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最终总结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素与方法,同时总结我国21世纪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优化设计
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三个时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1、古代“校园”的景观特点
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学校”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学府。在校舍和环境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校园景观大都比较刻板且严正,主要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2、近代校园景观特点
近代的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散布在园林山水之间,校园景观中的各要素都能基本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部分西方思想。
3、现当代校园景观特点
改革开放之后,新建和改建的校园景观都较为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也大大改善了校园的环境景观质量。由于校园多为一次性投资建成,基本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校园中建筑群体的组合、外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环境的设计都进行整体考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建造一般的学校。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離
“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轻使用的状况,建成后的校园空间中,大片的广场、草坪往往被闲置,甚至有座椅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这些空间往往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对于遮阳避雨的要求考虑得不够,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地融合其表达不能引起人的共鸣。
2、特色不明显
部分国内大学创建之初采用了苏联模式,加上后来国际化风格的泛滥以及造价限制,大学风格除了几所名校外,几乎都显示出特性的缺乏,呈现千篇一律的格局,这与大学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同时大学的管理阶层中缺乏具有一整套办学的教育家来对大学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建立大学发展的长远方针,每一届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使得大学的发展缺少一贯的方向,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环境的特色,这种环境很难激起人的情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品格的作用。
3、“失落的空间”过多
近些年,国家为支持教育产业,给各城市、各高校划拨大面积用地新建高校园区,但造成了空间大比例尺度,仍然需要注重各建筑组团的相对集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校园的长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如盲目地强调气派,布局夸张的空间和广场,开挖大面积人工湖面,建造城市尺度的马路,设计难以维护的观赏型草坪,对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我国,在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上留有后患。许多校园修建大面积的入口广场,由于尺度大又缺少围合,空间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师生很少在这样的空间停留,平日显得空旷无物。
三、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文化的组合。通过校园环境设计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形成多样统一的园林化校园环境。
1、整体性原则
“整体设计”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思想,在校园中人们所感受的是校园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脉络中才能使人认同。校园规划的大尺度、中等尺度直到最小尺度上的探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宏观层次上的决策不能为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公共空间创造先决条件,在较小尺度上的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当环境的各个部分的需求和整体的需求达到完美平衡时,才能达到自然秩序或者说有机秩序。
2、人文性原则
研究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离开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也就降低了景观的品位和格调。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应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3、连续性原则
视觉感知和活动参与是人们体验空间环境的主要途径,对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应着重于功能使用和空间界面设计上的连续特质。强化功能分区的内在联系,寻求功能区之间的秩序与有机联系,使之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是规划设计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创造连续、整体的校园空间环境的必要条件。
四、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化策略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学校园景观对人们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景观所不能比拟的。正如丘吉尔所说“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人。”大学是培养人材,生产和开发智能的场所,它需要一个能体现这一教育机能的校园环境,而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情操,增强自信,促进人际关系与信息交流,利于培养爱校爱国精神。学生在大学期间正是道德体验增长期,大学期间的心灵教化对他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1、突出校园氛围
设计者应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富于民族文化特征,吸收传统园林和中国传统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精华,并借鉴国外先进校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在整体宁静氛围的基础上,不但要强调科学氛围和学术气氛,而且要重视提供可随意性交流的空间,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2、突出校园文化
应充分利用各种构景要素融入文化内涵成为传播人文与科技知识的场所。如考虑在合适的地方辟出宣传窗,宣传先进的学术、文化思想;在校园中辟外语角,开展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或造型独特的建筑小品,发挥它们对人心灵的感染力或震撼力;积极开展各种弘扬民族文化的文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3、以人为本,营造多样空间
大学校园环境应具有一定的供师生交流、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具备一定的个人学习、休息、观赏等不受外人干扰的安静角落;具备三五成群的小团体集聚高谈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需要有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只有空间的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爱好的师生在不同时间的需要。校园中的建筑、道路、绿化把校园分割或围和成大大小小、的各种空间,其空间类型多种多样,仅按功能分就有礼仪空间、教学空间、交通空间、集会空间、交往空间和运动空间等,这些空间不仅是人们一切室外活动场所,而且是构成校园风貌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总之,融入人类情感的外部环境世界,应该是自然的和人工的和谐相处,相得益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有其自然的属性,也有师生寄予情感的文化体现。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在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上,有其自身的建造方法及展示特点,景观设计者在遵循这些个体景观元素“生长”规律的同时,力求在实体物质的建构和组织中,渗透出意境,表达出场所感。既反映出对自然和人性的共同关照,也反映了大学校园这一场所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4,8.
[3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l).
