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细节,传递真情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细节描写是文章当中最美的花朵,一篇好的记叙文也离不开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我们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其实,我们从课文当中就可以汲取细节描写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的细节描写:
  如:《背影》语言平实,叙事简单,是经得起品味的经典文章,因为它的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通过品味动词。从中感受到父亲年迈、遭受打击后显得步履艰难,感受到父亲爱儿子的真情,同时还变换角度,写到自己的情感反应。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怜爱之情,这样就使细节深刻起来。
  又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描写: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段描写通过写“我”的心理,生动的表现了“我”由于不能背出分词用法而懊恼、自责的心理。
  再如:王润滋的小说《卖蟹》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着重要作用。如写“过滤嘴”两次把半截烟卷丢掉;多次写他不顾自己“胖”,做出许多胖人难以完成的动作:几次写人的眼神和笑容,写他抓住小姑娘的筐等等。结尾处的细节描写尤其巧妙。写他手被蟹螯扎疼后,竟忙不迭地去拾小姑娘特意“赠送”给他的礼品:十六只螯。还有34条蟹腿儿……活脱脱地剥开了此等人的外皮,画出了他的贪便宜、图小利的灵魂。
  通过以上经典文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可以让细节鲜活起来。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两段文字:
  1.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2.那天,地上落满了红色的叶子。我轻轻地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你迎面而来,满脸涨得通红,微颤的手递给我一张信笺。天,蓝蓝的;地。红红的。空气中透出淡淡的馨香。
  第一段的描写中由于恰到好处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因而使细节生动逼真;第二段描写中恰当的运用景物描写使细节丰富灵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物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让细节鲜活起来:景物描写可以让细节丰富起来: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细节生动起来:变换角度可以使细节深刻起来。同学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不妨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
  那么同学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真实。细节的真实就在于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事物各自固有的特征。任何细节的失真,都会削弱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被称为武侠小说的精品,但在第十六回写道:“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咬了一口,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味,梨子逊其三分滑腻。”原来是苹果。大家知道,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南高加索一带,元朝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只在宫廷才享用。张无忌一个褴褛少年绝不可能吃过。何况“苹果”这一名称明朝才有。金庸先生不熟悉科技史。闹出细节失真的笑话。给作品带来瑕疵。
  2.要写出特点。写出生活特点,才更真实感人。不是什么细节都可以写,只有典型的细节才有意义。典型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有重要作用。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就很典型的表现了父爱的真挚。写的是真人真事的实录,写出了生活的特点,也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3.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细节描写要想写得真实和有特点,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大家知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为了逼真写出武松打虎的细节,特意到深山丛林中,蹲在树上,观察老虎的行踪,亲眼看见老虎和别的野兽搏斗的场面,正因为他所见得真,观察得细腻如微,打虎场面才写得生动逼肖,栩栩如生。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眼睛和善于感悟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写得真实感人。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细节描写,让细节描写点亮我们的文章!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一学科教师在每次月考时,总要准备三份考卷(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甲种非常难,乙种中等,丙种非常容易。甲种考卷给程度高的同学,乙种考卷给中等程度的同学,程度不好的同学拿到丙种考卷。这些程度不好的同学每次考试,至少能得到60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60分已经不容易了,从此,他们有了自尊心,也开始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一科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成功就在于他对学生进行了差异
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怎样才能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效应呢?  一、直观情境  直观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直观性原则并在理论上予以分析论证的人是夸美纽斯,他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教学过
利用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进行反应性接枝共混改性,制备出具有良好韧性的EVOH/POE-g-MAH共混物,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
2008年11月2日20时,茅盾的故乡乌镇迎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评委牛玉秋女士郑重宣布,黑龙江籍女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奖。颁奖辞中说: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
“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书须成诵”,传统诵读法历来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特别倚重的教法,是千百年来学习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学法。遗憾的是在当今新教法、新学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许多人却忽视甚至否定了传统诵读法,竟认为这种“旧时学院式的东西”应抛弃,主张与其让学生“读”,不如多“讲”一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未对传统诵读法的科学性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表面化、形式化的看法。作为从教多年的一线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语文课堂还没有做到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  一、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就要“蹲下来看学生”,
传统的教育体系基本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体。
文言文教学普遍重视"句句翻译,字字训练",虽然教师颇为用心,但学生却不大"动心"。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让训练生动而有效,怎样让教学生动而丰满,值得思考。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也指对事情采取概不过问的态度。  三从四德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元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余读书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
微波辅助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b-PCL)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