甲骨文写如“ ”,像一纹身之人,由此提示“文”与“纹”古代用字是相通的,在此基础上,再用“斑”组成“斑鸠、斑竹、雀斑、斑驳、斑斓”等词语,无疑,这些词语都与杂色或斑点有关,以此让学生加深对“斑”字从“文”的形义理解。
形义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玉作偏旁省去点,
纹在中间丝不见;
玉有纹理颜色杂,
斑痕斑纹和斑点。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会意字,从双玉,从刀。本义是用刀(リ )剖玉,故构形为刀(リ)在两“玉”之中。引申指分开,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的“班马”,即是分道而行的马,而非身有条纹的“斑马”。古代征战时为便于调动远征的军队,朝廷特制有兵符,此符一分为二,骑缝刻铭,或分刻阴阳文字,多似虎形,故称虎符,帝王将帅各持一半,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故有“符合”一词。“班师”即是传令的使者除诏书外,还要持朝廷的另一半兵符为凭证,两半兵符相合后,才能调动军队,故“班师回朝”不能写成“搬师回朝”。把玉剖开则有把整体分为部分义,所以现代按工作和学习性质分列而成的“班级”,按时间排列的段落所称谓的“早班”“中班”“晚班”以及“航班”“班車”等,均有把整体分化为部分的意思。教学时可提示,“玉”原来就写成“王”,三横等距,像绳系的三块玉,而大王的“王”原写成“ ”,中上两横挨得较近,三横不等距。但表玉的“王”与大王的“ ”在实际书写时常易混淆,为加以区别,俗字便加点写作“玉”,现规范汉字以“玉”为正体,但作偏旁时仍写作“王”,如“珍、珠、玩、玲、珏、琳”等。据此,“班”的两个“王”实际上是“玉”;“刀”作偏旁在右变写作“刂”,在中则写作“リ”,如“班、辨”。理解了“王”是“玉”,“リ”是“刀”,用刀剖开瑞玉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就能清晰理解。
形义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刀字变リ在中间,
双王是玉分两边;
整体分成若干段,
班级班组和航班。
斑bān 篆文 今篆
会意字,从双玉,从文。“玉”作部件省点作“王”,两“玉”之间有“文”(通“纹”),由玉中斑纹的驳杂不纯引申为杂色或斑点。斑马是因其身上的条纹而命名,故“斑马”“斑马线”不能写成“班马”和“班马线”。“斑痕”是指物件上显露出的别种颜色的印迹,故用从“文”的“斑”;“瘢痕”是指伤口愈合后留下的印痕,与疾病伤痛有关,故用从“疒”的“瘢”,“瘢痕”与“斑痕”不能混用。成语“管中窥豹”的接续语是“可见一斑”,从管中窥看豹子见的是其身上的某一斑纹,既是“斑纹”就不能写成“可见一班”或“可见一般”了。“斑”是后起字,篆文为 ,是从文,辡声的形声字。教学时可从“班”引出“斑”,“文”的甲骨文写如“ ”,像一纹身之人,由此提示“文”与“纹”古代用字是相通的,在此基础上,再用“斑”组成“斑鸠、斑竹、雀斑、斑驳、斑斓”等词语,无疑,这些词语都与杂色或斑点有关,以此让学生加深对“斑”字从“文”的形义理解。
形义可用顺口溜识记为:
玉作偏旁省去点,
纹在中间丝不见;
玉有纹理颜色杂,
斑痕斑纹和斑点。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