项目名称 :西安市纺织城景观生态系统规划(2008-2020) [建]城规编第081157
作者简介:孙大为(1984-)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学与规划设计方向。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优化设计
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三个时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1、古代“校园”的景观特点
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学校”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学府。在校舍和环境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校园景观大都比较刻板且严正,主要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2、近代校园景观特点
近代的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散布在园林山水之间,校园景观中的各要素都能基本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部分西方思想。
3、现当代校园景观特点
改革开放之后,新建和改建的校园景观都较为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也大大改善了校园的环境景观质量。由于校园多为一次性投资建成,基本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校园中建筑群体的组合、外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环境的设计都进行整体考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建造一般的学校。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離
“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轻使用的状况,建成后的校园空间中,大片的广场、草坪往往被闲置,甚至有座椅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这些空间往往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对于遮阳避雨的要求考虑得不够,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地融合其表达不能引起人的共鸣。
2、特色不明显
部分国内大学创建之初采用了苏联模式,加上后来国际化风格的泛滥以及造价限制,大学风格除了几所名校外,几乎都显示出特性的缺乏,呈现千篇一律的格局,这与大学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同时大学的管理阶层中缺乏具有一整套办学的教育家来对大学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建立大学发展的长远方针,每一届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使得大学的发展缺少一贯的方向,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环境的特色,这种环境很难激起人的情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品格的作用。
3、“失落的空间”过多
近些年,国家为支持教育产业,给各城市、各高校划拨大面积用地新建高校园区,但造成了空间大比例尺度,仍然需要注重各建筑组团的相对集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校园的长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如盲目地强调气派,布局夸张的空间和广场,开挖大面积人工湖面,建造城市尺度的马路,设计难以维护的观赏型草坪,对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我国,在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上留有后患。许多校园修建大面积的入口广场,由于尺度大又缺少围合,空间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师生很少在这样的空间停留,平日显得空旷无物。
三、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文化的组合。通过校园环境设计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形成多样统一的园林化校园环境。
1、整体性原则
“整体设计”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思想,在校园中人们所感受的是校园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脉络中才能使人认同。校园规划的大尺度、中等尺度直到最小尺度上的探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宏观层次上的决策不能为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公共空间创造先决条件,在较小尺度上的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当环境的各个部分的需求和整体的需求达到完美平衡时,才能达到自然秩序或者说有机秩序。
2、人文性原则
研究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离开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也就降低了景观的品位和格调。优美的景观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应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3、连续性原则
视觉感知和活动参与是人们体验空间环境的主要途径,对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应着重于功能使用和空间界面设计上的连续特质。强化功能分区的内在联系,寻求功能区之间的秩序与有机联系,使之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是规划设计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创造连续、整体的校园空间环境的必要条件。
四、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化策略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学校园景观对人们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景观所不能比拟的。正如丘吉尔所说“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人。”大学是培养人材,生产和开发智能的场所,它需要一个能体现这一教育机能的校园环境,而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情操,增强自信,促进人际关系与信息交流,利于培养爱校爱国精神。学生在大学期间正是道德体验增长期,大学期间的心灵教化对他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1、突出校园氛围
设计者应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富于民族文化特征,吸收传统园林和中国传统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精华,并借鉴国外先进校园景观设计的理论。在整体宁静氛围的基础上,不但要强调科学氛围和学术气氛,而且要重视提供可随意性交流的空间,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2、突出校园文化
应充分利用各种构景要素融入文化内涵成为传播人文与科技知识的场所。如考虑在合适的地方辟出宣传窗,宣传先进的学术、文化思想;在校园中辟外语角,开展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或造型独特的建筑小品,发挥它们对人心灵的感染力或震撼力;积极开展各种弘扬民族文化的文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3、以人为本,营造多样空间
大学校园环境应具有一定的供师生交流、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具备一定的个人学习、休息、观赏等不受外人干扰的安静角落;具备三五成群的小团体集聚高谈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需要有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只有空间的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爱好的师生在不同时间的需要。校园中的建筑、道路、绿化把校园分割或围和成大大小小、的各种空间,其空间类型多种多样,仅按功能分就有礼仪空间、教学空间、交通空间、集会空间、交往空间和运动空间等,这些空间不仅是人们一切室外活动场所,而且是构成校园风貌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总之,融入人类情感的外部环境世界,应该是自然的和人工的和谐相处,相得益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有其自然的属性,也有师生寄予情感的文化体现。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在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上,有其自身的建造方法及展示特点,景观设计者在遵循这些个体景观元素“生长”规律的同时,力求在实体物质的建构和组织中,渗透出意境,表达出场所感。既反映出对自然和人性的共同关照,也反映了大学校园这一场所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何人可.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4,8.
[3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l).
项目名称 :西安市纺织城景观生态系统规划(2008-2020) [建]城规编第081157
作者简介:孙大为(1984-)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学与规划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